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认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层面是国家与社会,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社会结构现实问题的集中体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评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提出了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对策,即构建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当今学界对民国时期立法采社会本位多持批评态度,认为这是趋附和误用西方法学理论的结果,而未能充分考量本国现实。其实,民国时期立法采取社会本位正是出于中国次殖民地的社会性质及状况、中国民众的观念与心理、当时中国新的社会关系等因素的考虑,是对现实问题的法律回应。  相似文献   

3.
国家与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处理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当前我国进行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经典作家对国家与社会的论述,阐述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线索.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在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组织是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资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但从我国当前社会组织的现状来看,认识上存在偏差;数量上严重不足;功能上发挥受限;自身建设不够规范。推进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要科学界定社会组织概念和范畴,把属于社会组织的权利放下去,重视社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从而为社会组织功能的发挥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市民社会基本理论出发,结合社会工作者的内涵分析了其在市民社会与国家间的结构性互动关系中的制衡作用,并结合中国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找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理论和实践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 ,国家政权通过财政汲取、社会关系的调控及合法性资源的开发等三条途径建立起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独特模式 :超强国家——极弱社会。  相似文献   

7.
国家与社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的基础上 ,理性分析了近代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分离和二元对立的关系范式的社会机理 ,探讨了这一近代法哲学分析范式在当代中国的适用性问题 ,并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出发 ,提出应当重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析范式 ,建立我国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 ,并将这种互动机制作为法治生成的真正的社会基础 ,实现我国市民社会的相对独立和自治、国家权力的科学配置和监控、国家与社会关系之法治整合。  相似文献   

8.
公私法划分是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制度的基本分类,但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以及法学理论的演进,对这种基本划分方法的怀疑也逐渐产生,主要以社会法学派的狄骥和新分析法学派的凯尔森为代表。狄骥根据社会相互关联性理论以及由此推导出的对于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看法,猛烈地抨击了作为近代公法与私法划分基础的个人主义学说;凯尔森根据其纯粹分析法学方法否认价值分析在法学研究中的地位,根据其规范等级效力理论否认公私法的区别,但两者都不能忽视现实社会中国家与个人之间及个人与个人之间两类社会关系在性质上的区别,而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正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近几个月来,法学界在前几年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权理论进行了较集中的探讨。但是,人权理论中有些基本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本文试对其中几个问题再作一番探讨.一、人权的概念对于什么是人权这个问题,学术界见仁见智,但较有代表性的看法大致上有以下几种。(一)人权是法定权利,包括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①(二)人权作为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关系的一种要求,作为现实是对现存社会关系的一种规定;②(三)人权是一个人所应  相似文献   

10.
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目前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冲突。泸州"二奶"遗赠案反映了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刘涌案"反映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死刑存废之争"反映了法律理想图景与现实正义观念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法律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前提预设,把人视为独立自由的平等个体,把错综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剪裁成单一片面的法律关系,要求尽可能地限制国家权力,甚至主张以"人道"规范一切;但是,社会中的人却不是独立自由的,而是受到多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国家职能和社会规范都是多元的;民意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性法律与中国民意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社会体制的冲撞。现代性法律只能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规定,奠定了社会关系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中的本体论地位。正是把现实性的社会关系理解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以之取代了抽象的类本质,马克思才实现了从异化到物化的逻辑转换。马克思把现代性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他的物化批判也就主要围绕现代性社会关系批判展开。马克思在批判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新世界,其现代性批判的内核表现为一种现代性的辩证法,这种超越不仅是一种理论中的超越,更是一种现实中的超越。  相似文献   

12.
转型时期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是中西方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对这一问题的解说却是远不够深入的,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一套关于现代社会中法律与社会关系的一般理论。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为此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解释,他把系统/环境的区分应用于法律与社会关系的分析,不仅明确了法律作为现代社会之独立功能系统的位置,也阐发了法律与其他社会功能系统之间复杂的互动机制。这一洞见揭示了法律与社会之间共同演化的关系,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依法治国”的思想从法学界的学术话题上升为国家的治国方略,这可能是近二十年来最能让法学家激动不已的事情,也是中国法学界的骄傲。关于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的问题,法学家们(主要是法理学家)大致正在做两件事:一件是编制法治蓝图,比如,说明什么是法治国家,法治国家的特征、价值和方向,它代表了法治国家理论中的价值研究的方向;另一件是剖析法治现实,分析从人治到法治转型过程中的现状、路径与未来可能出现的实际走向,它代表了法治国家理论中的实证研究的方向。也有许多人把两件事结合在一起来做,把法治目标问题与法治现状的分析结合起来思考。但是,无论怎样,法治国家理论中的实证研究仍显薄弱,法治国家问题的理论研究还需要完成一个从理想到科学、从价值到现实、从“法治之梦”到“法治之路”的飞跃过程。  相似文献   

14.
试论法律社会渊源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正式的法律渊源之外 ,还有大量的非正式法律渊源 (本文迳称为“法律的社会渊源”)的存在 ,这已是学术界普遍承认的事实。然而 ,为什么必须由社会渊源来弥补正式渊源的不足 ,其理论基础究竟何在 ,在法理上则很少有研究性的文章。为此 ,作者通过择取“自然与约定”、“理性与经验”、“国家与社会”三对范畴 ,论述了社会渊源存在的理论依据。作者的观点是 :法律的社会渊源是法律的理论与实践所必须 ,也符合法律与社会关系的一般原理 ,具有正当性与民主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视角,从现实之需的触动,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当前体育法理论在社会发展中的若干问题探究,并对北京奥运会迎战隐性营销提几点法律建议,力图寻找出能够符合中国体育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特征。但是,如何表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在民法理论中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大部分民法教科书中,一般都对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表述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思想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具有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被民法规范调整时形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规定的性质——从行政规范体系角度的定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朱芒 《中国法学》2003,(1):33-47
《行政复议法》中行政规定的法律属性是个看似简短实则极为复杂的问题。其简单之处在于将行政规范性文件中不属于法律规范的部分起了统一的名称 ,但这样的立法作业并不能回避从规范性的角度看行政规定时常难以将其与法律规范的作用相区别的困惑。本文通过对形式和实质判断标准以及这对标准依存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分析 ,指出形式判断标准无法准确定位在内外区别型的国家和社会关系基础上的行政规定的性质 ,同时通过对行政规定所产生的现实功能进行整理 ,力图为相关的制度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传统的行政法学理论认为,行政有公行政与私行政之分。公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与公权力的运用相关;私行政是指社会组织、企业的行政,与私权力的运用相关。笔者认为,在承认公行政与私行政这一分类的基础上,可将公行政进一步划分为国家行政、公共行政与社会行政,扩大行政法学的研究范围,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一、国家行政、公共行政与社会行政的分类标准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分行政主要存在三种形态,即国家行政、公共行政和社会行政。三种形态区分的根据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迁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和社会作为两个…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的《正义论》,从公平正义入手,全面系统深刻地论证了自由与公平、个人与国家、机会与结果等广泛的社会政治问题,他的社会正义理论不仅是对西方国家社会现实做出的反思,而且对我国社会正义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认为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是宪法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正常现象。由于宪法规范的高度概括性与原则性 ,在具体调整社会现实时必然与具有动态性的社会现实发生矛盾与冲突。宪法就是在规范与现实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过程中存在并不断得到完善。在急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与矛盾表现得更为集中与突出。建立一种合理的机制有效地预防与解决宪法运行中出现的规范与现实的冲突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本文以各国宪政实践的基本经验为基础探讨了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发生冲突的原因、表现与解决机制等问题 ,并对如何有效地控制规范与现实冲突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