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传承了邓小平同志一系列重要思想。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引用了邓小平同志有关民主与法制的一段著名论述:“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2.
《公民与法治》2009,(7):1-1
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为了法治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1978年12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1997年9月,“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成为民主法治建设一个新的里程碑。1999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11月14日,党的十六大通过了部分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增写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这段讲话 ,高度概括了我们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针 ,指明了“法治”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把握和阐释了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基本含义和基本内容 ,从而表明了党在今后领导和执政方式的基本形…  相似文献   

4.
李昭 《法学杂志》2000,(1):44-45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内涵,强调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说到底,就是要依照宪法实行社会主义法治。而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要求,就要制定出体现广大人民意志的社会主义法律,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做到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都有法可依。建立完善的社…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的法治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小平的法治观有两个理论前提:一是"人都是有缺点的",二是"新民本主义"。强调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尊重法律权威,要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公职行为首先要符合法律,即遵循合法性原则。邓小平关于监督和制约权力的观点,主要是针对这样三个方面问题指出的:一是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二是官僚主义的泛滥;三是如何保持政局稳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他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提出了如下观点;(1)加强专门的监督机关;(2)加强群众监督;(3)加强集体领导;(4)稳步地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目前中国通往法治道路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用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进一步论述了“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与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与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揭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也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方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要的是把宪法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实行依宪治国。而要实行依宪治国,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依宪治国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宪法的高度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宪法原则,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认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成为我们国家的执政党,是一百多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必然产物,没有中国…  相似文献   

8.
甄玉生 《中国司法》2004,(11):49-53
对于依法治理的客体、内容和重点,理论界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实际工作者也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有的学术文章对客体与内容分不很清,有的把内容和重点混为一谈,对依法治理实践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有必要进行澄清。一、依法治理的客体依法治理是依法治国的实践推进。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种法律和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根据对依法治国的这一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  相似文献   

10.
论后果模式与法律遵循──基于法经济分析的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律规则的后果模式直接改变经济人的成本──收益结构,使经济人不因违法而获利,不因守法而受损,从而激励经济人作出遵循法律的选择。但在实践中,后果模式的设定失当和实现障碍不能有效地改变经济人的成本──收益结构,因此有可能导致经济人作出不遵循法律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确定全党和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同时,还决定要大大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中全会以来,虽然仅仅一年半的时间,但我们在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实现国内安定团结、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一概念首次见于我们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其中写道:“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此后,党和国家一些领导同志的报告和讲话,多次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而“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又“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这就是说:民主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民主的保障。宪法,一般说,就是人民把自己争得的民主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宪政促进会上的演说中说:“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在彭真同志直接领导下,人大常委法制委员会正在和有关部门一起加紧进行立法工作。一九七九年六月召开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七项重要法律,这是党的三中全会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方针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它标志着我国法制建设进入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曾阐发了深刻的民主契约法律观 ,但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 ,却对经典作家的理论进行了“理论替换”。这种“替换” ,在实践中就加剧了权力制约的乏力和自由、权利保障的脆弱 ,有悖民主信念和法治精神 ,并对当下中国的民主和法治努力具有严重的制约作用。因此 ,要推进民主和法治进程 ,就必须克服这种理论“替换”及其不良实践后果 ,弘扬真正的民主契约法律精神 ,从而使法治秩序早日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6.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公报指出:“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必须坚决保障,任何人不得侵犯。”“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于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91,(3)
要保持政局的稳定,关键就是建设好民主政治。而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动乱和东欧国家的政治风波,使不少人对“民主”疑窦丛生,“社会主义能不能搞民主”?“民主与稳定相容吗”?等等。文章认为,社会主义离不开民主,中国的政治风波和东欧的政局剧变也不能归咎于民主。社会主义要民主,但不是西方的民主,不是搞无政府主义。那么,当前我们的民主政治从何处着手呢?文章认为主要应从加强对国家机关的监督着手,抓好三件大事:(1)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2)加强各种临督制度的法制化工作;(3)加强对法律,特别是对宪法执行情况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把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同中国的实践相结合,一生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提出“国以民为本”、“加强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依法办事”等法制思想、理念。他的法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民主法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人本法律观等法学理论、理念的渊源。学习、弘扬董必武法学思想,要坚持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廿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现在起,应当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要忠实予法律和制度,忠实于人民利益,忠实于事实真相;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公报发表到现在,刚好有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中,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和制订的法律,加上国务院颁布的有关行政法规,粗略统计,约有一百五十个左右(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有关法规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温州模式进行了再解读,认为我国虽然建立了一系列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济和法律制度,但从根本上说,还必须建立“有限政府”,建立“有限政府”与实行市场经济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建立“有限政府”必须注意克服传统官僚体制与法治的卫突;将传统思维方式形成的模糊性法律规制过渡到强有力的法律治理;同时,必须堵塞从行政主导型向法律约束型转化过程的无序与漏洞,克服过分的行政管制追成的权力垄断对经济生活的渗透,并改变因企业产权的差异而造成的法律主体地位不平等的立法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