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几起极具影响力的人肉搜索事件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都掀起了轩然大波,使人肉搜索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肉搜索仅仅是一种网络信息搜索方式吗?它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和演变成为网络暴力的?文章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提出人肉搜索是一种网络集合行为,并结合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就人肉搜索产生及演变成为网络暴力的过程进行了较为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是一种人工参与信息搜索的搜索机制,它是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原因,并且这种搜索方式对社会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维护治安秩序的角度,简要介绍了"人肉搜索"的概念及其特征,对由"人肉搜索"引起的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和谐网络环境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作为群众路线与专门工作相结合的侦查措施,其法律地位处于模糊状态,现实运用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人肉搜索”在侦查破案中能为侦查机关锁定犯罪嫌疑人、查明被害人身份等方面提供帮助。“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搜集方式,侦查机关应充分注重其面广、及时、有效等特点,合法、合情地运用于侦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9,(2):62-62
2008年12月29日《文汇报》刊登王磊的文章,所谓“人肉搜索”就是网友参与提供信息,借助网络传播信息,查找某人身份、追寻某事真相的“网民行动”。海外媒体对“人肉搜索”的直接描述是一个新造短语“中国特色网上追捕”。“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是互联网带给网民的一大收获。从最早询问生活常识、历史典故,到求医问药、交通查询,计算机网络和人际网络问虚拟现实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黄智宏 《传承》2010,(15):132-133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特殊模式,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和功能之外,还具有网络传播传统模式中所不具备的独到的特点与功能。人肉搜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因此,要规范"人肉搜索",需要从提升网民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强化网站的建设,明确网站的责任,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引导其健康合理地发展,完善这种传播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作为网络传播的一种特殊模式,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一般特点和功能之外,还具有网络传播传统模式中所不具备的独到的特点与功能.人肉搜索"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因此,要规范"人肉搜索",需要从提升网民素养,加强道德自律,强化网站的建设,明确网站的责任,建立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入手,引导其健康合理地发展,完善这种传播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相似文献   

7.
"人肉搜索"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肉搜索"现象是当今网络社会中一种主要的社会互动方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描述了"人肉搜索"的来源,并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人肉搜索"现象的成因,深入探查"人肉搜索"的主体在网络中进行互动的心理因素,审视"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深层次社会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理性对待"人肉搜索"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一次网络公共事件的观测,从中筛选出有关人肉搜索的信息,以网络传播的视角对人肉搜索的现状与特点进行描述与探讨,梳理人肉搜索从产生至今的发展线索,并分析其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改变话语权分配、议程设置、赋予舆论监督权利、彰显社会正义、维护社会道德、推动青年政治成长的重要作用.同时注意到人肉搜索负面效应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海莲  杨婷 《传承》2010,(33):132-133
网络上存在的"人肉搜索"现象,主要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转型期网民的各种心理动机以及法治的缺失等方面的因素而产生的。"人肉搜索"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方便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的麻烦。因此,如何对待"人肉搜索"这种全新的搜索方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人肉搜索”是一种信息收集机制,具有搜索能力强、信息获取全面、搜索速度快等优点,同时也存在盲目性。“人肉搜索”与侦查权的关系日益密切,对侦查活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人肉搜索”从诞生之日起,就游走在法律和道德的中间地带。一起又一起具有轰动效应的网络事件,让人们对“人肉搜索”的网络力量惊叹不已,也对它的狂轰滥炸退避三舍。近日,在讨论刑法修正案的过程中,又有部分人大代表提出“人肉搜索”应该纳入刑法的管辖范围,此言一出,争论再起。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搜索方式,近几年愈发吸引社会关注。人们在赞叹"人肉搜索"为社会环境净化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网络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在隐私权的内涵如何界定在实体法上还没有明确规定,学界意见尚未统一的情况下,将"人肉搜索"纳入刑法规制明显不当,面临诸多障碍。针对"人肉搜索"产生的负面影响,应主要从民事责任角度加以调整。"人肉搜索"的部分行为类型也可构成刑法现有的侮辱罪、诽谤罪以及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  相似文献   

13.
丁西泠 《岭南学刊》2012,(3):97-101
“人肉搜索”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由于目前法律、法规等规制不足,“人肉搜索”存在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侵犯公民隐私、名誉等人格权。应立足从法律规制、网络行业自律、“人肉搜索”的商业化引导、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配合等维度思考,着手更有效、更具可行性地解决“人肉搜索”侵犯人格权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田野  丛林 《民主与法制》2014,(33):62-63
曾几何时,人肉搜索,甚嚣尘上,一个接一个贪官因之而倒下,让数以亿计的网友对之狂热追捧。但“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在网上将涉嫌违法、违纪或道德上存在严重问题的人和事件以及相关信息公布;另一方面,不分缘由,不加甄别,不辨真伪,滥泄他人信息,极易侵犯个人的隐私权,甚至还容易引起网络暴力的蔓延。近日,一起因在网络上发起“人肉搜索”“悬赏缉拿骗子”引发的侵权纠纷案件在福建省厦门市审理。  相似文献   

15.
黄萍 《长白学刊》2009,(2):80-84
“人肉搜索”具有两面性,如果不能很好地利用,在“找人”的过程中,基于网络表达的交互性、便利性和匿名性的特点,网络发表的言论极易侵害他人的个人信息,因此,应对“人肉搜索”进行严格的规范,躅络用户应严格自律,网络言论自由应止于信息隐私权开始之处。信息服务网站对用户言论负有一定的注意义务,对明显的侵权信息有主动审查、删除的义务,权利人提出异议权时,网站应及时删除或屏蔽。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的社会功能正在日趋强大,也日趋为网民所青睐,但随之而来的一系列负面后果却不容小视。探讨“人肉搜索”的本质,揭示其体现私刑化倾向、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造成潜在的社会恐慌,分析其入刑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可为实现对“人肉搜索”实施刑事制裁提供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网络举报、网络监督正成为反腐利器,这已是社会共识。网络传播的快速与广泛性使得信息的发布变得如此轻易且影响巨大,被人肉搜索对象往往无处藏身。这让人们在感受网络强大影响力的同时也有了一份隐忧。网络监督该不该有度?网络言论自由要不要底线?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是人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的联系和接触,从而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也就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联系过程。“交往”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即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现实”;从狭义上讲即是信息交流。 在对军校青年学员的社会人际交往关系进行调查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人际交往,不仅是军校青年学员传播或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和途径,而且在这种交往中,由于人们相互之间互为主、客  相似文献   

19.
沈彬 《民主与法制》2011,(34):27-29
网络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011年微博的风生水起,让网络民意异常活跃。从微博打拐解救乞讨儿童、郭美美炫富的人肉搜索、温州动车脱轨事件的“黄金一小时”微博直播到官员微博开房门、艳照门、调情门,一起起社会事件在曝光、人肉搜索、  相似文献   

20.
论网络婚恋及其对当代青年现实婚恋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婚恋作为一种新的婚恋交往方式,正以其特殊的方式改变着青年一代现实的婚恋关系。如何看待青年“网络婚恋”及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是论述其对现实婚恋影响的前提。本文从厘清“网络婚恋”内涵和特征入手,对其进行重新界定,并从技术层面、社会文化层面和人的心理层面阐述青年网络婚恋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网络婚恋与现实婚恋的比较中,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对青年现实婚恋关系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影响的复杂多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