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压氧加针灸推拿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恢复的作用。方法:15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分为3组,分别行单纯药物治疗(Ⅰ组)、常规药物 高压氧治疗(Ⅱ组)及常规药物 高压氧 针灸推拿治疗(Ⅲ组)。其中Ⅰ组42例,Ⅱ组45例,Ⅲ组66例。入院时与治疗后进行GCS评分及治疗后GOS评定,比较疗效的变化。结果:Ⅲ组治疗后GCS与治疗前比较及治疗后GOS评定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能显著提高重型颅脑外伤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综合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 将363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按病程<1个月、1~2+个月、2~3+个月及>3个月分成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分别进行综合治疗.并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ing, GOS)和Glasgow结果评级(Glasgow outcome scoring, GCS).结果 Ⅰ组和Ⅱ组GOS评分和GCS分级显著优于Ⅲ组和Ⅳ组(P<0.05,或P<0.01);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GOS评分和GCS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1~2个月早期综合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压氧加针灸推拿疗法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恢复作用.方法:将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Ⅰ组)、常规药物+针灸推拿治疗(Ⅱ组)及常规药物+针灸推拿+高压氧治疗(Ⅲ组).Ⅰ组、Ⅱ组和Ⅲ组病例数分别为58,65,76例.入院时与出院时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s, GCS)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评分.结果:与入院时比较,出院时3组GCS和FC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出院时Ⅱ组和Ⅲ组GCS和FCA评分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GCS评分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高压氧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能显著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4例颅脑外伤后出现精神障碍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西医结合加高压氧治疗组,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加高压氧治疗组比西药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比单纯西药治疗组的疗效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加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提高颅脑外伤精神障碍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是法医学检验中常见的一种损伤,但开放性颅脑损伤后并发迟发性化脓性脑膜炎较为少见。 某男,汉族,67岁。于93年7月12日晚被他人用拳击前胸倒地,头部撞击在水泥地面后当即昏迷,被他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回阳醒神针刺法治疗脑性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回阳醒神针刺方法,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 GC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 GOS)评价两组患者苏醒程度,并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GCS疗效、GOS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升高脑梗死患者左侧椎动脉(left vertebral artery,LVA)的平均峰流速(the mean peak velocity,Vm)和降低基底动脉(basical aretery,BA)的收缩期峰流速(systolic peak flow velocity,Vs)方面,在降低脑出血患者LVA的Vs,BA的Vs、Vm方面,以及在降低颅脑损伤患者LVA的Vs,右侧椎动脉的Vm和BA的Vs、Vm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回阳醒神针刺法对脑性昏迷患者有明显的促醒作用,并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American Spine Injury Association, ASIA)脊髓残存分级标准评定两组脊髓功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轻触觉、针刺觉和运动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ASIA残存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在升高轻触觉、针刺觉、运动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穴位注射配合普通针刺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8.
法医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在诸多死亡案例中,颅脑损伤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颅脑损伤多伴有颅骨的骨折。通过颅骨骨折形态特点的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死亡原因、案件性质、致伤物的种类和形态等,为案件的成功侦破提供诸多线索。  相似文献   

9.
浅析跌倒所致颅脑损伤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跌倒所致颅脑损伤以后仰倒枕、项部着地为多见,分为着力点损伤、颅骨整体变形和对冲性脑挫伤,对冲性脑挫伤比着力点的脑损伤严重。跌倒所致颅脑损伤与其他方式所致颅脑损伤有着不同的法医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配合中西药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9例重型肝炎在中西医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74次.结果:19例重型肝炎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后存活18例,存活率94.7%.存活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胆红素(TBil)、转氨酶(ALT、AST)、凝血酶原时间(PT)、总胆固醇改善显著(P<0.01或P<0.05),而血浆蛋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细胞无显著变化(P>0.0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4%,其中变态反应、低血压最为常见.结论:血浆置换为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之一,结合中西医疗法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虎地肠溶胶囊对宫颈癌患者放射性肠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4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予以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虎地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放射性损伤发生的时间、严重程度;放射治疗前后采用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enterography, MRE)检查肠损伤程度;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的30条目生活质量问卷(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unt 30, EORTC QLQ C30)评估两组患者放射性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放射性肠损伤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5);两组放射性肠损伤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E检查结果显示,两组放射治疗后小肠黏膜均明显增厚(P<0.05),观察组肠黏膜厚度增加程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EORTC QLQ C30显示虎地肠溶胶囊能够明显改善放射治疗致急性肠损伤的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虎地肠溶胶囊可有效延缓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肠损伤的发生,改善放射治疗后肠壁的水肿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颅脑损伤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特点是临床表现严重,但是病理学改变轻微,所以往往给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带来困难。了解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生的生物力学机制,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病理形态学改变,有助于更好地对其作出诊断和治疗,同时结合法医病理学研究特点,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34例颅脑手术的麻醉处理及体会张海燕周宛丽(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230001)关键词:颅脑手术;麻醉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和各种影像学的进步,对颅脑疾病的定位越来越准确,因此手术治疗颅脑疾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颅脑手术时,病情变化复杂且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脑干损伤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少见,近年来随着组织学检查在颅脑外伤死亡案件鉴定中的应用,开展了神经纤维轴索的特殊染色,使原肉眼无法诊断的脑干损伤得以发现。笔者总结近几年来遇到的10例伤害致死、致残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损伤形成原因、机理,形态学改变及法医学鉴定的规律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进展。文中就脊髓损伤后异位骨化的形成机制、病理生理、诊断、检查、治疗和康复处理等方面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磁共振成像(MRl)原理在颅脑损伤和脊柱脊髓及关节损伤等法医学鉴定中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于前者,笔者己在《磁共振成像(MRl)在颅脑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见本刊1995年第3期)一文中作过分析。本文就后者作简要论述,以形成对这个问题的完整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将43例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训练4周,治疗组患者加用电针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24 h排尿次数、每次尿量、每周尿失禁次数、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24 h排尿次数、每周尿失禁次数、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膀胱容量和每次尿量显著增加(P<0.01);治疗组在降低膀胱残余尿量和升高膀胱容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电针结合膀胱训练可明显改善脊髓损伤性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18.
眼部损伤、颅脑损伤或者眼和颅脑的联合损伤常会导致视野缺损,影响伤者的正常工作和学习。计算机视野检查将先前已有的视野检查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达到视野检查的标准化和精确化。常规计算机视野检查如今已普遍应用,外伤性视野缺损的法医学鉴定也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视野检查。实践中,法医工作者很少参与到计算机视野检查的具体操作中,但对视野检查结果的判读仍是临床法医在视功能鉴定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八髎穴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54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先进行残损分级评级,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行芒针深刺八髎穴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排尿日记指标、最大尿流率、膀胱残余尿量、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尿日记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显著增加,膀胱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最大尿流率增加程度及膀胱残余尿量减少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芒针深刺八髎穴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情况及生活质量,恢复患者膀胱功能,减少膀胱残余尿量。  相似文献   

20.
胸椎小关节紊乱,又称胸椎后关节错位,是伤骨科最常见的损伤性疾病之一。本科自1990年以来,用拔伸拍击法治疗此病41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1例,其中男29例,女12例;年龄19~60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