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加强自身改革建设。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努力为人民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2,(1):36-37
黄清华2011年11月19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建设法治政府须有更多实招》认为,法治政府即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指导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这样的政府,需要改革行政法制,创新行政体制机制。一句话,建设法治政府须有更多实招。  相似文献   

3.
WTO是以带有强制性的规则为基础的政府间组织,参加这个组织,意味着政府行为要受WTO规则的规范和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入世”就是“政府入世”。在成功加入WTO之后,政府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最大的,因为中国政府现有的管理体制与WTO规则所要求的体制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席贵俊 《前进》2000,(10):39-40
政府上网是今年的一个热点。那么,政府上网对于政府机关和社会大众而言到底带来了什么呢?就目前政府上网的发展趋势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政府上网”工程之效益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它所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逐步释放出来,可以用“增强透明,提高效率,增进沟通,服务经济”四句话来概括。首先对社会公众而言,人们可以更直接、更准确、更迅速地通过因特网了解到政务信息,包括政府的法律法规,从而提高了政府办公的透明度;其次,“政府上网”活动在促使政府部门在因特网上建立…  相似文献   

5.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五大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改革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形成并践行的。从当前行政技术和理念层面考虑,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必要的技术理论前提。从文化伦理角度考虑,当前我国文化和伦理的变迁,是我国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软性”基础。基于我国经济利益关系考虑,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成并在不断完善,这一经济体制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根本动力。此外,我国政治的民主化、法律的完善和社会转型的风险预期,都成为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李艳  Li Yan 《长白学刊》2009,(5):63-66
政府发展的历史序列是无法跨越的。中国政府模式的选择,必须考虑本国国情以及政治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国目前应该选择复合型政府模式,即由“传统统治型”政府向“管理型+服务型”政府方向转变,同时仍然保留一定程度的统治职能。  相似文献   

7.
政府对公众负责是责任政府的根本要求.以尽量少的行政投入提供尽量多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是责任政府基本的表现形式。分析行政成本是对责任政府的基本要求.控制行政成本是实践责任政府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通过营造公众关心、官员担心的氛围,实施政务公开、公众知情的制度,完善绩效考核、监督严惩的救济等举措,控制政府合理运用行政成本承担责任,进一步促进责任政府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正确对待政府义务和政府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社会各界对政府行为的质疑声音,辨清政府的义务和权力,无疑成为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问题。政府是社会自身演化出来的必要实体,政府义务和政府权力都是为保障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而存在的。在政府职权和行为变迁的扩张过程中,从消极政府义务到积极政府义务、从被动控制政府权力到能动控制政府权力这两个原则,应该成为正确理解政府义务和权力的基本共识,而健康的政府权力和义务观念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后新一轮政府改革应以整体型政府建设提升服务型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能级。上海市M区整体型政府的实践途径主要有3个,分别是大部门制改革、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大联动机制建设。当前3个实践途径离整体性治理的要求都存在一定距离。上海市M区整体型政府的实践对我国整体型政府建设的启示包括:加强整体性治理思想的传播,重塑政府文化;推进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流程标准化建设,提升部门间的协作能力;推进社区服务站和社区服务网站建设,促进基层整体性平台建设;借力信息技术,提升各部门的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政府是现代政府发展的潮流,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必要保障。当前,我省在提升政府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要集中政府财力和国有资源,带动全社会力量优先对创新进行五大战略性投资。  相似文献   

11.
提高政府生产力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至今尚未彻底走向法制化的国家来讲,要有效提高政府生产力,最关键的是要实现政府运行的法治化。实现政府运行的法治化,使政府的行为严格受到法的规范并使之依法运行,这就可极大减少人治因素对行政过程的干扰,因而能有效减少政府内的腐败,提高政府成员素质,搞好机构改革,确保政府运行的有序性,减少政府内耗,从而有效地实现政府生产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岳远尊 《前沿》2013,(3):186-188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优秀的传统行政道德思想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理,是培育当代政府文化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从整体来说,服务型政府建设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作为“硬实力”的政府制度建设;二是作为“软实力”的政府文化建设。政府文化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软实力”和核心。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挖掘中国优秀的传统行政道德思想,积极培育当代政府文化,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3.
曾凯 《中国民政》2009,(7):23-26
财政部每年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反映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的“晴雨表”。就民政部门而言,收支两项对比,支出是主要的。因为以政府收入视野,民政部门收入在其中的比例很低,主要是行政性收费和福利彩票公益金构成的政府基金。政府资金和非政府资金对比,政府资金占绝大比重。可见,民政经费的主要矛盾在于支出,在于政府支出。因此,本文选取政府支出视角,阐述政府支出民政类科目修订办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现代化,全面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近年来,随着对信息化建设的加大投入,政府信息化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级政府部门应当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建设节约型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切实研究如何在政府信息化中降低投资和运维成本,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5.
《公安研究》2012,(4):96-96
张耀国、岳亚东在《法学》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提高,对政府的治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不仅希望“有限政府”的出现,更渴望“有为政府”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便利,政府的形式也经历了从统治型政府到管理型政府再到现今大力倡导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服务型政府是我国加快经济转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坚强后盾,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6.
唐睿 《人民论坛》2013,(8):86-87
自21世纪以来,昆山、江阴等中国东部县级政府开始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角色发生了从服务型政府向引导型政府的转变。这一转变,是由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政治和经济激励、政府与企业间相对谈判能力的变化所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地方政府通过出台当地产业调整与升级的规划与政策,影响、规约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朱华 《今日浙江》2014,(1):32-33
如何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推进政府“转型升级”,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区县一级政府,我们要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加快从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全面推进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提升,加速释放新的制度红利,为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秦燕  孙伟 《新东方》2012,(3):69-7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能完全参与市场竞争的社会群体,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的生活需要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这成为当前构建“福利政府”的社会基础。总体而言,构建福利政府应当把握三个原则:非商品性、普遍性以及权利主体的特定性。这就要求政府把不断增加福利支出、注重社会公平、构建完善的福利体系作为政府理念创新的方向,保障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5,(1):98-98
金鹏雷(黑龙江):《时事资料手册》2004年第5期刊登了张志明同志的文章《理顺党政关系 改进执政方式》,其中提到“……尤其是在建立有限政府、服务政府和法治政府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改革发展的目标之后,……”对“有限政府”这一概念,我不太理解,能否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法治政府有重要意义。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政府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针对我国目前政府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根据新颁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结合现实条件,努力在更新政治文化观念,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完善主动公开保障制度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