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爱玲 《前沿》2004,(2):191-193
形成于魏晋之际 ,在东晋时达到鼎盛的门阀世族 ,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封建依附关系变化的必然结果。其最终在南朝时逐渐衰落 ,除政治的经济的原因外 ,腐朽性和寄生性是导致它的最终覆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商周土地所有制问题,学术界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商周时期土地所有制形式,主要为农村公社土地所有制;有人则主张商周时期为土地国有制;也有人认为,商代为奴隶制社会,而西周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因此西周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我个人同意商周土地国有制的意见。不过我认为,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是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的土地国有制。中国古代的奴隶制度,不同于西方希腊罗马古典奴隶制,它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  相似文献   

3.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评《中国古代土地国有制史》孙洪升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封建土地制度展开了热烈的争鸣。1954年,著名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刊布了他的论文《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首次提出了我国古代土...  相似文献   

4.
1954年,近故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侯外庐先生,在《历史研究》创刊号上,刊布了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这篇论文,对于我国土地制度史的研究,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并启动了一个新阶段的展开.在这以前,这项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只是一些断代史专家研究某一朝代的典章制度时,对那时的土地制度(如均田制)加以考述.至于通贯的、系统的研究是缺如的.作为社会经济史的基本问题,从所有制形式方面加以系统考察,则更是未之前闻.在这以后,史家们群起探索,竞相讨论商榷.几乎各个朝代和各种所有制形式都有人研究,特别是土地国有制最受注意,争论最多.我于1956年在《历史研究》第一期发表了《论我国的“封建的土地国有制”》一文,后于1987年在《中国封建经济史研究》论文集中(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又发表了《再论我国的封建的土地国有制》一文.现在再提几点看法,名之日三论.  相似文献   

5.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仍,政局动荡,政权嬗递,分裂割据数十年。在这样的社会政局下,土地所有制形态和结构却并未因统一局面的瓦解而发生变异。无论是在北方五代抑或南方诸国,依然土地国有制、大土地所有制和小土地所有制并存。从宏观上看是如此,但具体到土地所有制结构的各个方面,却由于史料的匮乏,迄今研究成果仍寥若晨星,有许多问题尚有待于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拟就五代十国时期土地国有制的主要形式,即营田、屯田和官庄,作一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即封建地生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直接生产者农民。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是建立在他们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土地的基础上。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土地,只得向地主租种土地,忍受地主的剥削和奴役。所以,我们说,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地主致富的总根子。而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形式,即土地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又是揭示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一条根本线索。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曾出现了多种形式,其中井田制、限田制、王田制、屯田制、占田制、…  相似文献   

7.
完善国有制双重功能的思考刘明珍在我国社会的多种所有制形式中,国有制是唯一兼具宏观调控和微观经营双重功能的所有制形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有制的双重功能还不完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在改革中完善国有制的双重功能。下面就此...  相似文献   

8.
吴兴南 《思想战线》2004,30(2):139-140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是我国史学界长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到目前为止 ,已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研究成果 ,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回顾 2 0世纪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研究所走过的学术历程 ,无疑也存在明显的不足和缺憾。其中之一 ,就是对五代十国的土地所有制问题缺乏研究和探讨。五六十年代 ,虽然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的研究盛极一时 ,为史学界的“五朵金花”之一 ,但绝大多数成果均是以汉唐、宋元和明清为研究对象 ,关于五代十国土地所有制研究的成果 ,几乎难以找到。八九十年代以来 ,学术界出版了多部通贯性的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史方面的专…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5,(12)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初期,个体土地所有制代替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发展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标志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迎来了新起点,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掀开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篇章,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农村土地改革带来了新契机。  相似文献   

10.
北朝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以土地国有制为主。其土地国有制的主要存在形式,一是均田制;二是屯田。对于北朝的均田制,史学界已有深入的研究。然对屯田,则系统研究极少,迄今尚鲜见有专题论述北朝屯田的论著。本文拟就北朝的屯田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东晋南朝文化在多元化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系统内自成独立板块,体现在时尚文化层面,东晋南朝更是别具异彩:学术时尚的崇义理而重思辩,文学艺术时尚的崇柔斥刚、尚华黜朴,审美时尚的尚柔守雌,生活消费时尚的崇奢斥俭、追新逐异。独特的政治条件、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和“江山之助”是形成东晋南朝时尚文化的合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孔定芳 《理论月刊》2000,(11):24-27
东晋南朝文化在多元化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系统内自成独立板块,体现在时尚文化层面,东晋南朝更是别具异彩:学术时尚的崇义理而重思辩,文学艺术时尚的崇柔斥刚、尚华黜朴,审美时尚的尚柔守雌,生活消费时尚的崇奢斥俭、追新逐异。独特的政治条件、经济基础、文化氛围和“江山之助”是形成东晋南朝时尚文化的舍力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回顾与瞻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和研究现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农村的发展 ,对农村土地制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纲要形式回顾了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变 ,并探讨了它的前景 ,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做一些基础工作。一、从土地改革到人民公社化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农村进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法》是当时的一部基本法律 ,规定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土地改革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没收了地主及富农多余的土地 ,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 ,并颁发了土地证。除确…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期以前中日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高低水平不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与领主土地所有制的牢固程度的不同;中日两国封建统治者在实施近代化改革进程中的指导方针、具体措施的不同,是导致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一成一败命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论国有制经济中的垄断权力结构李含琳关于我国国有制经济的性质问题,已往的理论界定和法律界定都是非常明确的.即我国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属全体公民共同所有,由国家代表全体公民履行管理职能。这样,公有制就转化成了国家所有制,简称国有制。我认为,对国有制性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民主改革前西双版纳傣族封建社会的封建地租形态调查资料,就其地租形态及其主要特点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一、村社、负担户和封建地租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制度的基础,研究封建地租必须首先研究每个民族的封建社  相似文献   

17.
考察一种生产关系,首先要看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封建社会的生产以农业为主,土地便成为主要的生产资料。地主阶级掌握了土地所有权,也就占有了基本的生产资料,无地少地的广大农民不得不向地主缴纳地租,租种土地。所以考察封建制生产关系,主要应当考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土地所有制通常有封建国家直接占有的形式和地主私人占有的形式。我国古书上所谓“公田”就是国有土地;所谓“民田”就是私有土地。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头子。他自己就直接占有大量土地。宋朝皇帝占有土地600万亩,而明武宗时仅北京附近的皇庄就占地20余万顷(每顷100亩)。明朝皇帝占有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土地政策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必须坚持以民众利益为主导的方针,过分重视少数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忽视最大多数民众的利益,势必累积出大问题,而产生爆发性的崩溃明治维新的土地改革与寄生地主制度的形成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走向工业化道路,封建土地所有制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严重阻碍。明治维新以后,明  相似文献   

19.
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的核心利益是土地权益问题。当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呈现出"三权"分离的状态:即村集体享有所有权、农民享有承包权、国家享有最终处置权。"三权"分离的结果是地方政府攫取了土地、国家失去了农民、农民丧失了土地权益。而解决"三权"分离及其所导致的结果,不能通过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国有制的办法解决,相反,解决的关键在于在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给予农民充分公民权,实现村民自治,使农民参与集体事务的管理,以实现"三权"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宋代三百年,在“不立田制”政策的推动下,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趋于成熟,封建的租佃关系普遍发展。这在封建经济发达的两浙地区最为明显,也最为充分。这些地区封建租佃关系已代替庄园农奴制而居于主导地位,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湖南以潭州为中心,包括洞庭湖区的岳、鼎以及衡州等地,封建的租佃关系也有较大发展,其他地区则比较复杂,如湘西地区、湘南部分地区,有的已有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