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经脉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和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的影响,探讨针刺心经经脉作用的相对特异性.方法 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神门-通里"组和"太渊-列缺"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神经电信号和心功能观察指标,同时接入SKY-A4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电针"神门-通里"和电针"太渊-列缺"经脉段在停针即刻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和交感神经心中支电活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门-通里"组电针后4个时间段交感神经心中支放电活动显著高于"太渊-列缺"组.结论 电针心经"神门-通里"段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力环面积,并可提高心肌缺血状态下心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优于电针肺经"太渊-列缺"经脉段,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脾俞”对胃窦部溃疡大鼠胃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醋酸损伤法复制急性胃窦部溃疡动物模型;分别植入记录电极于肾上腺交感神经、胃窦部、十二指肠和大肠;用RM-86多导生理记录仪和SMUP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同步记录胃窦部溃疡模型大鼠针刺“脾俞”前后胃肠平滑肌电活动和心率变异性(HRV)动态变化曲线、肾上腺交感神经放电情况。结果:电针刺激“脾俞”后,胃肠平滑肌电活动抑制,LF/HF比值上升至0.99,肾上腺交感神经放电活动频率上升。结论:低频疏密波刺激“脾俞”,可使急性胃窦部溃疡大鼠自主神经系统重新建立动态平衡,并与肾上腺内分泌活动共同参与针刺调整消化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语有“字如其人”的说法,书写做为涉及感觉、思维和运动等高级系统的过程,和人们其他行为一样,能反映出书写者的心理。尤如镜子反映出人的容貌一样,笔迹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心理状态的投影。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笔迹是大脑传给手指的无意识的意念,书写时大脑发生的脑波变化足以描述一个人的独到之处。从我国经络学角度研究,人身体各部分状况都由气脉传递到手,手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在情绪、内在健康状况,手相学的理论依据也恰在此处。心手合一的产物——笔迹(包括书写风格)会随年龄、健康状况、情绪应激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生理学方法,实验表明:耳针对胃肠道的电活动有增强与减弱双相效应。该效应在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胃肠道的不同部位同时存在,显示针刺对胃肠不同部位及不同机能状态的作用具有选择性。当分别切断支配耳廓的某一支神经后上述针刺效应尚能保留,而耳廓神经支配全切断后,耳针效应则不明显,提示耳针作用具有耳廓神经支配的多重性与定整性。  相似文献   

5.
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 syndrome,CCS),又称脑-心综合征,脑心卒中,脑-心卒中,脑、心同源卒中,脑心反应,“脑源性”心脏损害等,是指因急性脑病,主要为脑出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急性颅脑外伤等,累及下视丘、脑干和植物神经系统等所引起的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亦即某些颅内或脑部疾病导致心脏形态及功能发生一系列特征性改变的病症。随着人们饮食富态化及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增高。因其死亡率、致残率高,已受到广泛关注,但脑血管病引起的心脏改变,却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血液循环障碍对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心肌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心脏活动的改变,这不仅使脑血管病的病程延长,而且有时可成为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脑心综合征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益气活血组成的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犬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经十二指肠灌入实验药物,从实验犬心大静脉留取血样,检测急性心肌缺血犬实验条件下的血液流变性指标;临床选择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患者,口服活血通脉片5片,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采用自身对照,检测治疗前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指标.结果:能降低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犬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血浆粘度和加快红细胞电泳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活血通脉片对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及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高粘滞综合征的血液流变性有改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7.
人作为生命有机体,其内部发展存在着三方面的物质能量:遗传基因的力量、神经活动力量、内分泌活动的力量。遗传是人的发展的原始作用力之一;神经系统在推动人的精神活动方面具有重要能动作用;分泌系统是推动人成长发育的主要力量。人体微观能研究的教育价值在于:要树立尊重自然生命的人本观;要树立适度开发学生潜能的培养观;要树立和谐发展、全面育人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利血康对家兔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复制家兔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 设立利血康高、中、低3个剂量(2.0,1.0,0.5 g/kg)组和血康口服液(1.4 ml/kg)组,灌胃给药8 d,测定兔外周血小板数、凝血时间、骨髓巨核细胞数以及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latelet associated IgG,PAIgG).结果:利血康高、中剂量组和血康口服液组能显著抑制模型家兔的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并将其调至正常范围;也能明显抑制模型家兔PAIgG升高,但利血康的作用更强;利血康中剂量能抑制模型家兔的骨髓巨核细胞升高,血康口服液组明显优于利血康中剂量组,病理模型家兔一般状况有所改善.结论:利血康治疗家兔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肯定疗效,与血康口服液相比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9.
中医络病理论认为,脑之气络承真气维持正常神志活动,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相似;脑之血络供应血液,与血管微循环系统基本吻合。两者相互协调,共同发挥渗灌气血、津血互换、营养代谢的功能,与神经血管单元将脑神经-血管微结构视为功能整体,共同维持精准高效的脑血流量调节和新陈代谢稳态的概念相似。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病机制复杂,神经血管单元损伤作为其病理标志之一,直接影响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加速AD的发生发展。从络病理论分析,络气虚滞、气化受阻可能是AD的中医病机之本,酿毒损络是病情不可逆转的重要原因。故治疗上当以通络贯穿始终,根据疾病不同阶段,分别以荣养通络、化痰逐瘀通络、解毒通络为主。  相似文献   

10.
由心理测试技术理论、心理测试方法和调查与侦查专用心理测试仪器等三大部分共同组成的技术,称之为心理测试技术。 中国的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和实验,OR学原理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专用测试仪器软硬件和智能化计算机系统,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物反映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应相关程度的实验心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心经、小肠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电排针刺激心经“神门-通里”段或小肠经“养老-支正”段经脉主干,观察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电针心经、小肠经能拮抗脑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率延缓作用,可显改善心功能,且以电针心经为。结论:电针心经、小肠经均对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注射液合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家兔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人参注射液、缺血预处理及人参注射液合缺血预处理对模型家兔心肌耗氧量和血浆中Na ,K -ATP酶含量的影响.结果:人参注射液、缺血预处理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升高血浆Na ,K -ATP酶含量,与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人参注射液合缺血预处理作用最显著(P<0.05或P<0.01).结论:人参注射液能加强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垂体后叶素诱发Wistar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其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显著抑制大鼠T波变化,提高大鼠血浆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血素LDH、CPK的释放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提示本方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减轻氧自由基对心肌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The experimental model of gastric dy.srhythrnia could be produced by left gastric artery infusion of Adr, Ach and Glucagon at a steady vilocity in fasting and anaesthetic rabbits.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in manual acupuncture on gastric dysrhythmia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infusion of Ach or glucagon reinforcing method of acupuncture may increased the amplitude of basic electric rhythm ( BER ) (P<0.05). Reducing method of acupuncture may decreased them (P<0.05). Both different manual acupun-cture may exhibit normal rhythm of BER. After infusion of Adr the effects of two manual acupuncture method on the gastric activity differed insignificantly from the control group. But the rhythm of BER could turned to approch the normal regular activity After inferior phrenicus vagotomy and splanchnic neurotomy such effects of different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 on gast''ric dysrhythmia were disappeare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cupuncture effects of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 on gastric dysrhyithmia were different. The functional condition and integrity of automomic nerve system may b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cupuncture -effects of refb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合用抗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复制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前经静脉注射9.0 g/L氯化钠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结果: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均能够降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病死率;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合用具有明显的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P<0.05)。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均能够升高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心肌组织丙二醛的含量;二者合用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合用有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参麦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合用较应用其中单一药物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滴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缺血后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灯盏花素滴丸3种剂量(40,20,10mg/kg)能显减少线栓法所致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拮抗缺血脑组织MDA含量的增加及提高脑组织SOD,GSH-Px活性,结论:灯盏花素滴丸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心力环面积为指标,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心肌缺血动物模型,结果表明,电针心经地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比电针肺经显著,有相对特异性,说明心经作为一条经脉,与心脏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对缺血心肌内皮素(endothelin,E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给药组,用RT—PCR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心肌ET基因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ET基因的表达显高于对照组及给药组。结论:通窍活血汤可降低缺血心肌ET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心肌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刺心经对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探讨针刺抗急性心肌缺血的效应。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心经组、非经非穴组,每组各10只,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针刺心经组取“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非经非穴组取大鼠臀部非经穴刺激点,各刺入3根1寸毫针,间距约2 mm;电针每次30 min,每天1次,连续3次。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ate pressure product,RPP)。结果 末次针刺后即刻(0 min),与伪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R显著增加,MAP、RPP显著下降 (P<0.01);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上升(P<0.05,或P<0.01); 末次针刺后10、20、30 min,与模型组、非经非穴组比较,针刺心经组大鼠HR显著下降,MAP、RPP显著升高 (P<0.01)。结论 针刺心经可逆转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变化,具有改善急性心肌缺血的确切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