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自建立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农村卫生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省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按照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特别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参保意识;二是调整政策,使农民享受到更多实惠;三是加强管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完善乐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以实现农民基本医疗保障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制度,它不同于旧的合作医疗,有一个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本文通过系统阐述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当前运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从强化政府主导责任、完善筹资机制和监管机制、建立医疗救助制度和推进农村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逐步建立,我国传统的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整套社会保障体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又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各项保障制度的薄弱环节。上世纪中叶,通过卫生计划、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曾经比较有效地抑制了传染病、地方病的流传,大幅度降低了孕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全面推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管理体制不健全;“新农合”基金筹资成本大,补偿标准不尽合理,补偿能力有限;医疗监管难度系数较大;立法滞后,政策不过硬;缺乏合理的人才机制;等等。今后,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规范与完善:加强管理机构和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扩大筹资渠道,建立长效机制;改善与外部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局面;尽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制度和管理制度;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管,提高管理效率;加快相关立法,确保新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政策的稳定性;加强“新农合”人力资源建设,重视乡镇卫生院人才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6.
目前广大农村已全面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了一些成效和经验,农村居民医疗负担得到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得到缓解。但在实行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新农合制度的前行依然面临着困局,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和解决对策,从而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建设,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云南省曲靖市宣威、会泽两县(市)于2003年在全国率先开始试点工作。目前,曲靖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收效明显,但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检察制度建立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经过60年特别是近30年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并且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阐释了新中国检察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认真实践"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主题,关键在于解决监督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2年10月,我国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该项制度逐渐成熟,农民就医的经济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历年来对乡村发展的重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文中在阐述"新农合"发展历程和最新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农合"当前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合的优化路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救助体系是该制度中最为关键的内容。在目前新发展目标"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下,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体现。本文从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入手,重点介绍了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以解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为宗旨而建立的一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该制度建设经过了试点和全面推进阶段,现已经实现了在农村地区的全面覆盖.虽然这一制度目前已初步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并促进了农村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和农民健康状况的改进,但还存在着公共卫生滞后,乡、村两级医疗服务能力弱,医疗费用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建立以来已有两年时间,为了解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内容和实施情况,笔者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调查方法,在陵县宋家镇、梅镇和神头镇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发现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宣传不足、医疗费用高、农民享受不方便等情况。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陵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包括加强宣传、扩大报销范围、控制药品价格、建立引进医师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绝对的、无差等的爱,而这种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前,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没有付诸实践的可能性,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兼爱"思想有了可以付诸实践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门诊统筹模式下新农合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住院补偿+门诊统筹”模式(以下简称门诊统筹模式)为切入点进行分析,简要阐述了门诊统筹模式在新农合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对当前我国倡导的扩大门诊统筹试点范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是让很多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也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我们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是为了破解这一发展难题,为了让农村老百姓真正敢看病、看得起病。”在谈到为什么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时,省卫生厅厅长焦红向我们作了这样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制度"的部署安排,奏响了加快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改革的时代号角。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务员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制度分析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现状,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缺陷及制度运行中遇到的障碍,提出改革建议。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机制容易诱发逆向选择、投入绩效低,现行筹资机制存在着逆向补助和累退性负担的不公平性等;制度运行中存在着筹资困难、运行管理费用过高和医疗费用控制难等难题。完善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是:通过适当扩大报销范围、建立家庭账户等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制度设计,同步推进农村医疗服务体系改革,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建立农村流动人口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为生存哲学增添了新的内容,解决了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如何进一步使人民生存得更美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学术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形成与发展、优势与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及其完善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的研究方向,以便更好地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浅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颖 《工会论坛》2006,12(5):176-176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民土地和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弱化和农村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建立和推行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势在必行。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逐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发展保障实体和完善服务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