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他山之石     
《公民导刊》2008,(8):3-3
北京人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尝试“先论证、后起草”的立法工作机制,避免偶有出现的部门立法冲动,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与水平。据介绍,立法论证就是在法规正式起草前,就立法项目的立法必要性、立法时机、主要立法思路、预期立法效果等问题进行调研论证,是在立法规划之后,  相似文献   

2.
立法顾问单位参与省级人大立法具有提高立法质量、避免封闭立法弊端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立法科学化水平.一般而言,立法顾问单位都非常重视参与立法论证.但是,受某些因素制约,仍存在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深度不够等问题.解决提高立法顾问单位参与省级人大立法论证积极性应当从发挥整体合力、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科研教学等工作、主动提出立法建议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立法工作要有计划性。地方立法实践中,通常都是先编制立法计划、规划,再开展具体项目的起草工作。我省从八届人大开始,每年编制立法计划,每届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在编制立法计划、规划过程中,如何选好立法项目,一直是立法工作中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在立法选项过程中如何开展立项论证,提高立法选项质量,也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在此,笔者就开展地方性法规立项论证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召开立法项目联合论证会,这是上海继2009年试行立法项目立项论证制度、2011年开展立法项目专项论证以来的又一次新探索,对于进一步完善立项论证制度、加强人大在立法中组织协调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方人大法规立项论证工作早已开展,而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是近年地方人大改进立法工作,在源头控制、提高立法质量,强化人大立法主导地位的重要尝试。在实践中,各地人大涌现了很多好的做法。笔者试予以简单归纳。笔者认为,所谓法规立项论证,是指论证主体对提请立法项目的必要性、合法性、可行性、整体性、规范性等开展的论证。  相似文献   

6.
立法论证问题在我国《立法法》中没有作明确的规定。笔者通过10多年来的地方立法工作的实践认为,立法论证是地方立法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立法程序的科学设置以及立法质量的不断提高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对立法论证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制订年度立法计划是地方立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制订年度立法计划工作主要分为立法建议项目的征集提出、论证协调、筛选确定和立法计划草案的编制、审定、报批等四个环节,其中立法  相似文献   

8.
他山之石     
《新疆人大》2014,(5):43-44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在去年出台了“开门立法”的一揽子规定,每部法规出台前要经立法论证、立法公开、立法听证、专家咨询和表决前评估这“五道口”。而在广州,公众参与立法已形成指南,网上立法听证会凝聚起高人气。  相似文献   

9.
2008年起,北京试行立法前开展立项论证,6个项目纳入试点。从2009年开始,北京将逐步建立立法项目储备,每年将更多的项目纳入立项论证,并从中选择条件成熟的项目立法,增强市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立法选项的科学性。近日,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办副主任郭金忠接受采访时表示,实现立项论证后,一些明显保护部门利益的项目,肯定不能纳入立法项目的范畴。  相似文献   

10.
浅谈地方立法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铮 《人大研究》2000,(7):24-26
●地方立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思想不明确 ;重要性认识不够 ;立法项目来源渠道单一 ;立法结构比例失衡 ;调研论证缺乏深度 ;废改工作重视不够 ;实施中随意性较大●对策建议 :确立立法工作基本思路 ;加强指导 ;拓宽立法项目来源 ;通盘考虑 ;科学预测论证 ;重视法规废改清理 ;建立立法规划制度  纵观各地方立法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地方立法规划在特定区域内的具体立法指导思想不十分明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相似文献   

11.
立法论证是近年来各地人大积极探索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立法形式。在地方性法规制定过程中,通过立法论证,尽可能完整阐释预立法规的必要性、可行性、前瞻性、紧迫性,分析和破解法规制定中的歧意和难题  相似文献   

12.
试论科学立法的含义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的社会关系只需道德加以调整.立法机关对此进行立法,无论立法技术如何成熟,都不能算是科学的立法。立法没有经过法定的、合乎逻辑的程序进行制定,无论最终立法质量有多高,也都不能算是科学立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立法理念、立法力量、立法技术、立法条件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地方立法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有的甚至成为地方立法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体系中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地方立法工作经过30余年的实践,在经历了从无到有、到日趋完善的同时,地方立法的水平也逐步提高,立法技术日渐成熟。但是,在地方立法的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立法理念、立法力量、立法技术、立法条件与环境等多种因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以往的立法更多关注的是立法领域的全覆盖,强调立法数量的话,那么立法法的修改呈现出的是从重视效率到重视质量的转型升级。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本次修法坚持"精细化"立法思路,在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改变有的法律"不接地气",破除立法部门主义、消除部门利益等方面,积极回应社会呼声,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完善和更新,为实现"良法善治"铺就坚实的法治根基。突出人大主导立法长期以来,我国立法工作中,"行政  相似文献   

15.
禹园 《新疆人大》2013,(5):16-16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人大常委会注重改进立法方式,坚持把法规草案的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贯穿于立法全过程,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工作的渠道,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计 《人大建设》2009,(5):18-20
“政府报什么,人大审什么”是地方立法沿袭多年的基本立法模式。 从2008年下半年起,北京市、广东省人大先后启动了“法规立项论证”的程序,试图在立法源头就建构起科学的立法机制。这项立法制度的改革引发了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重质求效     
<正>立法重质量、监督抓重点、调研求实效……半年来,重庆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牢记责任、不辱使命,忠实履职行权,开启了务实、重质、求效的人大工作新局面。更加注重"开门立法"和科学立项,深入开展立法调研论证,要上常委会审议的地方性法规,首先经人大常委会党组预审;立法规划重质不重量,不断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委托第三方全面清理地方性法规;调研报告硕果累累,有的已受到全国人大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重点建议,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8.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人大立法重心前移,开始试行地方性法规"立法前论证"制度。2009年初步安排14个立法项目拟予论证,有关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2009年1月14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19.
李丹 《人大研究》2014,(4):34-36
<正>立法评估是有效提高立法质量的方式之一。地方立法评估包括立法前评估、立法中评估和立法后评估,立法前评估目的在于确定一个立法项目是否可以进入立法程序。有效的立法前评估,可以遏制过度立法,节约立法成本,从源头防止不良之法出台。目前,我国的地方立法中,立法前普遍采用立法项目论证、立法调研、立法草案说明等方式对法案加  相似文献   

20.
制定一个时期的立法规划或年度立法计划是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工作的通行做法。然而把什么样的项目列入立法规划或计划却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这个过程需要多方论证,而依据什么论证却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本文试从"不抵触、可操作、有特色"的地方立法原则入手,对地方立法项目选择作一分析探讨,以期提出可行的办法,用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