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的联动问题是当前创新社区治理中的重要议题。文中以洛阳市C小区专业社会工作者培育和发展“邻里守望”志愿者组织为案例,分析和总结社区治理中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工作的生动实践和经验,探索社会工作培育社区志愿服务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借助承接国家民政部“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志愿服务示范项目”的契机,通过对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实施探索发现“流动有爱”社工与志愿者创新城市流动人口志愿服务范式,即“创新流动人口志愿服务方式、提升城市流动人口志愿者组织的能力、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途径”三结合,构建新型流动人口生活与发展环境.通过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合作模式,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资源,为流动人口及其子女通过适切服务,促进志愿服务组织持续发展、有效运行,提高流动人口在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加有利于社会融合.  相似文献   

3.
志愿组织配合党政实施公共服务并协助社会人群,从社会资源调配、社会管理创新、社会融合和谐等角度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文章在社会组织放开注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共青团枢纽型组织逐步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加强合作等社会建设背景下,从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方向、与枢纽型组织的关系、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协调和自身组织能力建设等四个维度,提出了民间志愿组织角色定位以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海盐县的志愿服务事业已初具规模,但较低的城市能级水平使得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城市硬件建设投入得多,对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视、扶持得少;对志愿服务事业“管理式”推动有余,“服务式”推动不足.要完善县级城市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关键还是要厘清政府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与志愿者、志愿服务项目输入与输出这三大关系,并实施建立县级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支持“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深化社工与志愿者联动;完善志愿服务网络管理平台等举措.  相似文献   

5.
我国临时性社会救助机构在设置时应吸纳有社会工作背景的社会工作者参加并设置社工工作站及甄别社工、站内服务社工、接送(转介)社工、外展社工等岗位或人员,而且随着救助专业的广泛深入发展,还应设置更多、更具体的社会救助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16日,浙江省社工与志愿者联动服务高级论坛在浙江省团校举行,此次论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志愿者协会、浙江省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志愿者委员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团校承办。来自省内外的10余名知名学者、实操型专家,100余名公益领域负责人,围绕"联动模式下志愿服务工作的新机遇""社工与志愿者联动的服务模式""联动服务生态圈的建设"三个专题进行研讨交流,本刊现将部分观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2012年12月,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经验交流暨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启动会议在上海召开。与会领导和代表参观的第二届"上海公益伙伴日"社区志愿服务展区,通过"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社工引领社区志愿者?公益项目、社区志愿服务记录?试点、推优评选?表彰、体系建设?展望"等五大版块的内容,展示了上海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探索。今后,上海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五社联动",继续科学实践与探索社区志愿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工作者素质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者素质模型包括影响力、困难处理、资源整合和专业理解四项一级素质要素.素质模型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社工机构明确招聘重点与培训方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工作者流动性过高的问题,可以帮助提高社工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社工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精神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也为社会工作者积极介入精神卫生工作提供了机遇与空间.社会的迫切需要、国家的整体部署都表明加强精神卫生工作、做好精神疾病的防治、预防和减少各类不良心理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与此相适应,建设精神卫生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成为必要.在当前精神卫生服务资源、专业人员整体不足的情况下,发挥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志愿者的作用是当务之急.精神卫生工作的专业性、复杂性、特殊性决定了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志愿者要具备相应的素养与能力,需要接受培训,这也是建设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要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建设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志愿者队伍需从前期的计划、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志愿者激励、志愿者督导、志愿者考核等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工作者的薪酬是其职业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受社工薪酬体制环境的影响,社工薪酬普遍呈现出资金来源单一、给付标准僵化、总体水平偏低的外生性约束特征;受社工薪酬行业结构的影响,社工薪酬又表现出弱跳板效应、强性别占比和唯指标论等内生性约束。囿于社工薪酬的这种内外约束,如何从赋权与自主性建设的角度出发,围绕社工薪酬的资源整合与权利实现、多元筹资与保障机制、专业化建设与服务拓展等议题,从理念、体制和行业层面探寻社工薪酬结构性困境的突破口,是社工薪酬待遇提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