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9篇
工人农民   8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41篇
中国共产党   266篇
中国政治   321篇
政治理论   118篇
综合类   2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一、报纸面临新媒体的挑战受众了解新闻的渠道在改变,报纸面临新媒体的挑战。在当今的传媒界,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网络媒体替代报纸,正在成为新闻热点的首发载体。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  相似文献   
92.
20世纪社会化运动以来,民法社会本位得以确立,并在实际上与权利本位相契合。但是,理论与实践中对民法社会本位的定位却出现了偏差,使维护市民私权的民法因其自身系统内的价值定位变迁而异变成为政治国家侵害私权的工具。欲彰显民法维护和实现私权的固有价值属性,需重新解读民法社会本位。  相似文献   
93.
播音主持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音是通过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门艺术,播音员、主持人是媒体的代言人,他们代表着栏目、频道,甚至代表着媒体的形象。播音员主持人是社会公众人物,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具备比较出色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播音员主持人队伍,是提高自身竞争力促使广  相似文献   
94.
袁松 《政法学刊》2014,(1):16-22
近些年来,我国医患纠纷的发生屡见报道,且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传统的关于医患纠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式的探索大部分局限在制度设计层面,对于医患关系中社会观念的分析并不多见。事实上,医患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社会观念与当下的法制不匹配,在这个意义上,仍然坚持从制度上寻找解决医患纠纷的方法必然不得其法,对于医患纠纷等社会矛盾的解读,当下学界的研究应逐步转移到对于社会本位观念及行为的研究上来。  相似文献   
95.
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是指在处理某些特殊的侵害行为时 ,忽略罪过的形式和有无 ,而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为唯一的着眼点对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刑法制度。严格责任在我国刑事法律领域 ,既有现实需要 ,又是客观存在的 ,在刑法总则上仿照《民法通则》的做法 ,加入“没有罪过或罪过形式不明确 ,但法律规定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总摄规定 ,在刑法分则或单行刑事法规中将适用严格责任的范围加以明确 ,使我国刑事领域有关严格责任的理论和立法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96.
案件新闻的受众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公众(generalpublic),一类是某些特别的公众群体(specialgroups)。在案件新闻的受众中,某些特别的公众群体确指那些有犯罪倾向(或潜意识)的受众和正在犯罪或已经犯罪的受众。这两类受众对案件新闻传播的心理期待是不同的,由这种不同决定了案件新闻传播者在传播案件新闻事实时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案件新闻传播才可能在上述两类受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7.
邓海建 《辽宁人大》2006,(12):43-43
不论投放“政绩广告”的单位在主观上是否意识到,他们的行动都表明,他们是广告理论中早已被驳得体无完肤的“魔弹论”的拥趸者。这一理论认为,广告对受众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受众完全是消极、被动的。媒介上的广告可以对受众进行有效的影响和改变,具有一击中的的“魔弹”效果或类似药到病除的“皮下注射”效应。由于完全否定了受众在大众传播中的能动性,这一理论的荒谬是显然的。  相似文献   
98.
著者在该书第六章“暂时的结语”中写道: “在本书的讨论中,我对中国法学在1978年至2004年这26年中的发展,亦即我所谓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对支配此一法学时代的‘现代化范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追究,对构成此一法学时代基本知识内容的‘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法律文化论’和‘本土资源论’逐一做出了分析和批判,而且还明确对其发展过程缺失对中国现实予以关注的现象(包括中国法学的‘都市化取向’)提出了根本的质疑。经由上述的努力,我最终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律/法制的发展,而只能致使西方法律/法制在中国的移植和拓展,实是因为它受到了一种源出于西方的‘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律/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致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与此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终于导致了我所谓的中国法学的‘总体性’的结构性危机,或本文所谓的‘范失’危机。  相似文献   
99.
有必要对民法本位、价值、原则等,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人性、理论、实定法等层面作一系统研究,打通它们之间的关系,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民法元理论或民法哲学的体系基础.对民法本位及价值和原则进行各别的和联系的多层面研究,于民法原理的丰富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从立法实践上看,编制民法典,当先定好民法的本位及由其决定的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以之为前提,来架构民法典的体系,定出具体规范.于适法和守法实践来看,了解民法本位及其与民法价值和原则的多层面密切关系,把握民法的宗旨和精神,更能准确执法,自觉地透过民法精神规约民事行为.历时与共时、理论与实践多元综合分析研究民法本位及相关问题.质疑一些学者提出现代民法社会本位说,认为现代民法本位是带有社会顾虑的个人本位和权利本位亦即私主体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00.
民法基本原则含效力贯穿于民法始终的根本准则及具有一定宣示价值的特别规则.公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原则.近、现代民法价值取向的特征分别是安定性和妥当性,它们的主要价值取向都是公平和秩序.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等和其它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