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静茹 《山西青年》2024,(5):181-183
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职业环境越来越复杂,对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提出更高要求,为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可以更好应对复杂职业环境,需要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趋势,改革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规范合理、系统化落实心理健康教学,助推学生高效、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就以心理健康教学为立足点,深入分析职业能力发展背景下高职心理健康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熊少青  梁杰华 《世纪桥》2012,(13):88-89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进行全面的考察与研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规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以下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克服现有条件束缚,实现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师的心理学学习和实践,提高教师教学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在近10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应注重课程的本体价值,快速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应采用小组讨论、团体训练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体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建设一支以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主的师资队伍,提高其教学胜任能力,实现师生良性互动和对话。  相似文献   

4.
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江汉大学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为动力,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形成了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范畴,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大班教学模式不适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要求,教学时间短,学生心理体验度低,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翻转课堂因其独有的特征契合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满足了课堂需求,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蓝墨云移动教学平台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提供了条件。借助蓝墨云平台建构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三维教学资源(网络+课堂+课外)、教学流程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三块教学内容(知识理论+深度体验+能力提升)、三种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探究+精讲提升+讨论答疑)、三维度教学评价(知识掌握程度+课程参与度+课程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各学科教师可以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注意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培养起学生相应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学科中与心理健康教育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生物学。现结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把一些具体做法呈现给大家,以求共同研究和商榷。  相似文献   

8.
以公寓为阵地,不断深化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寻求并积极拓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路径,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公寓的积极作用,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对于构建和谐的公寓生活环境、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志华 《世纪桥》2013,(3):111-112
策略是原则方法的大方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坚持恰当的教学实施策略,基于新时期高职学生心理发展新环境,立足社会化、服务城市化,以培养实际行动能力为本,是当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坚持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构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构建一套可行、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湛江师范学院实践证明,根据教育教学实际从组织上构建金字塔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多种有效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充分发掘"学校--家庭"互动模式的功能,对高职高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是有意义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加剧,高校大学生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期,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当前,我国高校已经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心理育人效果仍有待提高。文章首先阐述了心理健康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预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坚持以生为本、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创新活动形式、加强家校沟通等角度,提出了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龚晓林 《理论导报》2010,(12):53-5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念与实践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与更新。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念的重新塑造提供了理论参考。围绕积极心理学的观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在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探索,在实践层面找到与积极心理学的最佳契合点,以不断推进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6,(4)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坚持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坚持预防矫治与发展相结合、坚持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的五结合原则,以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金玲华 《世纪桥》2023,(6):66-6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呈现多样化、极端化的趋势,这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渠道多样化、优化教师队伍、明确教学目标、挖掘教学资源等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有的任课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各学科教师可以在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注意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培养起学生相应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它以心理保健、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己任,以达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为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有自己的处理心理问题的模式和方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实践活动在中国高校展开,是从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兴起的。可以把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萌生阶段,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群体以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教育为中心,尝试从不同角度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二是初步形成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学校学生工作领域,形成明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见;三是成熟阶段,以心理疏导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提出标志着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成熟;四是深化阶段,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延伸至学校教育的其他领域。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打上了浓厚的中国特点,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如它与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结合在一起,强调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过程的主导性,着眼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更高的治愈标准和更为复杂的咨询过程,形成特定的把心理问题与现实问题、思想问题等相结合的心理疏导方法等。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形成过程和特点,预示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微观心理发展向宏观社会发展的倾向,从心理发展到身体、心理、道德等全面发展的倾向,从外在作用影响向内在介入与干预的深度发展倾向,从强调方法的特定性向方法的整合性和多样发展的倾向,从与学生工作相促进的渗透式教育向相对独立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与廉政文化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是统一的。加强党员干部心理健康教育,一是要求干部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用心理学理论帮助党员干部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情感问题。  相似文献   

19.
蒲转莉 《山西青年》2022,(5):190-192
本文针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探讨重大事件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启迪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两个重要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在保留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独立的教育体系及特点的基础上,互相吸取对方的有利因素,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和有机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