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现实主义一直是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被视为权力政治的名著和现实主义思想的重要渊源。马基雅弗利(Niccol(?) Machiavelli)的利益观、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自然状态论、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的原罪思想等都对现实主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是,西方国际关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学科是从一战结束开始的。二战之后,国际关系学成为独立于历史和法学的  相似文献   

2.
龙坪 《南风窗》2008,(18):93-93
一个朋友,苦于儿子临睡前要听故事:不讲孩子不上床,讲了孩子又不叫停。"现在,我只好每晚给他读一段《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会很欣慰的,他的著作竟有如此实际而温馨的功效。而一个成年读者,将发现来自伯罗奔尼撒的消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可以这么近。这种"近"让人恍然醒悟,在将近2500年的漫长历史中,人类其实并没有走出很远。  相似文献   

3.
浦野起央教授在日本国际关系学界是一位资深的学者,一位多产的教授。迄今已出版了160余部著作。其新著《国际关系理论史》中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书名译为《国际关系理论导论》,译者刘甦朝)。浦野先生致力于从政治、历史及法律方面研究国际关系与区域问题。从浦野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老一辈国际关系学者的研究方法与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与《国际政治研究》杂志联合主办的“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研讨会”于2006年3月31日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行。会议议程分“IPE与国际关系理论‘第四次论战’”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成就与挑战”两个阶段,分别由袁明教授和王缉思教授主持。与会者围绕着由秦亚青、苏长和、门洪华及魏玲翻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政治理论的探索与争鸣》一书,就“第四次论战”的实质、IPE(即国际政治经济学,以下统称IPE)与国际关系学科导向、中国的IPE研究及学科建设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对建构主义研究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在学理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引入中国后为何能在青年学者中间产生广泛影响?中国建构主义理论的长期发展前景如何,存在哪些不足,还有哪些改进空间?在国际关系理论创新过程中,中国学者可否以建构主义为支点,做出新的学理贡献?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曹德军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袁正清研究员。袁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组织与中国外交,著有《国际政治理论的社会学转向:建构主义研究》《中国国际关系研究(1995—2005)》和《国际关系研究:议题与进展》等。  相似文献   

6.
《国际展望》2012,(4):142
本刊注释一律采用脚注,编号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即①、②……),每页重新编号。下面是引文注释的规范格式和部分实例,供参考。(一)来自图书的引文(1)著作顺序:责任者.著作名.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资中筠:《国际政治理论探索在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4页。[美]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上  相似文献   

7.
一个复兴的中国将会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能否跳出“国强必霸”的传统定式,超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新一届中国领导人的对外政策取向如何?中国如何在国际关系中运用自身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国际政治学中的新现实主义思潮出现于70年代末,它是对现实主义的“修正和补充”,是现实主义传统理论的延伸和发展。它不仅强调政治的作用,而且注重经济的作用以及政治与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为此,它提出了相互依存、复合相互依存和国际政治经济学等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有:(美)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美)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合著的《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美)J·E斯贝茹的《国际经济关系学》、(美)罗伯特·吉尔平的《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英)苏珊·斯特兰奇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导论——国家与市场》,等等。 综观新现实主义思潮的发展,我认为,它具有两重性,即:一定的客观性和霸权性。  相似文献   

9.
从很多方面来讲,赫德利·布尔(Hedley Bull)和亚当·沃森(Adam Watson)主编的著作《国际社会的扩展》①(以下简称《扩展》)代表着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the British Committee on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关于国际政治性质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引进和借鉴国外国际关系理论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近年来,在这项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令人忧虑的问题。第一,盲目追逐欧美国际关系理论特别是美国新理论的取向仍未得到彻底改观。经过王逸舟、秦亚青等学者的大力倡导和身体力行,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欧洲研究》等专业刊物的不懈努力,中国国际关系学界长期存在的“美国中心”现象虽已得到某种程度的矫正,①但囿于学术生态等方面的原因,这一现象短期内恐怕不可能消失。相当一部分学者仍然表现出对美国理论的强…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2月7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核心概念的创造与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与会者围绕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尤其是中国学者所创造的核心概念,并比较这些概念与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核心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在过去三十年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际学术界似乎形成了某种共识:国际政治经济学(IPE)正在改变着国际关系研究中“高级政治”和“低级政治”这种二分法;在过去十多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发展中,学者们也逐渐意识到,IPE正在改变着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议题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专业姓名研究方向题目指导教师国际政治王国荣 国际政治理论与实践论冷战后的国际干预郑恩田国际政治刘星国际关系试论冷战后的日本防卫政策方连庆国际政治邱红艳国际关系试论冷战后的美韩同盟关系方连庆国际政治朴镜弼(韩国)国际关系论后冷战时期的中美关系李茂吞国际政治李桦佩国际关系环境问题与中日关系李茂春国际政治金镇九(韩国)国际关系两岸对于中国统一问题的观点比较分析兼谈韩半岛统一问题李茂吞国际政治谢文波国际关系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与法德关系许振洲国际政治吴松国际关系论1971一1996年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因素许振洲国…  相似文献   

14.
国际关系理论是学科的思想积淀和知识根基,其研究状况直接反映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整体发展面貌和水平。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国家实力和地位显著提升等外部力量推动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对理论创新的需求和呼声愈发强烈。最近几年,中国学者构建原创性国际关系理论的努力已经产生了一些初步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那么,在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理论研究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出现过哪些重大理论争鸣?当前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存在着哪些缺陷和不足?如何看待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的主张?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马骦专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刘丰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和东亚国际关系,专著《制衡的逻辑:结构压力、霸权正当性与大国行为》,译著《现实主义与国际政治》《没有应答的威胁》《新古典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等。  相似文献   

15.
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邀请,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N.Waltz)于1996年10月来我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学,受到热烈欢迎。 沃尔兹教授于1950年和1954年在哥伦比亚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博士学位,1995年获哥本哈根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他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和从事研究,1971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兼任美国对外政策委员会委员、美国政治学学会理事等职,并于1987—1988年度出任美国政治学学会主席。沃尔兹教授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著作有《人,国家与战争》(1959)、《外交政策与民主政治》(1967)、《国际政治理论》(1979)和《核武器的扩散》(1995)等.其中《人,国家与战争》、《国际政治理论》等书迄今仍是美国大学国际关系专业最重要的教学参考书。 在沃尔兹教授讲学期间,我院研究生谢鹏曾就新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对他进行了学术性专访,下面是两次访谈的记录。为便于读者深入了解肯尼思·沃尔兹的理论观点,本期还发表了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与新现实主义理论》一文,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弗朗索瓦.韦尔热(Fran oise Verg埁s)在英刊《激进哲学》2004年第126期上发表书评,介绍三好将夫(Masao Miyoshi)等人编著的《地域研究:区域研究之后》①一书,认为学术研究与政治之间的紧密关系不仅存在于过去的区域研究之中,也存在于今天的各种新兴的理论研究中,并对后现代主义、后结构主义、后殖民主义和身份政治提出了批评,认为它们忽视了资本主义在构建主体性、文化、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作用。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本书是“亚太地区:文化、政治和社会”系列丛书中的一卷。实际上这套丛书的编辑——周蕾、哈鲁图尼亚(H.D.Harootunian)和…  相似文献   

17.
马骏 《国际展望》2011,(3):118-130
作为大战略研究的一个分类,地理政治研究除了担负为制订政纲和决策提供理论框架和抽象信息、培育公众的战略意识与战略思维能力的社会职责,并因此而具有社会反思的意义,它还为我们理解和解释国际关系中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进路,从而反映了国际关系学科的自觉和自省。吴征宇的新作《霸权的逻辑:地理政治与战后美国大战略》(以下简称《霸权的逻辑》)^①正体现了中国国际关系学人对国家和学科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8.
西方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产生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占据了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地位的是:以肯尼斯·华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1979)为代表的新现实主义与以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霸权之后》(1984)为代表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这两派在发展中从最初的互相大争论转为了从理论框架到研究层次多方面的趋同。九十年代以来,出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1月26—27日,第九届"全国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外交与国际关系的新疆域、新趋势: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副主编张小明教授主持开幕式,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国际政治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20)
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国际经济发展的历程,深刻地告诉我们,中心转移迟早总会发生。在研究国际关系的芸芸学者中,不能不提及罗伯特·吉尔平。这位曾先后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洛克菲勒基金会研究员、美国总统技术和经济顾问团成员的当代西方著名国际政治经济学家,多年来,孜孜不倦,潜心钻研,写下了《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秩序》等多部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对近代以来一些典型的国际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