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二程的天理与人欲问题是二程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理欲之争曾是历史上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在宋代争辩最激烈。二程的天理、人欲观不仅继承了前人的观点,同时又具有宋代这个时期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理·欲·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欲和天理是维系传统政治秩序的一对根本理念。在我国古代,理学家们鼓吹"存理灭欲,"造成"理"与"欲"的对立。当代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生活需求之"欲"不断增强。而今天之"理"的规范力大为减弱,同样造成"理"与"欲"的不和谐。有必要从影响社会道德和国家政治的理欲观的角度,探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内涵。  相似文献   

3.
庄子认为安命顺物是得到幸福的途径,游心逍遥即是幸福的状态。从"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到顺物之自然之性,再到"游心于淡"以追求内心体验,都是在承认并接受矛盾对立不可改变的基础上,在主观精神领域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以消解矛盾对立获得幸福感。庄子在充满矛盾对立的现实的基础上强调超然自乐,悠闲放达,给人一种神奇、怡悦、旷达的乐观主义之美。在这异化的社会里,这是想要获得幸福感的个体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现代客体性的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发端于主体的确立和张扬,伴随它的则是外在于人的客体性世界的形成。现代性的根本缺陷体现为本来是人所创造的世界畸变为外在于人的自主旋转的世界,而人则由此丧失了本然的自主能动性而沦落为客体性世界的要素或环节。因此,现代性批判的首要任务在于克服这种人与世界的"二分",让人的世界还归于人。对此,历史唯物主义首先拒斥一切基于建立应然性原则或观念的批判进路,认为只有以充分发展的生产力以及自然形成的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为前提的现实的共产主义革命彻底"改造世界",才能实现对外在于人的世界的全面占有,并由此实现人的全面解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因为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以"现实的人"为其理论依据的,体现了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具体表现。"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前提。本文从"现实的人"这一前提出发,来进一步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理论学习中,经常听到有些人提出理论与现实“反差大”的问题。对此,我们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回答。从哲学上分析,误把理论与现实这一矛盾对立面存在的合理性当成这两者反差大的理论根据。在理论与现实的矛盾关系中,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两者确有矛盾对立的一面,不能等同混淆,否则就有悖理论与现实这一矛盾的辩证关系。但是把理论与现实的对立当作两者反差大的理论根据,这其实是一种虚假误因。因为我们所讲的理论与现实的统一是在两者对立的前提下的统一,否则就构不成理论与现实的矛盾统一体。如果脱离理论与现实…  相似文献   

7.
在清代的民事审判中,官府并非严格依照《大清律例》,而只是参照了《大清律例》的基本原则。《大清律例》中的相关规定除了具有参照作用外,还具有威慑作用和原则的指引作用。同时,由于民间习俗得到司法认同,官府在审断中还需考虑"天理"和"人情"等因素,州县官通常将"情、理、法"作为一个"整体性"原则来考量具体案件。因此,清代的民事审判不是黄宗智所谓的严格"依据律例进行判决",也并非滋贺秀三所言的"依据情理"进行"教谕式的调解",应该从"法律多元"的视角来考量清代的民事法源问题。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社会伦理道德是"正",道德失范时期的法律是"反",那么法律伦理就是经过一个"正、反、合"的扬弃运动之后的"合",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法律伦理。那么,法律伦理正是为了人的更好发展、社会关系的更加和谐以及人的更好的生活状态所提供的另外一种社会规范形态,即是"和",这也是法律伦理的价值追求所在。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追诉人称谓的科学程度,往往可以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的法治化进程以及权利保障的力度。我国在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在刑事被追诉人的称谓方面,改变了以往统称为"被告人"或"人犯"的做法,将刑事诉讼中的被追诉人按诉讼阶段区分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即在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正式起诉之前称为"犯罪嫌疑人",之后称为"被告人"。这种改变体现了我国在贯彻无罪推定原则与保障人权方面的努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当从分析与解释问题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目前被追诉人的称谓进行重新建构:通过设置由低到高、不同层次的证明标准以及规定确认被追诉人的专门程序,来实现被追诉人称谓应有的层次性、渐进性,进而保证刑事诉讼中被追诉人称谓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和谐的企业,职工的内心和谐是其重要支撑。胜利油田要实现和谐发展,就必须重视职工的内心和谐建设。伴随着油田各项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职工群体中的一部分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心不和谐,需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援助机制,大力开展职工心理帮助活动,心理疏导与人文关怀并重建设和谐"心田",推动油田发展。  相似文献   

11.
“理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大环境逐步进入法制化的时候,应当明确“理”在组织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理管”。“理”在企业不同管理层次包含不同内容,只有实行“理管”,并辅之以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将人治与法治相结合,才能较好地达到“管理”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的"此在"的观念不同于传统的古希腊和基督教关于"人"的概念。虽然古希腊强调人是理性的动物,基督教强调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但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构成了西方传统的关于人的普遍观念的基础。而海德格尔则要解构这种基础,为显现"此在"的意义扫清障碍。一旦做了这项工作后,对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的分析便成了首当其冲的任务,而这种分析必然会涉及到时间上的"今日"。  相似文献   

13.
免与官当是我国封建社会中两种适用于官吏犯罪的规定,它们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然而,两者在性质、适用范围、具体操作、法律后果上均有共同点和差异之处,笔者在此予以浅析。  相似文献   

14.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理性和理性主义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笛卡尔主义的代名词,哈耶克不满"理性"和"理性主义"长期以来被其独享和滥用的局面,尝试和寻求对理性和理性主义的正名。通过对理性的重新表述和在理性主义之前加修饰语的办法,从逻辑层面上将这两个术语加以提升,区分出滥用理性的"建构理性(主义)"和有效利用理性的"进化理性(主义)",为自发生成的进化理性的社会制度进行辩护,提防个体自由遭受源于建构理性的计划和极权主义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政治文明建设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大贡献和特点就在于准确把握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的三层关系:一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这三者的有机统一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三是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规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把世界理解为“存在”而不是“不存在”,并通过“存在”概念探求并界定世界的本质,是西方哲学传统的基本问题和思路。同时,“无”与“不存在”的问题几乎与“存在”问题同时产生,而且在对本质和终极问题的探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存在”与“无”的辩证法应该是哲学和宗教哲学最深奥、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