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10月23日,在门诊遇到一患病猎犬,表现为严重贫血,黄疸。剖检后肝脾肿大,血液涂片发现红细胞中有小型虫体,经鉴定确定为吉氏巴贝西虫(Babesia gibsoni Patton1910)犬的吉氏巴贝西虫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多发生于热带国家,特别是进口的狗多呈恶性经过。在温带则仅散发,多呈慢性经过,通常以不久以前曾在森林中狩猎的猎犬患病者为多(胡体拉等1972)。吉氏巴贝西虫的寄生宿主为狗、豺狼、印度野狗、狐狸,有时獾也可能感染(Levine 1973)  相似文献   

2.
利用某些虫种在宿主体内带虫期具有显著差异的这一生物学特性,从绵羊巴贝虫和一种大型巴贝虫的混合种感染羊体,分离出1株绵羊巴贝虫单一种;同时对该种在除脾山羊、除脾绵羊、未除脾绵羊和感染后再除脾绵羊体内的繁殖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山羊对该种不敏感,只是处于带虫水平;绵羊巴贝虫在未除脾绵羊体内亦不能大量繁殖,染虫率最高为0.80%,临床上只有轻微的体温反应和贫血;在除脾绵羊体内该种能达到较高的繁殖水平,试验羊最高染虫率达12.54%,临床上出现明显的体温反应、贫血和消瘦。在红细胞内圆环形虫体大多靠边是该种的特征之一,圆环形和单梨籽形虫体约占总数的80.00%,双梨籽形虫体不超过10.00%。  相似文献   

3.
牛巴贝虫 (又称梨形虫 )病是由梨形虫目 (Piro plasmea)巴贝科 (Babesiidae)巴贝属 (Babesia)中的双芽巴贝虫 (B .bigemina)和牛巴贝虫 (B .bovis)寄生在牛的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血液原虫病。牛感染该病后发病和死亡率均很高 ,主要症状为高热、黄疸、贫血及血红蛋白尿等。近年来牛双芽巴贝虫病在信阳市周边乡、镇时有发生和流行。给养牛户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笔者根据其流行情况及病理表现 ,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流行情况信阳市牛双芽巴贝虫病呈地域性流行 ,多发生在每年的 8~ 10月 ,病牛多为 2~ 5岁的黄牛和中国黑…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曾流行的牛泰勒虫病、牛巴贝虫病、牛双芽巴贝虫病及马纳塔巴贝虫病 ,但未见犬巴贝虫病的报道。笔者于 2 0 0 1年6月在西安市雁塔区兽医院遇 1例犬巴贝虫病。2 0 0 1年 6月 2 9日 ,雁塔区兽医院接治西安石油仪器总厂1只 2岁的杂种公病犬 ,呼吸急促 ,体温 41℃ ,食欲废绝 ,精神沉郁 ,体型消瘦 ,小便呈茶色 ,结膜黄染。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治疗 2d未见好转。后采血抗凝送区畜牧兽医站化验室进行血检 :白细胞总数 9.0× 10 9/L ,红细胞总数 3 .0× 10 12 /L ,血红蛋白 45 g/L。血涂片用甲醇固定、姬姆萨染色、镜检 ,发现红细胞内有…  相似文献   

5.
牛巴贝虫病是由双芽巴贝虫和巴贝西虫寄生于牛血液红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原虫病。本病是通过蜱传播的 ,有明显的季节性 ,多在 410月份发生 ,呈散发性地方性流行。在新疆地区牛急性巴贝虫病为常见病 ,其常规治疗方法是用阿卡普林和贝尼尔 (血虫净 )肌肉注射 ,但由于一直采用同一方法治疗 ,虫体已产生抗药性而难以治愈。笔者经过 10余年的探索和实践 ,用适当剂量的贝尼尔配制的液体进行静脉注射 ,可迅速有效地治愈牛巴贝虫病 ,减少了该病对养牛业带来的损失。1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 40 .0 41.5 2℃ ,持续 1周甚至更长时间。病畜精神沉郁 ,食欲…  相似文献   

6.
用采自新疆羊体的半饱血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与小亚璃眼蜱(Hyalomma anatolicum)成虫感染1只除脾绵羊.感染后逐日做血片检查,在感染后第11d的血片上发现一大型巴贝虫(Babesia sp.).虫体形态以双梨子形、单梨子形、圆形及卵圆形虫体为主,双梨子形虫体大小为3.0-4.0 gm×1.1-2.1μm.在感染后第14 d,感染羊体温升至41.2℃.染虫率最高达到0.25%,之后逐渐下降.感染羊自然耐过.  相似文献   

7.
对甘肃省张家川县绵羊蜱媒血液原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 ,绵羊体表寄生蜱类 5种 ,即青海血蜱 (Haemaphysalisqinghaiensis)、长角血蜱 (H .longicornis)、革蜱 (Dermacentorspp .)、草原革蜱 (D .nuttalli)和微小牛蜱 (Boophilusmicroplus) ,其中青海血蜱为传播媒介优势种。绵羊泰勒虫 (Theileriaovis)感染率为 6 2 .2 % ,无形体 (Anaplasmaovis)感染率为 16 .7% ,且有双重感染的病例。体表喷洒药物灭蜱试验表明 ,5 0mg/L倍特对蜱类的半数致死时间 (LT50 )为 4 .91h ,用药后 3d体表残留活蜱数为 3.4± 2 .2只 ,14d后再次染蜱数为 4 9.7± 12 .0只 ,羊只血液原虫病感染率由38.1%降至 8.8% (P <0 .0 1) ,红细胞染虫率由 11.6 %± 6 .9%降至 5 .4 %± 2 .1% (P >0 .0 1)。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液氮保存的双芽巴贝斯染虫血和微小牛蜱饥饿幼蜱保存的同一虫株,感染健康摘脾小牛,然后以适当的剂量连续快速通过另外3头摘脾小牛,进行牛体内培养双芽巴贝斯虫,第2头牛感染后5天获得7.4%染虫率的带虫血,第3头和第4头牛在感染后2天内均达到40~45%的染虫率。  相似文献   

9.
吉氏巴贝斯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犬、狐、狼等动物的血液原虫病。该病1910年发现于印度的犬和狼,随后在锡兰岛、马来西亚、埃及等地广泛流行。1987年吕文祥在国内报道了发生在河南卢氏县猎犬的吉氏巴贝斯虫病,随后南京地区不断有该病的爆发流行。本研究对流行于南京地区的犬吉氏巴贝斯虫(Babesia gibsoni)在红细胞内的发育及形态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用感染羊泰勒虫的青海血蜱叮咬健康羊人工复制羊泰勒虫病病例6只,用贝尼尔和磷酸伯氨喹各治疗2只.结果,磷酸伯氨喹以1.5 mg/kg体重剂量连续肌肉注射3 d,2只羊的染虫率分别从15.0%和10.0%下降到0.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贝尼尔以5.0 mg/kg体重剂量连续肌肉注射3 d,仅1只羊的染虫率由12.0%下降到1.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1只羊的染虫率由12.0%上升到15.0%,临床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