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什么是公平     
陈仕伟 《团结》2005,(6):28-28
公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不同的公平观念;在同一社会里,对于不同的阶级也会有不同的公平观。公平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在笔者看来,公平说到底就是生产力发展之后的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政治和文化(伦理)利益的分配。因此,公平应该包括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文化(伦理)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与否直接决定了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也决定了他们的发展状况。因此也影响到一部分甚至大部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影响到生产力的提高与否;在现代社会看来,就会关系到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样也影响…  相似文献   

2.
平等是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指向与要求,是衡量社会行为主体价值的一种尺度.公平是一种特殊的平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基于平等价值的公平社会,平等与公平的价值是和谐社会的底蕴与前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应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平等与公平为基本价值取向,以和谐为标准,以自由与平等完全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为归宿.社会主义的原则与本质内在地要求我国执政党和政府应遵循平等原则,在公民基本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应当无差别地"按需分配",而在非基本的政治、经济权利方面,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就是要求人们在公共理性的支配下,逐步由不尽平等走向平等,在科学发展中实现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社会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 ,蕴含着社会公平是社会发展核心价值和动力的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促进实现社会公平,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公平必须高度重视公平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深入了解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必须准确把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公平水平。  相似文献   

5.
反腐倡廉建设内蕴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可以回应"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的命题诉求。反腐倡廉建设有助于公平正义的感性显现,实现从宏大叙事到微观感知的转化,这种显现和转化是通过利益机制和社会机制来实现的,利益机制以利益的侵蚀和匡正为核心来为公平正义感奠定客观基础,社会机制则以舆论、政治生态、价值倡导的方式成为公平正义的彰显路径,两种机制相辅相成,一方面构成"公平的经验事实——比较与内化——公平感"的一般过程,另一方面也成为廉政新常态的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推进廉政新常态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公平正义感。  相似文献   

6.
正实现社会公平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理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当代政府社会管理的核心价值取向。重塑政府社会管理的公平理念、调整社会管理的基本结构和政府社会管理的基本功能、构建政府社会管理的长效利益机制、把握政府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要维度,是公平视阈下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刘小刚 《学理论》2009,(29):69-70
教育公平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论文通过对教育公平内涵的界定,分析了其在具体教育现实中的各种显现,继而阐明了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应有的伦理关怀及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11)
以马克思主义公平观来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公平问题,进而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可行路径: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公平;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表现,既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也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的基本体现,对于促进社会的平等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有义务通过各项举措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的程度。在梳理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探究在尊重事物长期发展、动态渐变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教育公平程度的措施,在循序渐进中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在转型社会中,政治决策是拥有主要政治权力的行政主体,与反映主要群体利益的社会主体之间的博弈均衡。现实的各种政治后果可以从考虑期权价值的延迟均衡和抢先均衡来说明,也可以表现为考虑心理动机的“公平均衡”。在如同海峡两岸博弈这样复杂的均衡组合中,作者推论存在可以称为“虚妄公平”的均衡概念。转型社会的各个主体因此必须寻求“真实公平”策略选择,才能实现真正公平的政治决策目标。  相似文献   

11.
郭远哲 《学理论》2010,(24):248-249
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是人类的崇高理想和永恒的价值追求,高等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公平、教育公平的内涵、高等教育公平作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育公平主要是机会平等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当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蕴涵了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倾向,这种倾向是公共政策公平属性的自然延伸。政策工具公平属性的内涵体现在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和过程公平等四个方面,其中权利公平是基础和前提。从有利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主要有规范性政策工具、程序性政策工具和技术性政策工具等三种模式,每种模式都不同程度地保障了政策工具公平属性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与社会公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作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目标,要求公共政策行为体现公平的结果,才能使其具有内容上的合法性和可接受性.如果公共政策不维护社会公平,社会成员就会抑制它,公共政策也会失去权威之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整体进步和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公民参与范围,强化弱势群体的诉求机制及完善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对称平衡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实现教育公平,是政府实施惠民工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效率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公平是衡量人类文明的重要尺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基础。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的对立统一,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公共政策的关键就是要协调与整合二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既能提高经济效率,又能实现社会公平——借助市场机制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提高效率;依靠社会主义制度解决财富分配不公,以彰显公平。将效率与公平完美地结合于公共政策之中,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从历史上看,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大局。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时期,实现社会公平对于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公平分配     
雍秋田 《学理论》2010,(17):50-51
公平分配思想是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来,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着公平分配思想的不同。公平分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关系着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目的能否更好地实现。通过对公平分配思想的由来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分配的基本要求,以及对我国在转型期的分配公平性的反思,同时提出和谐社会公平分配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平公正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公正的起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发展不均衡和教育机会不公等问题比较突出,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为此,我们必须强化教育公平理念,深入分析教育不公产生发展的原因,积极探究从根本上化解教育不公问题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初次分配中的市场公平而言,再分配是基于维护人的基本权利和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而进行的,它要实现的是社会公平.在再分配过程中,无论是政策、措施的制定还是实施都要体现公平原则,但目前我国在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方面却存在着种种问题.因此,要实现社会公平,必须解决再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建立有效的收入分配税收调控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20.
社会公平是转型中国秩序重构的价值标杆。本研究基于"程序"与"实质"两个维度,将社会公平划分成程序公正和结果公平,并考察它们对农村居民基层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基层政府的信任程度明显弱于高层政府。相较于制度绩效和价值观念,社会公平已构成农村居民基层政治信任的重要来源。伴随着社会转型与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程序公正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强于结果公平的效应,这说明农村居民对社会公平的需求呈现"后物质主义"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