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涉外公证翻译是涉外公证业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涉外公证翻译的质量对于文书的效力至关重要。笔者常年就职于全国规模最大、最专业、最权威的公证翻译机构,根据多年的涉外公证翻译的实践作成此文,以期对公证行业在公证文书翻译的处理中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文卿 《中国公证》2012,(4):8-11
记者:你好李处长,山东是公证大省,公证员数量和办证数量都位居全国前列,其中,涉外及涉港澳台公证(以下简称涉外公证)占有重要的地位,你作为主管公证工作的处长和副会长,请简要介绍一下山东省涉外公证情况。 李邦喜:目前,山东省有公证机构158家,其中可以办理涉外公证业务的公证机构116家,主要设在17个市和90个县(市、区)。经考核合格,在外交部、司法部备案的涉外公证员300余名,平均每个办理涉外公证业务的公证处有2至3名涉外公证员。  相似文献   

3.
涉外公证是我国公证业务中比重较大的项目,涉外公证书一般都涉及当事人的住址,如亲属关系公证书、未受刑事处分公证书、未婚公证书等.在翻译公证书时,对当事人的住址应如何英译,翻译人员各有不同译法,笔者根据多年的翻译经验,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萍 《中国公证》2014,(5):54-55
正涉外公证书是国际通行的司法证明文书。随着国际间经济、民事交往的增多,涉外公证成为国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法律程序。涉外公证书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涉外公证如出现问题,不但会给当事人造成时间、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会影响到公证处的公信力,乃至整个公证行业的涉外业务。因此,公证处作为涉外公证的承办者,既面临极大的机遇,又担负着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薛春喜 《中国公证》2005,(11):13-16
二、<公证法>颁布的意义 (一)<公证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公证法典 新中国的公证制度是借鉴前苏联公证制度创立形成的,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至1959年,为新中国公证制度的初创时期.1959年至"文革",为公证工作停滞期,除基于国际惯例办理的少量涉外公证外,国内公证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6.
记者:何平副厅长您好。西藏是个神圣的地方,令人向往的地方。但西藏的公证工作大家并不十分了解.所以首先请您谈一谈当前西藏自治区公证工作的基本情况!何平:1984年以前,西藏没有开展国内公证业务.极少数的涉外公证业务由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办理。1984年5月成立西藏自治区公证处;  相似文献   

7.
苗晓 《中国公证》2004,(2):52-53
在首都北京,如果提到公证,就不能不提到北京市公证处.也许是因为她历史稍长: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她就建立了,至今已走过了50余年的历程;也许是因为她人到中年,规模初具:30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场所,130多人的从业人员,40多名经验丰富的高中级注册公证员;也许是因为她承办的公证业务种类多,数量大,影响广:改革开放以来,从单一的涉外公证业务,发展为今天的包含了涉外民事、国内民事、涉外经济、国内经济以及涉港澳台民事、经济的各类公证业务近200种,年结案数达10万余件.  相似文献   

8.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9.
步艳丽 《法制与社会》2010,(22):275-276
时下在我国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涉外公证文书的重要作用逐渐体现,但其作用主要受其翻译质量决定。而如何提升涉外公证文书翻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涉外公证文书的种类和涉外公证书翻译的性质和目的及重要性出发,阐述了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的标准,最后根据涉外公证文书翻译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涉外文书翻译质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证》2005,(1):48-53
我于1989年9月入党,1992年2月从事公证工作,现为国家二级公证员,拥有涉外公证资格.十几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干部走上公证业务领导岗位,从一个门外汉到精通公证实务,靠的是树立了"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工作理念和"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狠抓业务、优质服务"等一系列正确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公证质量要常抓不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峰 《中国公证》2004,(9):42-43
一、影响公证质量的原因 (一)思想上重视不够.当前,办证业务创收的多少已在许多地方成为考核、评价公证业务发展的主要指标,致使一些公证处单纯讲究经济效益而偏废公证质量,在具体办证过程中只顾眼前经济利益,不顾质量、效果.这种忽视公证质量的"业务发展"不仅损害当事人的利益,而且败坏公证的信誉,阻碍公证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证基本原则新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疆 《中国公证》2003,(4):20-24
一、公证基本原则的含义 何为基本原则,通说认为,是指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时必须遵循的根本准则.①笔者认为,公证的基本原则或称公证制度的基本原则,不仅应当是公证机构办理公证业务应遵循的准则,也涉及立法机关在公证立法中应遵循的准则,还包括公证管理部门、公证当事人在涉及公证的活动中应遵循的准则,否则就混淆了公证基本原则与公证员办证的具体原则的区别,还混淆了公证基本原则与其他相近法律部门原则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公证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新中国的公证,经历了初创、发展、停顿、重建而后再发展的曲折过程。这是一部值得一书的历史,值得探究的历史。这不仅是公证的历史,也是新中国法制建设史中重要的一部分。 处于解放战争时期的1946年,在已经解放的哈尔滨,为满足涉外交往和民事交往的需要,哈尔滨市人民法院率先设立了非讼科开办公证业务,主要办理外侨的公证事项。这就是哈尔滨市公证处的前身。1950年前后,北京、上海、沈阳、天津等建立人民政权的大城市的人民法院设立了办理公证的部门。公证的主要内容是证明结婚、离婚、收养子女、委托书、契约等。 1951年4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建立公证制度 保  相似文献   

14.
14日.记者在重庆市公证行业恢复重建30周年表彰大会上获悉.30年来.该市公证机构办理国内民事、经济、涉外、港澳台公证事项累计达240多万件.其中涉外公证事项13年间翻了近5倍。据介绍,1981年1月1日,停业22年的重庆市公证处正式挂牌恢复.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为进一步提高涉外公证质量。山东省公证协会积极探索涉外翻译新途径,与传神联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开发了“山东省公证翻译一体化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效显著。中国公证协会认为推广稳定、可靠、高效、统一的涉外公证翻译软件对于公证行业意义重大.对于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山东省司法厅和公证协会在此方面进行的开拓性的有益尝试,为解决公证行业面临的翻译困局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为此.中国公证协会向全行业介绍并推广“山东模式”.请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宪忠 《法制与社会》2011,(15):199+201-199,201
涉外公证是国际间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法律程序,国内许多法律文件往往需要公证才能得到国外有关部门的认可,这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在办每一件公证事项时做到认真、谨慎和仔细,从而保证涉外公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涉外公证,是与国内公证业务相对应而言的公证业务.根据法律规定和国际惯例办理涉外公证业务是我国公证机关的一项重要任务. 涉外公证与国内公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公证当事人多数是华侨、侨眷、旅居我国的外国人;或是准备出国留学、工作、定居、探亲的公民.(2)办证  相似文献   

18.
韩鹏 《中国司法》2003,(3):50-51
涉外公证有别于国内公证,它所特有的域外属性决定着涉外公证在我国加入WTO后融入国际社会的作用日趋显著。我们立足于国际社会必备条件之一就是诚信无误的涉外公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涉外继承公证涉及的国际私法问题包括涉外继承公证的受理范围、审查内容和法律适用、效力以及救济问题。我国对涉外继承公证的法律规定仍然存在若干模糊甚至冲突之处。要解决这一冲突,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我国涉外继承公证的立法,另一方面要对涉外继承公证进行法律救济,即对公证事项发生争议时的救济和对公证书异议时的救济。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12月12日,中国公证协会第二届青年公证人讲坛在成都举行,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公证人的业务素养,促进青年公证人思想和工作交流,本次讲坛特邀中国公证协会青年公证员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宇红、中国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海宁、中国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张红光、中国公证协会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汤庆发作为嘉宾出席讲坛并作主旨发言。汤庆发在发言中表示,公证程序规则具有现实意义,对规范公证执业、维护公证公信力起着积极作用。同时,他还提出公证事项和公证事务是否适用同一程序,不同类别的公证事项能否适用同一程序,公证事项与认证事项能否适用同一程序等八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