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 一、初级阶段民族法制建设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回顾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法制建设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1.从三十年代初就开始萌芽,并历经陕甘宁边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早在建国以前,党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已经成熟,以民族区域自治的方式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政策。建国以来的实践进一步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结合,是符合中国各民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本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最好政治形式。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原理和中国民族关系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增强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的团结,走各民族共同繁荣之路,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宋才发 《河北法学》2012,(12):17-25
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法制化,是中国民族法学体系的理论基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鲜明的中国特色和自己的基本经验。民族自治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法律与民族政策的集中体现,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行政权力配置大于一般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配置。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  相似文献   

5.
民族乡误作民族自治地方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族乡制度是为解决散杂居少数民族问题而建立的特殊政治制度,它有别于为解决民族聚居地区问题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将民族乡误作民族自治地方的现象需做一深刻分析,防止谬种继续流传。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自治机关 的组成 第三章 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第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 检察院 第五章 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 第六章 上级国家机关的职责 第七章 附则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  相似文献   

7.
李玉铃 《法制与社会》2010,(22):184-184
确立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基本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根据1982年宪法总结了我国长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经验制定的,是贯彻1982年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的具体化。它是调整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一部综合性的基本法律,是新的历史时期进行民族工作的法律准绳。它集中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符合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完善民族地方自治立法 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作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效保障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还不尽完善,制约着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需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立法效率,重视立法技术,充实有关内容,加强民族经济立法,重视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研究和借鉴。健全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有利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和谐的民族大家庭建设,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人权是法学领域的重要议题,少数民族人权问题更不容忽视。民族问题关乎国家的安定团结,历史与现实告诫我们,只有稳定的局面才能推动发展。以人为本、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既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也是根本办法。拟从我国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出发,以自治权为核心进行分析,确定我国对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基本立场,再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对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人权保障提出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地方自治具有塑造国民的民主性格、抑制中央过度集权及强化责任政府的功能,是现代宪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120年发展,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诸国中宪政制度最为成熟的国家,地方自治制度经历三次重大改革,是日本宪政建设中独具特色的重要内容。自主、充足的财政既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内容,又是地方自治的重要保障措施。20世纪末,日本地方分权改革建立与本国宪政、地方自治相配合的地方财政法制。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可借鉴日本的宪政、地方自治与地方财政法制三位一体的制度架构,通过地方财政法制建设实现地方自治,并藉由地方自治通向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12.
以宪法为依据制定和指导民族法并建立民族法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族法制建设和近现代社会以来世界宪政制度的一个重大特点。中国社会主义的民族法制建设及其初步形成的民族法体系,就是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Given the increasing use of direct democratic devices on questions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whether or not Member States may have good reason to agree on common regulations for popular votes of this nature. Conceiving of the European Union as a political system designed to serve the interests of states and citizens, it is argued that where direct votes have the potential to undermine the territorial, functional, normative or existential integrity of the EU, then states may have good reason to sacrifice a degree of national autonomy to adopt common regulations for certain uses of direct democracy. This leads to a case for democratic standardization across Member States when it comes to withdrawal, accession, Treaty ratification and opt‐in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4.
强世功 《中国法律》2009,(2):2-4,61,6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憲法中的重要制度,它與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多黨合作制、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和"一國兩制"一道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政的制度基礎,并展現出中國憲法與其他國家憲法不同的風貌。但要理解這一憲政制度,必須理解中國憲政的政治哲學基礎以及中國文明形成的歷史傳統。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说,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协商机制的建设是完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对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一种创新,有利于发挥农村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农民的参政质量,增进村民和基层政府的互动,构建和谐的党政关系,从而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建设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17.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作为整个社会主义立法体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新时期,迫切需要将其纳入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制系统中加以规范。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立法法,规范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行为,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文章依据法理学原理,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实践,系统探讨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标准法,分析了制定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标准法的客观必然性,界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标准法的调整对象,阐释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标准法的标准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European integration has created a multilevel political system that is dominated by executive actors. Despite the increasing competences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 growing EU-awareness of national assemblies and an emerging attention of regional parliaments for EU affairs, the EU polity still lacks a sound parliamentary representation. As the EU presents itself as a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the current set-up raises qu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mocratic legitimacy. The establishment of multilevel parliamentarianism may be part of the remedy. This introduction focuses on the position that regional parliaments take in such a European multilevel parliamentary system. The authors address three relevant questions: what roles do regional parliaments take up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scrutiny and networking? To what extent are they empowered by the Lisbon Treaty? And what explains the variation in their activities? The authors develop hypotheses that are, to varying degree, addressed by the contributions in this special issue.  相似文献   

19.

The European Union's delicate institutional balance between intergovern‐mentalism and supranationalism has been the source of both the EU's successes and its problems. This balance is under scrutiny as representatives of Member States and EU institutions pursue their particular visions of democratic legitimacy in the course of the 1996–97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 This essay examines three competing conceptualisations of democratic legitimacy: the Gaullist view, which associates legitimacy narrowly with national sovereignty; a national culture perspective that posits a unique correspondence of national character and national parliaments; and a parliamentary view that associates legitimacy with the role played by parliaments in scrutinising the behaviour of executives, whether at national or European level. Only the last of these perspectives acknowledges that democratic legitimacy is a continuous variable rather than an all‐or‐nothing concept, and that the EU may therefore accumulate legitimacy by improving both the process and substance of policy making within the logic of existing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