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移居海外的突出特征之一,是社会组织和传统社团的出现和发展。他们到越南谋生,常按其亲缘、地缘和业缘的关系而聚居,形成一些微型的中国村庄或街道,如17~18世纪会安市的“唐人街”,17世纪末18世纪初藩镇(嘉定省)的“明乡社”,18世纪承天———顺化市的“清河铺”等。从这些移民群体中,慢慢形成各种社会组织,然后是业缘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协调他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关系。这就是同乡会或通常所称的帮、宗亲会、各朋党或秘密会社、商会和同业公会、其他权利组织。同乡会是华侨社会典型的组织形式之一,具有群众性和普遍性。这是联结同乡并同一言语人群的社会组织,如福建帮、潮州帮、客家帮、海南帮。但是也有一些社团只联结有亲戚关系的同乡人,如潮州人的义安帮,广东人的穗城帮,福建人的山庄会和里州会等。华侨帮会的形成,常始于修建各种寺庙。在17世纪,福建人就在阮朝的领地上建立山庄会、里州会、同乡会等。起初,这些组织以信仰为目的而建立。为了聚合亲近的兄弟,他们修建了祠堂、庙宇,其会员日益增多,成为福建帮的前身。另一个例子,今日胡志明市第五郡的妈祖庙,是穗城华侨于18世纪修建的,并建立起穗城帮,妈祖庙成为他们的会馆。华侨社团诞生之初,并未受...  相似文献   

2.
1992年7月,笔者对安化县帮会组织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帮会组织呈急剧上升趋势,且带有黑社会性质。它有如滋生在社会机体上的“毒瘤”,严重地危害着社会的机体,破坏着社会的文明,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一、帮会组织的严重性 1983年10月,安化县公安机关查获取缔的以胡卫平为首的“金龙帮”,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安化县绝迹30年之久的帮会  相似文献   

3.
“族群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族群”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热浪。“族群”文化具有以青少年为参与的主体、表征的时尚性、反叛性与娱乐性并存、“小众化”流行的总体态势、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征。“族群”文化的风行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动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应关注青少年“族群”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4.
老骥  仁厚 《人民公安》2006,(4):16-22
“狱友帮”作案是非常令人关注的现象。“狱友帮”是指因在同一监狱服刑而结成的犯罪团伙。这些人出狱后难以为主流社会接纳和认可,在自己的圈子中能够产生认同感,加之在监狱中结识不少“狱友”,不可避免相互联系、交叉感染,从而形成犯罪团伙。他们都有过“二进宫”、“三进宫”的经历, 通过总结自己以前犯罪的“经验教训”,具备了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容易铤而走险、再次“犯罪升级”。下文案例就显示了一个“狱友帮”从组成、策划犯罪直至覆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时代浪潮中的正常呼吸孙云晓(《少年儿童研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目前的特殊背景下中学生卷入“出国潮”是很自然的社会现象。它是近年来中国人“出国潮”的一股激浪。而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股激浪主要是由社会造成的。中学生处于理想的季节,喜欢浪漫的乃至冒险的生活,渴望着闯荡一下“好新鲜”的“外面的世界”。当中国敞开国门,使众多勇士有机会拥抱整个世界,或学知识或发大财或开眼界,制造了许许多多令人目炫的荣耀。试想,对于最富青春活力的中学生来说,这些信息怎能不充满了诱惑?寻求富有刺激性的出路,成了中学生卷入“出国潮”的心理基础。然而,跨出国门对羽翼未丰的少男少女们说来,毕竟是一件重大的事情,重大到了他们单靠自己无刀决断的程度。有趣的是,相当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出国,这种热情甚至超过了送孩子在国内读大学。如果了解那些已经出国或正准备出国的中学生的情况,便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家长是他们出国的支持者和策划者。有些中学生是被父母“逼”出国门的,却极少有冲破父母阻拦独自闯出国门的。中学生卷入“出国潮”.引起了不少人的惊慌和愤慨。有些中学生斥责他们是“假洋鬼子”和“金钱奴才”。有些教师则感叹神圣殿堂大地震。与这些中学生和教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群被称作粉丝(英文fans的音译)的年轻人,在偶像出现时喊破嗓子、在偶像离去时流下泪水。偶像崇拜,成为他们“体制内”生活后的放松方式。在粉丝眼中,成为一个人的“粉”,只是年少轻狂时的一种大胆尝试,无碍他人。但是这种义无反顾的“粉丝式”生活方式,已然成为新时代青少年特征的重要因子,同时,引来了粉丝旁观者们关于“粉丝现象,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你”的集体疑惑。其中,家长及教育工作者更被这粉丝风潮裹挟着去思考:这些享受着追星快乐的青少年,到底获得了什么样的心理体验?青少年偶像崇拜,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与心理机制?教育,应该在青少年偶像崇拜中扮演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7.
爱,是一个浪漫而永恒的话题。而对于中学生的“早恋”现象,教师们却谈“爱”色变。如何引导青年学生渡过情感躁动期呢?我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些思路:就是为这种“爱”搭起理解的桥,帮他们走出迷惑。具体方法就是──尊重和导引。所谓尊重,就是承认他们的这种纯真感情的存在,这是与他们平等对话的基础。中学生实际上相当反感“早恋”这个词,他们之所以对异性产生兴趣,是青春萌动期的自然表现。因此,此时的他们最忌讳别人说他们不成熟,他们急于表现自立成长的感情更是神圣不可侵犯。于是,我对于这种情感是给予更多…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学生正处在时代的变革中,社会生活各种现象的折射活跃了学生的心理。一方面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的新面貌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的某些消极现象又在学生心理上引起极大的反冲。部分书刊、影视所传播的武侠、色情等格调低下的信息,少数家庭的陈旧观念和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使得一些自控能力不强的青少年学生在心理上出现失衡和变态。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主体与客体的交互作用,心理因素与社会因素的  相似文献   

9.
当前,不少学校都发生过中学生离家离校出走的现象。这从一个侧面暴露了家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多数中学生出走,一般都是不辞而别,去向不明,其中有的长期不归,生死未卜。这不仅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巨大的压力,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和不安定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当对当前中学生出走的心理做认真分析,以便“对症下药”。一般来说,中学生出走心理的萌生,既有其主观因素,又有其客观因素,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当则是其中的主要因素。由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  相似文献   

10.
在所有残疾人中,盲人是最痛苦、最困难的群体。在永远没有光明的世界里,盲人不仅要忍受身心的痛苦,而且还要忍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的精神压力。虽然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很多盲人在党和国家及社会的关怀下,学会了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建立了美满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一些盲人仍靠"算命"谋生,地方上的"盲人帮会"也应运而生,他们大搞迷信活动,骗人害人以牟取钱财,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据笔者了解,"盲人帮会"的权力很大,每一个要学算命的盲人都必须得到当地"盲人帮会"的批准,否则就拜师无门。即使有无师自通的算命本领的盲人,未得到当地"盲人帮会"的批准,也不能在地方上算命。每个"盲人帮会"都有自己所属的辖区和人员,比如:甲地的盲人绝不允许去乙地算命,不然小则口角冲突,大则拳脚相加,甚至打得你死我活。帮会与帮会之间的纠纷,本帮盲人之间的矛盾,都由帮会中的头领来调解。"帮会"头领,一般由年纪较大、"算命本事"较强的老盲人担任,他们的职责是维护本帮的利益,调解内部纠纷,接受新成员的申请等等。另外有两件事也必须由头领来办,一般盲人不得擅自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在青春期 ,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会发生一些明显的变化。对不少父母来说 ,这些变化似乎突如其来 ,而且在某些方面与自己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一些父母困惑不解 :已经越来越懂事的孩子 ,为什么一下子变得不听话了 ?在一些学者的笔下 ,这种现象被描写为“心理断乳”或“代沟”。“心理断乳”的观点 ,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个体心理特点———他们已经长大 ,要告别童年 ,要摆脱对父母的心理依赖 ,要确立自己独立的身份。“代沟”一说则是想反映青春期青少年的群体行为特点———青少年开创了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 ,形成了他们自己独特的文化 ,青春…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引起社会、政府和学界的关注,但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心理研究仍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本文从青少年犯罪心理发展路径、强化机制和犯罪行为习得策略、犯罪行为中的恶性非理性情绪与认知调节、犯罪行为的合理化机制四个层面探讨了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干预策略。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能够指引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干预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帮会文化与有组织犯罪密切相关。帮会文化在形式上具有虚伪性,“侠义”的本质是私义而不是公义,在法治社会只能起负面作用;在价值理念上具有逐利性,“义气”的伪装不能掩饰其职业犯罪的根本性质;在思想根源上具有传统性,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家族主义理念。因此,必须维护经济竞争机制的平等有序,对传统文化去芜存菁,揭露“义气”“侠义”的真相,切断黑恶势力坐大成势的文化营养,就是削弱有组织犯罪的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4.
犯罪心理现象中危险心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人的一种心理历程因刺激和特定经历而出现了某种心理发展的抑制、偏执、结滞状态,由此出现异于他本人常态的行为表现并出现危害社会的行为,这就是因危险心结而出现的犯罪心理现象。因危险心结犯罪者不同于有危险人格的犯罪者,他们曾有正常生活轨迹,他们的犯罪具有让人意外性、突发性、甚至变态性。研究这类犯罪心理现象对于预防这类犯罪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期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一案,突出暴露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在当前独生子女时代到来及社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受到的心理困扰尤其明显,心理矛盾突出,认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困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近两三年来,台湾社会逐步进入了动荡多变的转型时期.所谓政治“民主化”的张扬和经济“自由化”的推进,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涌起,文化市场的躁动,对处在这一时期的岛内青少年的“心理适应度”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寄托和物质生活追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阅读和欣赏趣味发生“位移”一是对新闻报道的关注程度逐步提高,对传统的文学艺术兴趣下降.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台湾的青少年对有关岛内和国际社会动态的新闻报道是“不屑一顾”的.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内心世界也变得更加丰富多采,但又不愿表露出来,不同儿童时期那样向父母、老师敞开自己的心扉。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闭锁心理”。事实表明,当前中学生“闭”得最紧。“锁”得最严的要数青春期的性心理。正因为如此,造成许多中学生在青春期性心理上出现了障碍,并产生了不良的后果。为此,分析并搞清当前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障碍,对于做好疏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中学生青春期性心理障碍的表现当前,中学生青春期性。:理障碍有多种情…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青少年中不断出现一些流行文化层面的时尚现象,如大众传媒中的“追星族”现象、网络世界中的“QQ热”现象、外来文化中的“韩流”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流行语”现象等。从中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不同领域的社会文化形态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青少年也在创造、积累着自身的“亚文化”,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是其表层、集中、典型的代表,并不断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团中央宣传部与中…  相似文献   

19.
罗群 《思想战线》2022,48(5):65
“豪民”与“富民”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极为重要的社会群体和阶层,他们在汉唐及唐宋时代的经济行为与社会活动,及由此形成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汉唐“豪民”与唐宋“富民”既有关联性,也有差异性。商品经济发展、社会流动加快,是“富民”兴起的前提和基础,也决定了“富民”与“豪民”的差别及其走向。两税法确定了“富民”拥有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他们与国家之间结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两税法是“富民社会”形成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生中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据有关德育部门对上海市的一所学校调查发现,中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发生各种变态的很多。首先,是在学习上的“厌烦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加上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形成恶性循环,从厌烦学习到放弃学习。其二,“焦虑。心理”。有些学生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常因经过努力而达不到预期目标产生情绪上的极端焦虑。其三,是“自卑心理”。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勇气,对前途感到迷茫。其四,“逆反心理”。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产生不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