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戴亮 《长白学刊》2022,(2):64-72
作为表述组织内部复杂性不断增强状态下,技术和效率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只是徒耗社会资源的现象,“内卷化”现象已然从学术界扩展至舆论圈并呈现“泛内卷化”的态势,似乎社会上一切过度竞争现象都能用“内卷化”来阐述。揭示“内卷化”现象本质,纾解“内卷化”现象问题,对其进行科学把握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的“内卷化”现象,缘起于价值规律中的供需不平衡,它以目标转换现象、劳动竞争现象、运转循环现象、状态锁定现象四种形式得以呈现,并大致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以及共产主义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三个阶段,其本质是商品拜物教观念下的一个价值负荷,是劳动关系颠倒后引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内卷化”现象的本质一旦被发现,并通过劳动解放思想纾解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行业、阶层之间竞争的焦虑和无力感便会得到纾解。  相似文献   

2.
沈毅 《人民论坛》2023,(1):70-73
“选择恐惧症”日益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每一代青年都有每一代的“选择”,当代青年群体拥有相比于过去青年更多样的就业道路,却也更加不知、不敢做出人生中适合自身的各种选择,特别是一些学历较高的青年甚至出现了“逃避就业式考研”以至“逃避就业式读博”等新现象。部分青年在职业或学业方面的“选择恐惧症”,常常是各个行业过度“内卷”的后果,而客观层面较低的退出可能性与主观层面家庭主义导向的过度成就动机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过度“内卷”的再生产。“选择恐惧症”不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特有现象,东亚地区日韩等国早已显现了“内卷”现象与青年“选择恐惧症”问题。某种程度上,缓解青年对于未来焦虑而难以决断的“选择恐惧症”,需要更为完善的分配制度与更为宽容的多元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近期,"内卷""打工人"等相继成为流行语。人们日常讨论中的"内卷"与学术概念"内卷"用法不同,其中最大的差异在于前者讨论的是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或处境。"打工人"流行需要关注的是"打工人"的泛化,其实质是一种社会地位焦虑。"内卷"与"打工人"的流行其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反映的也是一种地位焦虑。"内卷"最能激起人们共享现实感受的是,人们对资源有限而竞争激烈的升学、求职、晋升、婚恋等与个人社会地位有关的经验。"内卷""打工人"等词语的"同义反复"值得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4.
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逻辑下,安全议题在地方治理议程中的优先级得以提高。同时,在分级管理体制和绩效考核制度作用下,地方围绕安全政绩展开竞争。安全治理的特殊属性导致其在政绩表现形式、考核方式、结果应用及竞争实质上与发展治理不尽相同。在“为安全而竞争”的过程中,地方分别在不同环节采取了多样化的竞争策略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与安全在治理层面的阶段性冲突,但同时也呈现出较为复杂的运行效应,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使安全治理容易陷入内卷化困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细化并完善考核与问责制度的运作规范,对压力与激励强度进行适度调适。  相似文献   

5.
“间隔年”现象是自我救赎还是躺平摆烂,再度掀起争议性的社会关注。依据迥异的支配逻辑,中国式“间隔年”实践类型可划分为自主探索型、主动缓冲型、被动逃避型与被迫暂停型。深嵌于社会结构性的就业困境,又脱嵌于对抗社会时钟的“为自己而活”,并借由媒介对诗意生活的浪漫滤镜与个体希冀的自由想象的渲染刻画,促成了中国式“间隔年”现象的生成逻辑。但在中国的社会情境下,“间隔年”却被异化为“备考年”,在看似“暂停下来”的时间里以“不敢停下来”的竞速心态呈现为另类内卷实践。社会层面应当给予“间隔年”群体理解与配套支持,摆脱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重新审视并助力于消解青年群体的迷惘、焦虑与内耗。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设计中,影响一国全体国民和各个阶层、族群、地区统一与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元首这一政治机关能否超越各种技术和政策层面的纷争。从世界各国比较来看,维护社会和国家统一性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就是要保证一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能够超越社会各集团、群体、阶层、部门、地区之间的利益和价值争夺,成为全社会和完整政治社群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各种因素的逐渐趋同,企业之间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的争夺上,许多企业都会把人才竞争放在人才的选、用、留上,但恰恰在人才争夺的“最后一公里”一一员工离职管理上,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探究“内卷化”背景下青年“躺平”思潮流行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对于引导青年正确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内卷化”背景下,青年社会获得感的缺失是青年“躺平”思潮流行的内因,主要体现为“习得性无助”降低青年的自信感、“主动污名化”宣示青年的抗议,以及阶层焦虑导致青年斗志消沉。而亚文化中部分消极文化的流行与扩散是外因,主要体现为“丧文化”下青年情绪消解方式的扭曲、消费文化下青年认同危机的加剧、网络文化下核心价值观对青年引导作用的削弱。为了应对青年“躺平”思潮的不良影响,亟待加强心理健康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青年社会经济保障体系,甄别研究青年合理社会利益诉求,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领。  相似文献   

9.
李贺 《就业与保障》2023,(12):118-120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毕业后面临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内卷化”是一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虽然在教育发展中也无法抑制其产生,但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愈发普遍、严重。基于此,文章简单阐述了“内卷化”的相关内涵,立足于大学生就业“内卷化”现象分析其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探究这一现象的消解途径,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枫桥经验”是一个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好经验;是一个事关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经验。弘扬“枫桥经验”,创新群众工作,要努力让人民至上、敬畏民意成为人民警察最基本的职业信仰、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从信仰层面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要努力把党的群众路线转化为公安工作体制机制.从制度层面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要努力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从工作层面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要努力打造警务共同体,从社会层面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要努力寻求新的动力机制,从动力层面解决“为了谁”的问题:要努力做到执法为民,既保安全又保人权,从法律层面解决“为了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阶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就社会阶层结构而言,哪个阶层的分化最大 ?   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其“巨大”体现为改革已触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要素和各个环节;其“深刻”表现为事物的变化已经从表层向深层、从局部向整体、从要素与机制向结构层面纵深推进。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变迁中,社会成员的角色、身份、地位的激烈分化与重组是这一变迁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社会阶层结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调整、大重组。其中农民阶层的分化最显著,最引人注目。多样化的从…  相似文献   

12.
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经济关系,呼唤的是经营者的竞争意识与合作并存的道德理念。从竞争角度看,没有竞争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市场经济,市场是竞争的同义词,不断积极进取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市场经济参与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从合作角度看,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地球村”的日益形成,社会行业分工、经济主体内部分工以及国际分工的深化,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得到加强。封闭的经济生产已不可能,人们随时随地需要来自同类各个方面的援助与合作。在这种情势下,信誉,即要求诚实守信,便成为市场经济要求的第一美德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今年国家“两会”期间,一个陌生的新概念——新的社会阶层(简称新阶层)在各种媒体上频繁亮相,进入公众视野。特别是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五位新阶层代表委员举行“新阶层人士谈社会责任”记者招待会备受关注。它向社会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新阶层在中国社会已经崛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新社会阶层”提法获得合理的社会定位和应有的社会认可。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知识经济”、“科技革命”、“全球化”、“市场化”、“人才竞争”等一片喧闹声中,带着梦幻般的期待,紧张而又兴奋地跨入了新的世纪。在社会生活和经济交往中,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频率地谈论人才,这样高兴致地争夺人才。我国是人才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因而大学毕业生成为众多用人单位争夺的热点。但目前的现象是很多大学生拿着多家用人单位接收通知待价而沽,同时又有众多大学生为赢得用人单位青睐疲于奔命。同为大学毕业生,为何有人欢喜有人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当前的中国社会仍是一个等级、阶级、阶层三种成分同时并存的社会,由等级结构、阶级结构向阶层结构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社会结构变迁的主要内容。转型期社会结构可以从社会、社会单位和个人三个层面加以考察。其中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社会基层单位,本应属于社会单位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阶段,即“业缘单位”,但它目前仍带有许多血缘和地缘的痕迹,集多重功能于一身,导致其成员的低水平流动和单位内部的过度整合,使现代意义的阶层分化受到严重阻碍,因而成为改革的重要对象和最关键、最敏感的部位。作者认为,传统与现代两种思维和行动准则并行不悖,形成了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二元结构”,因而传统因素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问题成了转型期社会结构变迁中持久起作用的因素和主题。  相似文献   

16.
张红  李航 《青年探索》2006,(4):26-29
本文主要从宏观制度因素和微观个体主观感知两个层面分析了“新失业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的内卷化趋势。同时也验证了孙立平教授关于目前中国的社会格局已经基本定型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迅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不断增长过程。然而,由于独特的发生逻辑和制度环境的限制,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集中体现为社会效用的普遍不高,可以说已逐渐陷入“内卷化”困境。所以,我们认为,社会组织若要从“初级发展”走向“科学发展”,超越“内卷化”困境,制度创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常成  徐冉 《中国青年研究》2023,(4):104-110+103
在社会“内卷”语境下,青年学生群体的“反向考研”在与“躺平”的网络共振中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素材和参与式观察证据,本文构建了“理性选择-客观约束”的分析框架,由两个维度的解释变量交叠形成四种“反向考研”类型:自发型、回应型、战略型和内耗型。研究发现,“反向考研”现象的生成根源在于稀缺资源的超载竞争与集成改革的内生驱动、用人单位的隐形门槛与“双非”院校的内涵发展、身份迷信的悄然退潮与个体意义的高调回归。客观认识“反向考研”现象,需要进一步推动“青年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按照分类施策的原则从完善政策措施上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9.
一般来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这里称之为“干部阶层”)在社会利益分配中所占有的比重能够基本上反映出这个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关系,甚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社会和谐程度的重要标志。构建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在于社会各群体和阶层利益关系的和谐。干部阶层作为社会管理者,在社会利益分配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其自身在社会利益分配中的定位,体现着这个阶层及其所属政党的价值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水平,直接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干部阶层与产业工人阶层、农民阶层等基本群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无疑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国家建设在各方面取得了广泛的进步。国际地位正在稳步上升。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摆在我们面前:贫富差距的鸿沟正在一步步扩大。按照和谐社会的理论,决定和谐的一重要因素是财富的分配,不同阶层之间的经济收入有差别是正常的。但悬殊过大则会影响社会的安宁与和谐。本刊的这组报道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在低收入阶层的生活状态;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缓解贫富悬殊应该进行的法律制度建设和采取的相关措施;考察世界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尤其是被称为福利国家“橱窗”的北欧。他们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上又能够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