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公职人员犯罪现象日趋严重,贪污、贿赂、渎职等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有所增加,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为此,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公职人员犯罪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公职人员犯罪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贪污罪既是一种职务性犯罪,也是贪利性的财产犯罪,它对公职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破坏及其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公共财产的侵害而表现出来的。因而贪污罪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主要表现在贪污数额上,其数额大小,是衡量其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主要依据,从而也是对贪污罪处罚的主要根据。如何正确认定贪污数额关系到贪污罪与非罪,量刑轻重,至关重要。(一)贪污共同犯罪中的贪污数额认定在单独犯贪污罪的情况下,以个人贪污数额作为处罚的基准,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在共同贪污犯罪中,刑罚的适用与单独的贪污犯罪相比要复杂得多。由于贪污罪的刑罚适用是…  相似文献   

3.
证券犯罪特征的犯罪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晓光 《河北法学》2004,22(11):56-57
证券犯罪是在证券发行与交易的各个必要环节中发生的违法行为 ,同时证券犯罪还具有法定犯罪、白领犯罪、共同犯罪、贪利犯罪等特征 ,对此深入分析可以使我们在预防和惩治证券犯罪时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法学》1997,(10)
修订后的《刑法》缺陷分析这次刑法对罚金刑的修改总体上比较成功。但不少方面仍然不尽如人意。1.罚金刑适用范围仍偏窄。从宏观上说,各国无不对贪利犯罪、大多数过失犯罪和轻微故意犯罪适用罚金。修订后刑法扩大了贪利犯罪适用罚金的范围,但对过失杀人、伤害、交通肇...  相似文献   

5.
相对被剥夺感的产生,心理不平衡的加剧是贪污贿赂犯罪的心理原因;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适宜的犯罪对象、缺乏有能力的保护者使具有犯罪动机的公职人员有机可乘;在权衡利弊后,公职人员发现犯罪利大于弊,于是他们选择了犯罪而不是守法,因而犯罪是理性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袁萍 《法制与社会》2010,(35):98-9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贿赂犯罪呈现新的增长趋势,贿赂犯罪不仅侵犯了国家机关正常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而且严重的损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廉洁性。本文拟从国家公职人员自身和社会这两个方面对其实施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当前所存在的国家公职人员的犯罪的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张翠翠 《法制与社会》2013,(16):254-255
《刑法修正案八》已经废除了经济类犯罪的死刑,从目前国民对待死刑的价值评价及我国的物质条件来看,我们还不具备全面废除死刑的条件,但作为日渐增长的贪污贿赂犯罪应否适用死刑,值得我们思考。贪污贿赂犯罪本质上属于贪利性犯罪,罪犯的人身危害性较其他暴力型犯罪相对小一些。因此,本文认为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理应像经济类犯罪一样,废除死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8.
程坚毅 《法制与经济》2010,(14):46-46,4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贪污贿赂等贪利性质的职务犯罪为主要形式的腐败犯罪呈现出了滋生、蔓延的态势。职务犯罪是严重的腐败行为,也是典型的腐败形式。职务犯罪是指,依照法律、依法授权或者合同约定而承担一定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应的管理活动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背其依法应承担的义务,依照刑法具体罪行规范的规定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行为;国家公职人员不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或者利用职权牟取不法利益,妨害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损害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感,依法应受刑事处罚的行为总称。  相似文献   

9.
“严格控制公职人员犯罪适用缓刑已经迫在眉睫!”近日,一份紧急提案被送至全国政协。农工党佛山市委会徐玉发律师分析去年佛山公职人员犯罪案件材料发现,适用缓刑的比率竞高达80%,法官系统犯罪的公职人员适用缓刑的比率更高,竟然为100%。有名法院前副院长,贪贿涉案金额超过百万,最后的判决居然是“判三  相似文献   

10.
苏彩霞 《法商研究》2005,22(5):31-36
我国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基本相适应,但也存在着若干罪名欠缺、贿赂犯罪构成要件过窄、贪污、挪用犯罪对象范围过窄等缺陷。为履行国际公约义务,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内容接轨,我国惩治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增设影响力交易罪,扩大贿赂犯罪的构成要件,扩大贪污、挪用罪的犯罪对象。  相似文献   

11.
公职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本文就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以及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防范职务犯罪人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弘宁 《行政与法》2009,(9):115-117
2005年我国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但我国并没有切实地履行公约的义务,在我国《刑法》中对于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还处于立法空白状态。通过分析贿赂外国公职人员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以及梗概阐述我国《刑法》中各种贿赂犯罪,由此总结出国外先进的相关立法,采用比较的方法与我国刑法比对,总结其长处,从中发现其立法优越性.为我国设立“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单位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提供借鉴。同时,提出在我国《刑法》中应增设“单位对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的具体建议,并阐述了其法定刑的设置原则;  相似文献   

13.
国家公职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所触犯刑律也不尽相同,但其心理和行为有共性和规律可循。本文就社会环境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以及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险诈骗成为当前保险业最大威胁之一。保险诈骗犯罪具有社会危害多重性、诈骗行为隐蔽性、作案方式多样性、犯罪主体明确性、主观目的贪利性的特点。产生保险诈骗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社会因素、法律因素,也有保险业自身的行业因素。保险作骗犯罪的预防应采取有力措施,堵塞漏洞,消除各种诱发犯罪因素,把发案率降到最低点。  相似文献   

15.
论消费变迁对贿赂犯罪的影响宫晓冰本文侧重从消费角度研究公职人员产生权钱交易的思想动机,亦即从公职人员群体而不是从个别公职人员的消费变迁来探究消费这样一种社会经济行为与公职人员权钱交易的内在关系。一、公职人员的消费行为是决定其权钱交易动机的主要因素(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腐败犯罪的特点及惩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腐败犯罪的特点及惩治对策何能高腐败犯罪,即公职人员的腐败犯罪问题,可以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近年来,在我国乃至世界各个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现象均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深切关注和重视。为此,如何有效地惩治腐败就成了全球的重...  相似文献   

17.
罚金属于财产刑的一种,在我国是一种附加刑,是人民法院判处犯罪人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适用方式有选处、单处、并处及单处或并处四种,适用犯罪范围主要为破坏经济秩序罪、贪利犯罪、其他轻罪,适用主体主要为法人。  相似文献   

18.
周永坤 《法学》2006,(8):43-45
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江必新院长主张逐步削减死刑,①遭网民猛烈攻击。因为内中提到“逐步削减贪利型犯罪的死刑”,“贪利型犯罪”中当然包括了贪污受贿罪犯。主张对贪污受贿者不用死刑,这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许多人简直将江代表视为贪墨罪犯的代表或同伙,未见一人为江代表辩护。这是很可悲的———因为网民是中国文化水准较高的一族,他们尚且如此,社会一般倾向可想而知。贪污受贿这类贪墨犯罪是权力的同胞兄弟,有权力就有之,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贪墨罪如此泛滥而看不到解决之道,却并不多见。贪墨罪的泛滥导致社会…  相似文献   

19.
1、发案频繁,有窝案、串案现象发案率高是金融系统经济犯罪的主要特点。仅96年3月至6月,发生在金融系统的经济犯罪案件就达9件9人,其中有信用社主任、会计及其他工作人员挪用公款窝案;1997年度又查处了某银行工作人员贪污贿赂串案;1999年1月份就查处了某银行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2、犯罪数额大经济犯罪是在贪利性动机支配下实施的,贪婪爱财是贪利动机的延伸和扩张,表现为强烈的攫取愿望。正是这种贪婪的驱使,使得金融系统某些工作人员崇拜金钱,追求物质,堕入犯罪的深渊。3、连续犯罪、多次作案金融系统经济…  相似文献   

20.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犯罪,它包括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和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两个具体罪名。从理论与实践角度考虑,我国刑法中应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而不宜增设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受贿罪。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应置于我国刑法典分则第二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贿赂范围应扩大至财物、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