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石启飞 《公安教育》2010,(10):47-50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人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方式向犯罪嫌疑人查问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情况的一种侦查行为。讯问犯罪嫌疑人必须严格按照我国现行的讯问制度来进行,否则容易发生侵犯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情况,甚至造成冤假错案。为了规范侦查人员的讯问行为,《公安机关执法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在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2.
警察执法观念是指导警察实践职务活动和处理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香港警队追求和养成的积极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为律师讯问在场提供条件、自觉遵守法律对讯问方式的限制、严格执行侦查权与羁押权分离等现代执法观念,赢得了社会公众的拥戴。内地警察学习借鉴香港警察现代执法观念,主要应从强化人权保障意识、树立程序优先意识、提高法律素质意识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机械性执法”是“执法不当”行为研究的细分领域,是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从制度建设角度解决“机械性执法”问题需要明确“机械性执法”行为的涵盖范畴、判定标准,找准“机械性执法”行为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组织管理角度最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是组织支持和监督双管齐下,增设专门针对“机械性执法”的模块,将“机械性执法”行为的监管纳入到日常执法监督、预警、调查、整改、培训等各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苗宏伟 《天津人大》2010,(11):30-31
在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天津市公安局武清分局紧紧抓住公安执法工作的六个“构成元素”,大力实施“2431”工程,即注重“两项建设”、建立“四项机制”、强化“三重监督”、完善“一个考评”,实现了执法工作的标准化、执法过程的程序化,执法行为的规范化和执法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市容管理局最近决定编制流动摊贩引导图,免费向社会发放。上海有关部门强调,对乱设摊问题重在引导和教育,防止执法过程中过激行为的发生。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迎奥运文明执法工作,对轻微违法要以教育为主,不能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  相似文献   

6.
执法环境的复杂性和执法行为的不规范决定了公安机关执法活动在客观上存在着风险。如何将这种风险降到最低,是当下公安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科学、准确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对降低执法风险至关重要。目前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尚未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执法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公安机关可通过对各种执法风险预警项目分析、整合、运用,对公安局各单位的执法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最终把执法风险控制到最小,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万宗瓒 《前沿》2012,(13):15-17
法律的执行可以分为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两种。在公共执法体系中,政府受制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往往会出现执法不力或怠于执法。而私人执法者因为受到利益的激励,通过发现和指控违法行为,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对违法者形成更加有效的威慑,法律执行的效果远远优于公共执法所能达到的最优状态。因此,对私人执法制度的引入和改进,既可以防止私人执法者为谋取私利而导致过度执法,又可以防止因执法不足而导致的法律威慑力降低。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执行可以分为公共执行与私人执行两种.在公共执法体系中,政府受制于社会资源的有限性,往往会出现执法不力或怠于执法.而私人执法者因为受到利益的激励,通过发现和指控违法行为,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对违法者形成更加有效的威慑,法律执行的效果远远优于公共执法所能达到的最优状态.因此,对私人执法制度的引入和改进,既可以防止私人执法者为谋取私利而导致过度执法,又可以防止因执法不足而导致的法律威慑力降低.  相似文献   

9.
陈华  李蜜  何洋 《公安研究》2014,(10):44-49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作为人类行为的内心起因,在个体行为选择上发挥着独特作用。公安执法行为事关公民权利保障和法律秩序维护,从心理动机角度研究这种行为,尤其是通过执法典型样态的解构、分析其动机构成要素的作用机制,对于规范这种行为具有实践意义。以动机研究为切入点,积极创造社会条件、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培育符合法治要求的执法观,有助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爷升堂”式的执法方式已经被永远地抛在历史的记忆中。2005年5月,中央政法委决定,在全国政法机关集中开展为期半年的“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的基础在于提高队伍素质,提高队伍素质的基础又在于强化民警培训。  相似文献   

11.
追求执法行为“零缺陷”,为有价值的举报线索开辟“绿色通道”,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系列举措,是本市检察机关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执法形象。确保公正执法提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讲的执法管理体系,涵盖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思想、执法能力建设,执法制度建设,执法行为、执法监督、执法信息化以及执法资源、执法装备等执法全过程及其与执法工作相关要素综合管理的系统体系,具有执法规范化建设基础性、系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警察的职业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职业风险高于其他职业和行业,而且具有不可避免性.[1]不规范的执法行为不仅影响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阻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进程,导致公众对警察执法的不信任和不支持,以致在执法过程中出现阻挠执法、消极抵制、袭警等严重威胁警察执法安全的行为,使得警察在执法活动中的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唯有从加强执法规范的角度出发,以健全法律法规、强调规范执法,树立正确的执法观念、提高警察自身防范能力和完善武器装备配备为切入点,提高警察执法安全防控水平,才能更好地保障警察执法权益,维护警察执法权威,确保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生命健康不受威胁.  相似文献   

14.
治安执法主体应在执法实践中注重树立服务、程序、证据、信息、策略、协作六大意识,以此促使执法人员依法正确履行职责,防止、纠正违法及不当的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保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执法规范化建设应以执法主体建设为根本,围绕端正执法思想、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推进执法信息化等环节,严格规范公安民警的执法活动,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作为一名法制民警,我想结合这几年工作经历,以江西省执法规范化建设为视角,从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两个方面入手,谈一些自己对执法规范化建设现状及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作为人类行为的内心起因,在个体行为选择上发挥着独特作用。公安执法行为事关公民权利保障和法律秩序维护,从心理动机角度研究这种行为,尤其是通过执法典型样态的解构、分析其动机构成要素的作用机制,对于规范这种行为具有实践意义。以动机研究为切入点,积极创造社会条件、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培育符合法治要求的执法观,有助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警察执法管理中强调“人性化”管理,媒体宣传中也过于突出警察的义务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忽视对警察执法权威的保护,无形中把执法警察置于无端受屈、忍辱负重的境地。人们往往能原谅一些人的违法行为,却对警察的执法产生误解。在此误导下,使警察手脚受到束缚,助长了不法分子袭警抗法的恶劣行为。警察执法被阻、被扰甚至被袭已经成为影响警察执法和社会秩序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为执法行为。无论是刑事侦查,还是治安、户政、消防、交通以及出入境管理等公安业务,都会不同程度地涉及民法的适用。物权法是规范财产关系的民事基本法律,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物权法作为民法支柱性的组成部分,公安执法中无疑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其加以适用。  相似文献   

19.
说理执法是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与行为相对人真诚交流与沟通,讲明事理,讲透法理,以保证执法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工作方式。说理执法对公安机关推行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开展说理执法,要坚持以理服人,注重说理效果,通过平等交流、坦诚沟通,清除隔阂,化解矛盾。  相似文献   

20.
朱志萍 《公安教育》2008,(3):33-34,56
近年来,公安民警在执法活动中是不是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敢不敢动真碰硬依法管理和打击,能不能替人民群众伸张正义,已经成为检验公安机关执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的执法理念指导,反映公安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暗箱操作”的诉求仍旧时有发生;但另一方面,从一些投诉、信访等案件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有的执法行为并不存在根本性的执法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