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是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把人的全面解放与社会的解放、自然的解放统一起来。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把生态文明作为自觉的理念,能否形成具有健全的生态道德人格,将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重大。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不仅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理论资源,而且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指南。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从"两个文明"发展到"四个文明",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本质发展。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既相互联系,又互不包容。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四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既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人类文明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在向生态文明过渡。与人类文明形态相对应,文明的主体负载者——人也经历了自然人、道德人和经济人的发展过程。与生态文明相对应的生态人也正在逐步形成。工业文明作为人类当前的文明形态,造就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的社会生产力,把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推进到工业化时代,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形成、发展到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历史轨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诸要素可分为基本形态、具体形态和特殊形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构成文明体系的基本形态。生态文明不是人类自身范畴的文明,是一种特殊的、更高层次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文明符合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入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规律,是我们党艰苦探索的重要成果,也是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等,把我们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制度需要落实到法律层面,从立法、执法、司法、提高生态法律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几个方面发挥法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中,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无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还是对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都未给予应有的重视,甚至贬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理论的重要性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实际作用。这是导致我们在实践上不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重要原因。同时,党的十七大以来,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对生态文明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和论证,但是,至今还无人论及地理环境社会作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原理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因此,在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的背景下,重申并重新认识地理环境的社会作用,研究地理环境社会作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放在一起,形成了我国发展的“五位一体”战略格局。那么,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了党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党对因注重发展而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进行反思的结果,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要走“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显然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应主要从产业结构、科技、制度和教育四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和十七大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所理解的文明仅仅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种形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曾是我国的社会发展战略。江泽民“5.31”讲话之后,我们再次强调政治文明应该是人类文明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随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生态文明也应该成为社会大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应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体现。从理论上和实践中都在不断说明,人类社会文明是一种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在内的一种大文明或整体文明,它们分别是社会进步程度在物质方面、精神方面、政治方面和生态方面的结晶与标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共同构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是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神,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改造生态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发展成果的总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构建生态政府,强化生态管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这就要求政府职能相应由经济建设为主向公共服务为主转变,从政府的制度供给、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教育的角度转变其职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形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必须在文明观、道德观、发展观上实现根本性转变,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增强生态道德观念、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的一大贡献,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理解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在战略上自觉推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建设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以来,理论工作者对生态文明及其意义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明和论证,但至今还无人论及地理环境社会作用这一重要的哲学原理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的基本原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哲学基础和理论根据。因此,研究地理环境社会作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并从地理环境社会作用这一重要哲学原理的角度对生态文明进行哲学的诠释和解读,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生态文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自觉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作为新事物的生态文明产生和发展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观念到行动都会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建设生态文明,重构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一个方面,它的提出,为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提供了一种新视角、新境界。只有把握好生态文明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践意义,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性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才能理解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达到的理论高度,才能更加自觉地解决和谐社会发展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丁鸣  周育国 《理论前沿》2009,(23):16-18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而人类文明则体现在人的存在及其关系中。尽管我们已步入了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向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明晰与完善。历史的发展告诫人类,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作为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的价值意义日益突显出来。只有坚持社会发展的生态文明向度,人类才能走出现代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到现在的“四个文明”,这是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政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生态问题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而其核心就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丰富、发展和运用。本文从生态观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提出一些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即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生态文明建设要靠生态文化的引领和支撑。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树立新的观念,运用新的思路,创造新的环境,切实推动和保障生态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