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也谈“护官符”汪祥欣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有一段“护官符”的精彩描绘,熟知的人颇多。那个时代的“护官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是不能触动的,触犯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就要被统治阶级“炒鱿鱼”。这本来并不奇怪。问题是,时至90年代,我们已经进...  相似文献   

2.
2008年10月25日,湖南省长沙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提高长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质量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触动了人大权力的"中枢神经",在交锋中形成的一系列共识,被外界认为将极大提升人大权力效能.  相似文献   

3.
吴星  曹雨欣 《江淮法治》2012,(15):50-51
"担任人大代表这些年,我是该管的也管了,不该管的也管了,有时候触动别人利益的,我都站在双方的角度上,用公正的心态去权衡利弊,不怕得罪人,提出的建议就是要让群众满意。"——合肥市十四届人大代表李群  相似文献   

4.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如此通俗而深情的话,出现在近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触动着无数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发展的软肋。  相似文献   

5.
2007年8月30日,随着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落下帷幕,孕育了十多年之久的《反垄断法》完成了最后的分娩。 从政府部门到普通消费者,从国内企业到跨国公司……反垄断立法进入公共视野那一刻起,就触动了方方面面的利益和权力,从立法时机到行政垄断,从规制并购到执法机构……纽缠着诸多矜持与冲突的反垄断立法,一直持续着高温不退的立法争议。 尽管立法过程颇多曲折坎坷,但毕竟中国拥有了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对于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和法治建设道路而言,这都是个标志性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2010年前,上海将安装20多万个监控摄像头,全面建立起“社会防控体系”。这一消息引发上海市民议论纷纷——上海有必要装这么多探头吗? 2005年底,郑州警方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规模空前的“严厉打击,严密防范,倒建平安郑州”活动,同时向社会公布,将在三至五年内在郑州市区安装10万个探头,安装探头的位置主要镇定在了城中村、社区、城市主要街道等市民聚集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金山 《中国律师》2011,(9):18-18
最近一个时期,围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思考了一些问题,触动很大,既深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8.
公司并购防御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公司并购作为资产重组的重要方式正悄然兴起。公司并购在本质上就是通过产权转让或资产重组以实现公司控制权转移。因其不可避免地要触动被并购公司管理者或其政府主管部门的利益,因此,他们为了私利或狭隘的个体利益、部门利益,有可能对并购采取非法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国家,国家在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才逐步形成了某些彼此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规章制度,以维护和促进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调节彼此的国家利益,这就是国际法的由来。因此,对国家利益的正确界定是遵守和维护国际法的重要问题。在国际关系学中国家利益概念也是引发争论最多的核心概念。国家利益概念的模糊性和非  相似文献   

10.
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表示,现在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要闯险滩,必然要触动利益.为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  相似文献   

11.
监狱组织犯人收看最美警察评选活动的现场直播,不想,却触动了一个刚被判了15年的贪官市长. 这是一个有思想并善于动脑的贪官,在市长的位置上时,也的确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孟亚生 《江淮法治》2011,(22):26-27
近段时间以来.南京一件简单的离婚案成了众多市民关注的热点,并引发了社会各方对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下简称“解释三”)的广泛讨论。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沧激烈,赞成者有之,反对者有之,房子再次触动人们敏感而又脆弱的神经。  相似文献   

13.
有网民认为,参与“网络追杀”者尽力找线索,找证据,找知情者,所体现出的才智让人肃然起敬,而这种精神,正是维护社会正义所必不可少的。更有学者认为网络发挥了正面的舆论监督作用,既促使了当事人良心上的觉悟,也对社会其他人有一定的触动和约束。但是,也有网民认为,民意值得尊重,但程序和法律更应尊重。“民意的审判”只能停留在道德拷问的层面,一旦损害了程序的公正,就意味着“大多数人的利益”都可能受到侵害。两种说法见仁见智,在“法无禁止则合法”的原则下,“网络追杀”该不该受到法律的阻止,主要是看这种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是否侵犯…  相似文献   

14.
在一起暴力事件之后,我与心理专家交谈时,她说:“孩子是人们心理的最底线,一旦触动了,就会爆发意想不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2008年,屡有大事发生。 这一年里,有大地震的天灾,有“毒奶粉”的人祸,有奥运会及圣火传递振奋民心,有瓮安事件、出租车罢运事件触动反思,有杨佳案、许霆案的公众舆论大张旗鼓,有思想领域的争鸣暗潮涌动。  相似文献   

16.
餐饮行业要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理所当然,也是对公共安全和顾客利益负责的表现。公安民警在哈尔滨市某大型商场抽查了600多张健康证,而假证竟然占到一半,数量惊人。  相似文献   

17.
最近,在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王胜俊院长就有关审判文书中的差错举了2个例子,一个是某法院通知当事人2月30日开庭,还有一个是某法院通知当事人晚上零点开庭。听完之后,我思想上很受触动。俗话说:风起于青萍之末。小小的文书差错,  相似文献   

18.
警惕“立法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倘若说司法腐败往往表现为一种个体性腐败,那么立法腐败则往往表现为典型的集团型腐败,是一定的利益集团谋取私利而滋生的怪胎。立法中的地方或部门利益保护是立法腐败最突出的表征,也是滋生立法腐败的一大“病灶”。地方或部门利益保护主义在地方立法和行政立法中表现尤为明显。在利益保护的驱动下,不少地方或部门都热衷于在立法中争权夺利,力图通过立法这一权威手段为本部门或本集团划定一块垄断性的势力范围,以致某些法规规章带有明显的部门或集团痕迹,立法也因此蜕变为谋取部门或集团私利的工具。立法决策部门往往为协调不同政府…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法官,要在法庭上伸张正义,让谎言和欺骗暴露于形,就必须调动起全部精力。审理案件过程中丝毫的疏忽和懈怠,都有可能让公正失之交臂!这里要讲的就是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真实案例。作为法官,从独立办案以来,令我难忘的庭审有很多,其中以原告孟和诉被告史新民劳务合同纠纷案给我的触动最大。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生活》2009,(9):M0001-M0001,3
近一段时期以来,所谓的“诽谤政府罪”之类的案件接连发生,成为舆论的焦点话题,从河南灵宝的“王帅案”、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吴保全案”到四川遂宁的“邓永固案”,短短几天就爆出三起同类案件。在这些案件中,“犯罪事实”几乎如出一辙:公民在网上发帖,“诽谤政府官员”,当地公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