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0 毫秒
1.
“贫困文化”和“文化贫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主体、内涵、表现形式及研究视角都是有区别的。但二者也有密切联系 ,贫困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文化贫困 ;贫困文化不能合理改造和提升必然导致文化贫困 ;改造贫困文化和消除文化贫困相辅相成。因此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双重任务是 :改造贫困文化和消除文化贫困。中国贫困文化的两面性 ,决定我们必须对其合理地改造 ,而不能简单地否定。消除文化贫困 ,在我国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又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在不断的扩大,由于物质的贫困引发的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成为制约他们成才的瓶颈。只有帮助贫困大学生在解除物质贫困的同时解除精神贫困,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真正的摆脱贫困。帮助大学生解决精神贫困,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强自立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贫困;同时还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3.
如何逃脱贫困?——基于贫困心理文献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贫困发生并持续的内在机理却还没能得到很好的诠释。从心理学视角看,贫困会给穷人造成特殊的心理活动,进而影响其经济行为,最终导致穷人难以逃脱贫困。文献研究表明,贫困会导致人产生紧张、消极的情感状态,加之由于注意力的限制、习惯性行为等因素的影响,会使人做出短视、风险厌恶的决策。因此,贫困、消极心理、经济决策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反馈循环,这种循环使得贫困者更加贫困,最终发展成持久性贫困。我国的"精准扶贫"应统筹考虑贫困的心理成本和减贫的心理收益。  相似文献   

4.
注重解决农民的文化贫困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形态的文化.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的一群人的经济状况决定了他们特殊的意识形态,即贫困文化.这种意识形态反过来又阻碍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消除地区的经济贫困,必须解决他们的文化贫困,克服其意识形态上的"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妇女贫困呈现出新的地域性与内涵特点,相应地对妇女贫困的研究重点也应有所转移。本文在纵观2000年以来研究者对中国妇女贫困的理解与认知、贫困研究方法、贫困原因分析、对贫困的体验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妇女贫困研究的未来走势。  相似文献   

6.
韩春  陈元福 《前沿》2011,(12):13-15
女性贫困化现象已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僵硬的性别制度的遗存,导致女性在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获取和发展方面受阻,女性较男性易陷入贫困境遇。而女性在抚育后代、家庭未来发展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更易于将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传递给子女,使子女长大后复制父辈的贫困,从而陷入贫困的代际传递陷阱。为了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陷阱,有必要加强对贫困女性发展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俨然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及高校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对调动起学生内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卓 《人民论坛》2020,(11):86-89
流动人口的贫困性质复杂、社会风险隐蔽性较强,多维度贫困治理处于盲区。推进"两不愁、三保障"扶贫目标覆盖贫困流动人口,有利于缓解其生存困境;为贫困流动人口提供小微金融服务和技能培训,有利于稳定就业,扩充其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化解贫困流动人口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体制障碍。  相似文献   

9.
从贫困大国到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并非与生俱来,但是消除贫困却要付出长期巨大的努力。消除贫困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优先的国际发展目标(MDG)——建立一个没有贫困,没有因贫困带来痛苦的世界。贫困是一个综合性的现象,阿玛蒂亚·森认为,应该从概念上将贫困定义为能力不足而不是收入低下。贫困的核心概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目前看,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脱贫进度符合预期。但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在发展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相对贫困、多维贫困问题依然存在。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消解多维贫困难题,要夯实绿色产业支撑、重塑农业生产能力、创新农村产业发展模式、强化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积极推动农村组织创新,将脱贫发展与资源开发、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有机统筹起来,全面提升贫困县的内生动力,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刘娟 《桂海论丛》2010,26(1):79-8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2009年随着我国农村扶贫标准上调为人均纯收入1196元,扶贫对象大幅度增加,扶贫战略、扶贫出发点和扶贫任务发生了重大转变,扶贫开发事业即将进入新阶段。为适应扶贫新阶段的新挑战、新要求,必须以扶贫对象识别、扶贫项目瞄准、扶贫资金投入管理、产业化扶贫和长效扶贫机制为重心,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机制的完善路径,加快构建"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12.
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当前在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很多农村妇女已成为乡村家庭及其社区的中坚力量,也成为农村脱贫工作中的重要群体。如何激发农村妇女的内生动力成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内生性脱贫的视角对山西省永济市和河南省灵宝市两个由当地农村妇女主导创办的合作组织进行观察后发现:合作组织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农村妇女的内生动力。自发形成的妇女合作组织更倾向于以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工作抓手,重塑乡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以此为基础形成可持续、生态化的乡村产业与就业创新模式。可以看到,农村妇女身上蕴藏着的智慧与力量,经过合作组织的形式激发,成为村庄脱贫和社区良性治理的内生动力,这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OT分析法的中国非政府组织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桂海论丛》2011,27(3):74-78
非政府组织扶贫正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扶贫领域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非政府组织扶贫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非政府组织选择何种最优化的行动策略或者帮扶策略,真正参与到扶贫事业中来,以提高扶贫的效率。文章借用企业中的SWOT分析法,运用其组合模型具体分析不同非政府组织扶贫模式的优势、劣势,从而选择出最优化的扶贫模式或者扶贫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14.
在边疆贫困地区,走教育扶贫之路毋庸置疑,但发展何种模式的教育才能相应地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贫困地区实施教育扶贫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云县而言,近年来教育事业取得较大的发展,但教育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却不甚显著.显然,原有的教育模式短期内并不能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云县欲走教育扶贫之路摆脱贫困,必须转换传统的教育扶贫观念,建立起一种能够拉动本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教育模式.针对云县的现状,实用型教育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之路.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两者的良性互动是贵州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保障。在新时期,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精准扶贫互动具有必然性。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贵州呈现出了不少两者良性互动的闪光点,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上存在误区、政策法制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制约等,应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政策法规、健全体制机制,以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6.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工程之一,是新时期推进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路径。随着搬迁户的入住,如何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脱贫”成为精准扶贫战略实施的关键。本课题试图针对贵州乌蒙山区易地扶贫搬迁户生存状态的前后比较,在“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搬迁户生计资本结构优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寻求解决搬迁户可持续生计问题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统领乡村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之间的内在逻辑涉及因果逻辑、主体逻辑、实施逻辑三个方面,在实践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及规范理念和产业思维。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是要精准规划乡村振兴方案和市场营销方案,创新利益分配机制;二是要精准识别客源市场和贫困农户,提升地方经济效益;三是要精准开发特色商品和"三农"人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国新时期民族村落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在旅游精准扶贫背景下,有必要关注民族村落农户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文章选取云贵两种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民族村落,对村民进行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在DFID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其旅游精准扶贫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旅游扶贫模式的村落精准施策不同;不同旅游扶贫模式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不同;不同旅游扶贫模式对贫困户的吸纳能力不同。总体上,民族村落农户的生计资本仍然有限,旅游参与型农户的生计资本相对较好,在精准帮扶影响下,除社会资本外,传统务农型农户多种生计资本欠缺。据此提出了其生计资本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迁,其中较为显著的是大量农村家庭成员外出务工,从而带来了家庭社会关系的断裂和社会空间的分离。较男性而言,女性受到的影响更为突出。通过对河南一个扶贫车间的案例进行研究,本文发现:近几年由政府、企业和村庄社区所共建的扶贫车间,为农村妇女社会空间的再造提供了一种可能路径,但从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角度看,扶贫车间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20.
廖晓珊 《思想战线》2000,26(5):28-30
资源贫乏的少数民族山区,经济基础设施简陋,经济实力单薄,扶贫的任务非常艰巨.为实现2000年农村人口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必须采用非常措施,因为传统的扶贫措施,已被证明对最低层的贫困人口的脱贫效果甚微.因此,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启动新的扶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