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是党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科教事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完善自身不足,以对标世界科技前沿、衔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期待为目标,从基础研究、科研组织、创新人才、成果转化、民生福祉等路径着力,以更大的贡献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我国科技自立自强道路的历史演进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形成了以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为核心,坚持科技为民、尊重人才、改革创新等成功经验。面向未来,必须以系统观念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工作,着力构建完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体系: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基点,以吸引聚集、自主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为基础,以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能力、创新文化价值引领能力为保障,加强科技安全治理能力和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人类迈向现代化的驱动和引领力量,科技发展水平是衡量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尺。科技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科技事业以其特有的维度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底蕴,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根基。必须坚持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科技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科技标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抉择。科技强国建设既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又具有科技创新的内在机理,彰显了新时代科技事业的典型特征和实践要求。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以科技强国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战略的作用领域完成了从星点式到系统化的突破,通过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实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以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共同规制建构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打造了有别于以往、区别于西方的创新新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景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创新之路的现实目标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走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创新之路需要构建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支点,形成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创新合力。新时代,要从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中把握创新之路的新目标,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创新之路的新要求,从教育安全、科技安全与人才安全三位一体把握创新之路的新保障。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推动发展方式、发展要素、产业分工、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和创新群体等转变的目标。马克思的创新驱动发展思想、创新驱动发展基础理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等为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创新驱动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对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出新的制度要求,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之道是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因此,可以从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等方面,积极探索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6.
《求知》2021,(4):62-64
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创新能力必须要过硬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面向未来,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新发展阶段,要更好发挥创新驱动作用,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重点锚定科技前沿、“卡脖子”技术、国家重大战略实施等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立足新阶段,一是必须打牢基础研究的基本功。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  相似文献   

7.
张维真  路向军 《求知》2021,(2):39-41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并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正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不断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建构能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科技保险在支持科技企业发展,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科技保险目前还存在着支持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运行效果不尽如人意,经营管理专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科技保险应契合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从提升专业经营能力,调动保险公司内部资源,深化银保协同合作,完善政府支持管理机制等方面,构建科技保险支持体系,以增强科技保险对科技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9.
《民主》2021,(7)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代表了国家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引导科技创新重点突破,是新时代实现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而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水平创新人才不足,特别是科技领军人才缺乏。人才评价制度不够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名目繁多的评审评价让科技工作者应接不暇,人才"帽子"满天飞,人才管理制度还不适应科技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高校对市场需求不够敏感,学科分类不够科学也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困难重重。如何破除"四唯"为科研人员减负?怎样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怎样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使他们能够潜心科研?4月,受中共中央委托,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常务副主席刘新成率调研组,分别赴安徽、上海,围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人才保障"开展重点考察调研。而在此之前,民进中央调研组已经在北京开展了预调研,召开了6场座谈会,民进29个省级组织及相关的专门委员会也开展了同步调研。从近年来递出亮丽"创新名片"的合肥,到正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蚌埠,再到引才引智工作亮点频出的上海,从传统的科研重镇、大院大所,到行驶在快车道的高新技术企业,调研组访实情、捞"干货"、议对策,力图为科研队伍建设贡献民进力量。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强调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坚持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一体化部署,加强基础研究和大力发展核心科技,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等,形成内容丰富、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新时代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力的科技支撑,是指导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11.
有信念、能创新、肯实干,是识变、应变、求变的基础,也是新时代青年学子未来在精神、能力和行动上向变而生不变的密钥。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获得的国家科技奖励总数位居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第一。西南交大将致力于打造轨道交通领域领先的全球学术重镇,成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高地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朱哲  陈诗 《理论探讨》2023,(1):156-161
新时代呼唤新金融,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变传统的商业和金融体系,是践行新金融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科技凭借技术优势可助力高质量发展,如移动支付重构了商业形态,改善了产业结构;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区块链及大数据技术重构了信用体系,缓解了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加速了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快速的创新和发展也带来数据安全、头部企业数字权力膨胀、底层及核心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可从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大基础技术研发等方面入手,发挥金融科技的积极作用,赋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资源是支撑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引领前沿科技创新、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手段,其规模、质量和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国家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进入新时代,我国进入从世界科技大国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的新征程,我们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我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新要求,进一步明确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战略定位、思路和举措,通过深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是江泽民科技思想的核心。科技创新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力争在基础科学上有所发现、在技术上有所发明,努力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支撑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的原则是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科技创新的意义在于,它既体现了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又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加强自主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8)
创新驱动发展强调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是全面的、发展的创新,人的知识和智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创新驱动战略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但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面临体制创新滞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和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提升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性,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密度,才能有力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要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文章通过研析科技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内涵,分析当前我国创新型人才现状、国内外发展形势,提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建议: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引进海外创新人才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7.
许德华 《学理论》2011,(31):81-82,2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新型乡镇企业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而科技创新在新型乡镇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又是极其重要的。试图从探究科技创新在新型乡镇企业的作用出发,分析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提出新型乡镇企业中科技创新的实现途径,以期更好地促进新型乡镇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面对科技创新发展新趋势,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奋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遵循如下路径: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技难题;选择性布局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为攻克核心关键技术提供坚实科学基础;实施专利-标准战略,将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自主知名品牌,提升技术产品和企业的无形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35)
上海是全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础最好的城市。尽管如此,上海要真正实现这个战略目标,至少需要重点突破人才政策、金融支持、协同创新、技术转化和宽容氛围五大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