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客观的处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通说承认客观的处罚条件这一概念,认为其属于无关犯罪成立与否的情况。但是,这切断了犯罪与刑罚要件及其效果之间的联系,有违“犯罪是可罚的行为”这一定义。而且,这种将犯罪从刑罚考量中割离出去的做法,有导致犯罪论的形骸化之虞。事实上,作为发生可罚性程度之危险的介入情况,客观的处罚条件理应还原至作为可罚的违法类型的构成要件要素。应该认为,行为人的行为与客观的处罚条件之间的相互联动,由此而导致了法律所应防止的可罚性违法事态的发生。基于这种理解,在行为当时,必须存在将来发生客观的处罚条件的可能性、行为与客观的处罚条件之间的相互联动提高了危险性、对将来发生客观的处罚条件具有预见性。据此,偶然责任得以排除,从而担保了责任主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定义中规定:犯罪是“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同时又规定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当受刑罚处罚与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涵义不同,以致在司法实践中和学理上都令人产生疑惑。犯罪最基本的特征是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法律特征中的“应受刑罚惩罚性”以“应负刑事责任性”取代更为确切。另外,在刑法中应将最低刑事责任年龄由已满十四周岁降为已满十三周岁。  相似文献   

3.
经济犯罪中以“数额+情节”的定罪模式,虽然克服了入罪标准僵化的缺点,但是人身危险性也夹杂在情节中进入罪量要素.在贪污贿赂犯罪、盗窃罪、逃税罪等40多个犯罪中,将罪前受过的行政、刑事处罚及罪后悔罪表现等体现人身危险性因素,作为数额折抵因素计入罪量,以达到刑罚可罚程度.然而,罪量体现法益的侵害程度,具有客观性,所以,在定罪功能上,罪量要素应无人身危险性栖身之地.人身危险性侵入罪量要素,表现出明显的社会防卫思想,混淆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混淆了刑法对象是行为而非行为人,造成了重复评价,最终不适当的扩大了犯罪圈,侵犯了行为人的合法权益.人身危险性只有外化为客观情节时,方可进入罪量要素.  相似文献   

4.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理解存在错误,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准确执行。其中“情节”应指行为情节,而不是犯罪情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应指行为人虽然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但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大,尚未达到刑法所规定的应予以刑罚处罚的程度,在法律上不认为是犯罪。因此,对实施了“情节显著轻微……”行为的被拘捕的被告人,国家不承担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刑法中的“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简要概括了我国刑法中“次”的意义后,对“次”的概念界定和价值限定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次”是指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侵害行为侵害能力范围内针对所有对象的单个侵害行为。“次”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在不同的场合还需进行价值限定。“多次”作为构罪标准时,以该行为达到应当受行政处罚的危害程度对“次”进行价值限定;“多次”作为加重情节时,以该行为应当受刑罚处罚对“次”进行价值限定。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的概念在理论上存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在概念中是否表述或者如何表述单位利益、单位集体决定或负责人决定、罪过形式、单位犯罪的行为人的范围、业务范围以及监督、管理与单位体制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的分歧。单位犯罪应当界定为法律规定的由单位机关的决定或者管理和监督不力而由单位成员在其业务范围内所实施的危害社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激情犯罪是指人处于强烈的、爆发性的和相当短暂的情绪体验中,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激情犯罪是基于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心理特征对犯罪所作的分类,任何处于狂欢、暴怒、痛苦、绝望、恐惧等情绪状态下所实施的犯罪,都属激情犯罪范畴。目前,大多数刑法学家都认为:“激情犯罪应减轻刑事处罚,认为处于激情状态  相似文献   

8.
"人肉搜索"侵犯个人信息,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刑法修正案(七)》提出了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但未将"人肉搜索"入罪,"人肉搜索"行为侵犯刑法保护的法益,并达到应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应当在刑法中设置专门条款以规制"人肉搜索"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税收犯罪,是指侵害国家税收分配关系,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其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税收分配关系,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双重违法性,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要求行为人具有违法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大义灭亲在法学理论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大义灭亲中的杀人行为是犯罪行为 ,应受刑罚处罚 ,但要从轻或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1.
罪度即行为危害社会程度,是犯罪成立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罪度判断应是犯罪成立思路中的一个独立阶段。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罪度问题具有合理性,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不会妨碍实现刑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虽然未成年人无论在体格上还是在智力上以及对问题的分析,对是非的判断都似乎达到“成人水平”,但受刑事责任年龄的限制,未成年人所受刑罚与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不符,削弱了法律的合理性和法律的正义性。但是受世界刑法的发展趋势的影响:一个文明的国度不应丧失对未成年人犯罪教育抢救的信心,不应扩大对未成年人危害社会行为的刑事惩罚。主张降低刑事责任年龄者实质上是迷信刑罚万能,与刑罚目的相悖,是在推卸国家、社会、家庭所应承担的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从立法论上讲,增设亲属实施窝藏行为的减免刑罚规定具有合理性。从解释论上讲,首先应将亲属之间的消极不作为情形,从窝藏罪的客观要件中排除。其次,应借鉴中立的帮助行为论中的“社会相当性说”,将亲属之间的日常生活行为,如提供短时间的食宿或者资助少量钱财等属于人之常情的行为,从窝藏罪的客观行为要件中排除。最后,对于亲属之间的所谓窝藏行为,只要没有超出社会相当性范围,就可以认为没有达到可罚的违法性的程度,从而不作为犯罪处理。  相似文献   

14.
绑架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案件又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在绑架案件侦查中应该以确保人质生命安全为前提,一方面要积极寻找被绑架者下落,男一方面要及时确定作案人。侦查机关应当做好出警和前期处置工作,确定合理的侦查范围和侦查途径,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解救被绑架者。  相似文献   

15.
宽容的底限:期待可能性的消极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欧洲的衰落 ,源于学说上对其判断构成研究的忽视 ,因此 ,有必要研究期待可能性的消极构成。期待可能性的消极构成包括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前者由客观要素和心理要素构成 :行为客观情状的非常性 ,行为动机形成的受涉性。后者是指行为在刑法上的可宽宥性。必须同时具备事实要件和价值要件 ,才能成立期待可能性的弱失 ,才得以此减免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自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洗钱犯罪在中国发生。对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管,有关法律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为犯罪分子大规模洗钱提供了方便。洗钱犯罪与其上游犯罪交织在一起,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打击和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盗"三车"违法犯罪活动一直是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突出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影响了辖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公安机关应当通过提升办案质量、完善治安行政管理模式、加强执法保障等途径,努力形成以公安机关为主牵头、多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打击与防范盗"三车"违法犯罪活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8.
内幕交易犯罪法律问题研究及其立法完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幕交易犯罪严重扰乱证券交易市场的正常秩序,对内幕交易的主体、内幕交易的主观方面和客观行为的认定,我国立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疏漏和不完善的地方。对内幕交易的行为主体应增加相应的范围,泄露内幕信息罪主观方面可以由过失构成,内幕信息的知悉人建议他人买卖证券情节严重的行为应纳入刑法调整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犯罪理论最终决定于社会基本特征.犯罪构成源于实体观,犯罪生成源于关系观.犯罪构成在于以罪定刑,对抗性程序和客观事实;犯罪生成在于以刑定罪,协商性程序和法律事实.农业社会是整体生成的,工业社会是犯罪构成的.德日体系是构成论框架下的生成论,仍然属于犯罪构成.未来知识社会的犯罪论,是整体生成、要件生成的,是生成论框架下的构成论,属于犯罪生成.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高校中,大学生的操行评定工作存有一定缺陷。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学理论,结合高校大学生操行表现实际,提出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和社会实践评价四结合的评价方法比较客观、公正。大学生操行评定中易出现无反应心理、反抗心理、嫉妒心理和分数敏感等心理现象,应采取化解引导等方法调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