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群体极化及其心战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群体极化现象是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当网络群体成员在网上就某一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后出现意见和观点的分化、移动、集中时,网络群体极化就会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它蕴含了分裂极化,心理防护、宣传造势等心战功能。  相似文献   

2.
网络群体极化是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和途径,一些组织利用网络群体极化的途径来聚众并采取集体行动。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因素主要有:群体自身原因、政治社会事件刺激、网络的互动传播,这些因素在极化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群体思维弱智化、责任感分散及选择性接触是群体产生极化无法摆脱的因素;中国转型时期许多矛盾又为极化提供了较多的素材;在虚拟的网络传播中网民、互联网企业和一些意见领袖的推动都会促进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当前涉警案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容易引起网民的"群体极化"现象,公安机关应引起重视。涉警案件网民"群体极化"的产生有公安机关自身和网民群体两方面因素。要解决此问题,公安机关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管,进一步加强对网民理性思考的引导。  相似文献   

4.
网络时代的来临让互联网逐渐成为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网络公民参与发展迅速,完善网络条件下的公民参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公民参与在网络条件下继续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群体极化、数字鸿沟、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一些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对网络公民参与的完善和思考,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这也是推进我国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滋生网络谩骂、网络谣言和网络"群体极化"等现象,使公安机关在建设网络空间和谐警民关系中面临挑战。根据网络虚拟空间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公安机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树立以人为本意识,拉近警察与网民间的关系;完善公安机关网站建设,构建畅通的警民沟通渠道;注重网络舆情的收集与分析,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寻求媒体支持,引导网民正确认识警察群体;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引导网络主流舆论朝警民和谐方向发展;培养网民的道德素养,提高网民的理性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目前国内外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研究的现状,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分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的负面影响及其社会心理成因,以期为公安机关有效引导网络民意、加强舆论监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群体极化倾向的助推器。网络舆论给公安工作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引发严重的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公安机关要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网络监管、提高舆情研判能力、发挥"主场优势"、争抢舆论"旗帜"等方式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8.
虚拟世界中的群体极化成为一种显著的网络现象,这里选取军事论坛中的"刀口谈兵"进行个案研究。"刀口谈兵"经过有意识地正面宣传和解读国家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制造出正能量的网络公共领域场景,并逐步构建出论坛内部一个以"自干五"为主体的政治共识。在这个公共领域的政治共识构建过程中,其话题属性主要关涉军事问题,凝聚了群体的共同兴趣,而话题张力则为政治问题借助这一舆论场景完成特定政治共识的构建搭建提供了可能性。总的来看,"自干五"群体对当前中国网络政治共识的建构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与统战工作的深度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统战工作呈现出政治性、开放性、交互性、迅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统战工作还面临思想认识转变滞后、网络舆情复杂化、相关理论支撑薄弱、平台建设存在不足、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应着力从树立网络统战理念,加强与新媒体代表人士的团结和联系,加强网络统战理论研究和宣传,打造网络统战主流平台和阵地,完善协调监管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推进"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当作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互联网方兴未艾时,以手机上网为平台的"第五媒体"——手机移动互联网悄然兴起,如火如荼。手机网民中青少年群体占主体。手机互联网在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对青少年产生了异化影响,需要从培养信息免疫能力、信息技术创新思想教育、构建青少年网络家园、校园网建设"三统一"原则、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来减少或避免手机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浙江省立足互联网大省、数字经济强省和网络人士重点群体实际,积极探索网络人士重点群体统战工作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新时代做好网络人士重点群体统战工作积累了经验。当前,更好地发挥网络人士重点群体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的优势作用,应围绕健全制度机制、加强思想引领、创新工作载体、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构建网络化、社会化的网络人士重点群体大统战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网络极化现象的相关研究文献及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总结出从传播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不同角度分析网络群体极化这一现象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中国普通民众拥有了自己的话语平台.真切地感受到了言论的自由。然而.网络舆论极化现象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其中.掀起或参与网络暴力的情绪偏激的网民以青年居多。因而。有必要对网络舆论极化现象背后的德育特征与问题作一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日益普及,青年亚文化正深刻地影响着"90后"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聚集方式和交流方式,反映了"90后"青年群体的个性化特征。本文对"网络青年亚文化"做了概念界定,特指借助网络新媒体传播的青年亚文化;从网络语言、网络行为、网络事件、网络人物四方面阐释网络青年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根据对四川省部分市州的"90后"青年群体(中学生群体、中职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的调研访谈结果,分析网络青年亚文化在四川省"90后"青年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异同比较;剖析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应当从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团属网络平台,培植网络宣传队伍;加强青年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构建青年自身正确的价值体系,理性引导网络青年亚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群体分化"和"共同体认同"是互联网时代展现社会变迁与社会秩序之间张力的重要社会现象。一方面,"群体分化"是互联网时代快速社会变迁的重要表现之一,反映了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共同体的消解;另一方面,"共同体认同"又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群体凝聚和社会整合,进而成为新型社会秩序建立的重要表征。因而,在认识到群体分化现象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的基础上,需要从包括网络共同体在内的新型共同体切入来达致新型社会秩序的寻求。  相似文献   

16.
李凯林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23,(3):106-113+123+128
短视频平台中的网络暴力对网络舆论环境和社会道德共识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网络暴力治理存在着入罪标准界定分歧等治理问题。本研究以大众心理理论和数字治理为基础,分析短视频平台中的群体极化,认为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基本符合“谣言-信息茧房-道德审判”的生成路径。在谣言繁衍上,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的新形态表现为恶意引导的视频内容和恶意揣测的评论内容;在信息茧房上,网络暴力在短视频平台的新形态表现为受“信息茧房”的技术陷阱和“流量驱动”的价值导向的影响;在群体极化上,法制约束缺位的道德审判和伦理约束缺乏的情绪宣泄是群体极化出现在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原因。基于此,短视频平台中网络暴力的治理策略应包括均衡言论自由与寒蝉效应、优化算法推荐与流量限制以及健全法制约束与伦理管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年人的生活方式正受到网络的影响和改变。根据广州青年发展状况课题调查中对广州青年的互联网使用状况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广州青年互联网使用状况呈现出首次触网低龄化、上网时间增长、微信使用量增长、网络行为越来越多等特征。结合当前青年工作的实际,应有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群体青年正确使用互联网,积极引导青年建立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大力推动正面、阳光的网络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时代,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公安工作追求的理想目标,不仅要求存在于现实社会中,而且也应当包含在虚拟的网络社会里。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容易滋生网络谩骂、网络谣言和网络"群体极化"等现象,使公安机关在建设网络空间的和谐警民关系中面临挑战。因此,公安机关只有探寻引导网络舆情的有效方略,才能实现网络社会的警民和谐和现实社会的警民和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互联网+"浪潮奔涌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无限斑斓的海量信息时代;这更是一个"线上线下"都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人士作为崭新的社会群体大量涌现。正因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人士统战工作,也充分肯定网络人士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领和凝聚好新时代网络人士意见,做好他们的统战工作,必须分析其群体特征、思想状况和现实困境,可从建立"三本台账",掌握网络人士群体动态变化;开展"三类活动",提升网络人士社会责任意识;构建"三大平台",打造网络人士统战工作载体;出台"三个制度",健全网络人士统战保障机制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出现了一种圈群化、互动性的数字文化现象,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群体阶层和网络文化景观。相较于较早的虚拟社区,圈群是互联网发展路径下具有新型生存方式的网络群体,有更广的交往范畴和更快的互动频率。圈群文化是网络空间下新型社交方式和社交平台的衍生物,具有多中心、高壁垒和交互性等特点。从异托邦空间理论视域看,圈群文化在现实世界的真实空间创造出了虚幻空间,同时它也是对"中心空间"的一种反规训,是边缘群体消解主流话语的一种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