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首先是企业领导和企业职工互相为本,重点是企业领导要以职工群众为本;其次企业管理提倡的以人为本还要包括以服务对象--客户为本.同时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主要是指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人的理想信念为本.  相似文献   

2.
建构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制度必须理清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为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价值选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人为本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要求在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上以权利为本,在效率与公平上以公平为本,在形式平等与结果平等上以正义为本.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人们总是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人民为本",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以人为本"是"以每个人为本"和"以一切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同等重要.而"以人民为本"则是以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或根本利益为本,侧重于人民这一整体."以人为本"取代"以人民为本"不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新发展现的基本要求,而且顺应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学术界随即掀起了研究热潮.其中,究竟如何厘清"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边界,一直是学者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纵观6年多来的研究,学术界对"以人为本"的内涵与边界的认识从表层解读走向深入阐释,从"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对立关系"、"并列关系"等四个视角科学地厘定了"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民本思想,与物本、神本、资本、君本、官本,与以人民为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人类中心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等之间的关系,科学地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理论边界.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分别相对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官为本、以群为本和以自然为本而言的,因而相应地蕴涵着物质利益原则、目的价值原则、权利平等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人类中心原则等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以人为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一系列理念,其中以人为本是核心理念.要理解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这一命题,必须从"人"的向度、"本"的向度和民生向度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其中,"人"的向度是理解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前提,"本"的向度是把握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重点,民生向度是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实践诉求.民生向度包括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发展民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改善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现实路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是保障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必然要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发展民生、贯彻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7.
利丹 《求实》2008,(11)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强调的是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以人为本思想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并且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贯穿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对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渊源、基本内容、特征、在当代的新发展四个方面作研判,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灵魂.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具有高度内在一致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关注弱势群体,注重制度建设,强化以人民为本的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实质上就是以人民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加强以人为本的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从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一、推进工作理念的创新,实现组织工作从"以事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对组织工作的本质要求。组织工作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转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物质基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其战略重点是塑造高素质的人;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其目标是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其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以人为本思想为新一代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的本体论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澄明“以人为本”的深层意境,就必须在本体论上追寻。“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扬弃,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以人为本”与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实践依归。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作为"现实的人"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本,即以"民生"为本。民生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和文化民生三个方面。民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要从一定的历史境遇出发做具体分析。民生的根本是利益,因而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要将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的要求与当下条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指人民群众。从以人为本的三方面内容可以看到科学发展观这个“本”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即根基、根据、中心、主体。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克服妨碍以人为本的种种错误观念和制度,比较突出的有“以物为本”、“以资为本”、“以官为本”以及“以知为本”,否则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国家主人地位和人权主体地位不可能很好地树立起来。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的人权原则必须充分意识到,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民主是民生之命,科学理想是民生之魂。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06,(10):62-64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  相似文献   

16.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原则,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它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三个关键性问题,即:以谁为本、以何为本、何以为本。以人为本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本文拟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思考以上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党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基层党组织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内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加强高校党建,要求高校党组织做到坚持"以党员为本",实现党员权利本位化、党内生活民主化、党员学习教育的科学化、党组织关怀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6,(9):62-6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  相似文献   

19.
论以人为本的党校教育管理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 《湘潮》2007,(1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也是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内容,确立以人为本的党校教育管理理念是党校教育管理与改革的时代要求。以人为本的党校教育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对人潜在能力的充分信任和对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追求基础上。党校管理的以人为本内涵就是对教师、学员进行人本化管理,为教学科研活动创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达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员为主体;办学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党中央提出要“通过学习更加自觉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里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以民为本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以人为本,也就是以民为本。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指出的:“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