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仝小林认为气滞血瘀、气血虚弱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病机,治疗当益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络。其从“络病”辨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认为该病以凉、麻、痛、胀为主症,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基本方加减,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理论研究·试析标本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王茎(1):1《金匮要略》活血化瘀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探析……………………………………………陈文(1):3方剂配伍中的动静开合规律探讨……………周子洋(1):5中风病“气虚血瘀”病因病机探析………………………胡建鹏,程红,郜峦  相似文献   

3.
仝小林认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属于糖尿病“损”的范畴,由络瘀引起,病机以风痰阻络为标、肝肾亏虚为本,治疗上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兼滋补肝肾。处方善用川芎、全蝎、蝉蜕祛风化痰通络,桂枝、鸡血藤、夜交藤活血、补血、温经通络。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载有“心在志为喜”,“喜”属火而归于心,适度喜乐可助心行血以养神,并可改善由心气虚所致的悲忧状态。现代医学习惯性地将“喜”视为一种良性情绪表现。然而“过喜伤心”易导致喜证的产生,其病机主要与心火旺盛有关,病性多为实或本虚标实。“喜伤心”相关理论对癫狂、胸痹、心悸、不寐、郁证等心系病、神志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以肾督亏虚为本、风寒湿热瘀阻为标。黄传兵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应分期论治:急性期病机特点是风寒湿热瘀血痹阻经络,分为肾虚湿热型、肾虚督寒型、肾虚血瘀型,治疗应以祛邪通络为主,佐以扶正;缓解期病机特点为正气耗损、邪毒未尽、经脉未畅,主要分为肝肾督虚型、脾肾阳虚型,治疗应以扶正通络为主。黄传兵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时善用药对,常用藤类及补益类药物,调和气血阴阳,平衡筋骨。  相似文献   

6.
尿酸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亏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曹恩泽认为尿酸性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特点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阻络,治疗当以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温阳散寒祛湿通络、化痰祛瘀通络等为主,兼以健脾补肾;稳定期病机特点为本虚为主,兼有标实,分为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治以健脾益肾、温补脾肾、滋阴补肾为主,兼顾化湿、祛浊、化瘀、通络之法。其根据病情缓急,分期论治,并融汇“清补化瘀通络”的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糖尿病患者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4倍[1],其病死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达50%[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临床表现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严重而且隐蔽,又因其病理改变较非糖尿病冠心病广泛而严重,故常规药物治疗疗效较差。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适合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者较少、难度较大而术后再狭窄率较高[3]。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属“消渴”病及“胸痹”范畴,其在防治消渴病和胸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1 病因病机   中医对糖尿病(消渴病)的病因认识,可上溯到《内经》。历代医家多从七情、饮食、劳倦、房劳、外感等方面认识糖尿病的病因。关于消渴病的病机,历代医家不断深化。自秦汉时期《内经》提出病理性质是阳明热结后,历代多有阐发,其中清代叶天士在其《临证指南医案》中将此病基本病机归纳为“阴虚燥热”,对后世影响很大,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糖尿病的病理机制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关键,气虚是糖尿病迁延不愈的症结,血瘀是糖尿病合并症的主要原因,阴阳两虚是糖尿病发展的趋势,湿热阻滞是糖尿病病程中的变证[4]。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机,主要责之于气虚、阴亏、血瘀,而以血瘀为主。循此病因病机演变规律,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病日久则阴伤及气,气阴皆虚,气虚则行血无力,阴虚则虚火灼津为痰。若气阴不断耗伤而损及于心,使得心脏气阴亦耗伤。心体受损,心用失常,于是致瘀血、痰浊等实邪痹阻于心脉则胸痹心痛发生。此认识不仅丰富了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证,亦拓宽了人们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途径。益气养阴活血法成为目前防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鼻渊病名.唐及唐以前,古籍中仅有对鼻渊病因病机的阐述,且多遵经旨认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宋金元时期,医家开始以清泻胆热、辛散开郁法治疗鼻渊.明清时期,诸医家突破鼻渊病机理论囿于热的认识,提出新观点和治法.根据古今医家辨治经验,鼻渊病因可归为风、火、寒、虚、毒、瘀六因.风为外邪内犯,当辛散通窍;火指脏腑热盛,宜清热通窍;寒乃脏气虚寒,重温散;虚指气虚、精虚、阴虚,重补益;毒指脓毒内结,宜排脓解毒;瘀为气血瘀阻,当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9.
李杲在《脾胃论》中,首创阴火论,立“甘温除大热”之法,创补中益气汤。后世对其甘温除热之病机众说纷纭,不断发展李氏之阴火论。提出血虚发热;气虚中气下陷,伏留化火;脾胃气虚,外邪入侵;气虚湿阻郁而化热;发热乃虚阳外越;气虚及阴,阴虚则生内热等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诱导肠损伤(radiation-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 RIII)是临床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过程中或结束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累及小肠、结肠以及直肠等。目前关于RIII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自由基的过度产生、炎症途径的激活、肠干细胞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以及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有关。中医认为放射线属“火热之毒”“燥邪”,RIII感邪而发,初期病机多以“邪伤脉络”“脾胃湿热”“津液耗伤”为主,中晚期多以“正气虚损”“气血亏虚”为主。对RIII的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进行总结,可为临床制定合理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防治RIII方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白癜风”这一病名最早见于《补辑肘后方》,晋隋时期,命名为“白癜风”“白癞”“龙舐”“白定”“白癜”。唐宋金元时期,出现“白癜风”“癜风”“白驳”等称谓,并趋于固定。明清时期,除沿用上述名称外,又出现“白驳疯”“白癜疯”“白驳风”“白屑风”等相关病名。历代医家认为白癜风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六淫侵袭、气血失和、脏腑虚弱;治法以疏风活络、行气活血、益气扶正为主,另有关于外治法、灸法、食疗法应用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是胃肠病的基本病机。按邪正斗争态势分,正虚有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阳虚、阴阳两虚、血虚之异,邪实有湿滞、热郁、滞结和血瘀之别。胃肠病的治疗重在补中清化。  相似文献   

13.
曹恩泽教授认为IgA肾病属本虚标实证,其中本虚以脾肾亏虚为主,标实以湿热、热毒、脉络瘀阻为主,常与本虚证互相兼夹出现。其创立清补通络法治疗IgA肾病,包括“补脾益肾,益气养阴”“清热止血,兼顾脾胃”“化瘀通络,贯穿始终”等学术思想,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 共纳入102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分别在发病第3天(72 h内)、第7天、第15天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对四诊变量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对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 层次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发病第3天证候可聚为阴虚、内风、气虚血瘀、痰热四类,发病第7天的证候可聚为气阴两虚、痰热、血瘀、痰湿、内风五类,发病第15天的证候可聚为血瘀、气阴两虚、痰热、痰湿四类。结论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不同时点的证候要素与文献报道相似,发病72 h内以内风较为突出,而后则以痰热、痰湿、血瘀证候为主,气阴两虚贯穿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急性期。  相似文献   

15.
缺乳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称之为“乳难”。其后又衍生出众多称谓。自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始有专门论述,至明清对于缺乳的病因病机趋于完备。缺乳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虚者有气血不足、先天无乳;实者有气郁血滞、痰湿阻滞。临床治疗以益气补血、通经下乳、涤痰通乳、理气通乳为主,并辅以外治法和饮食调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历节病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脾虚湿盛、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韩明向教授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基本原则,拟定了益气养血、健脾和胃、利湿化痰、祛瘀通络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从肝气虚探讨“女子以肝为先天”程维克(安徽中医学院中医基础学教研室合肥230038)关键词:肝气虚;女子以肝为先天中图法分类号:R228清·叶桂创“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后人阐发多以肝阴不足、肝血亏虚、肝气郁结而立论〔1〕,或依据肝经循行部位病变而解...  相似文献   

18.
虚痛初探     
虚痛初探沈定余(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合肥230038)关键词虚痛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而以疼痛为主证的一类疾病,中医称之为痛证。对于痛证的发生,中医学理论有一个总的概念:“不通则痛”。即指人体气血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产生郁滞...  相似文献   

19.
针对历节病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脾虚湿盛,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韩明向教授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基本原则,拟定了益气养血,健脾和胃,利湿化瘀,祛瘀通络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中有关于泄泻的论述,如“湿盛则濡泻”“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肾者胃之关”“肺脉……小甚为泄”,这些论述阐释了泄泻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