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春秋晚期之前的诗歌由于其诗、舞、乐一体、自足性的文本形态,以及当时的历史情境,使《诗经》的意义相对较稳定,但随着周王朝的分崩离析,诗、舞、乐一体也随之解体,面对只是文字文本的《诗经》,其阐释不可避免地趋向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说。《诗经》之阐释方法也从“观志”到“逆志”发生了悄悄的变化,从而为中国古典阐释学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吴超华 《新东方》2010,(3):78-80
“经学”是一门有中国特色的“诠释学”,《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儒家的“诗教”,也是中国两千多年来文艺思想的主流,《诗经》“经”的地位确立以后,为后世对《诗经》的研究提供了广阔优越的前景,并使之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专门学问,即诗经学或诗经诠释学。  相似文献   

3.
“以德抗位”的精神在孟子以前就已在其他文献中有所体现,但在《孟子》一书中,“以德抗位”形成了独立鲜明的旗帜,孟子赋予了它新的精神内容,成为《孟子》中极为典型的特征。本文就“以德抗位”中的大丈夫人格、以德服人、侠义精神、尊贤使能等内容详细论述其在《孟子》中的体现,并且进一步探讨人性本善在养“德”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对“以德抗位”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一词,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早已出现,含义不一。曾专指帝王所在的国都。《诗经·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先爱护京都的百姓,进而安抚四方)。《孟子·公孙丑》:“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我要在国都为孟子修房子,让他教养君臣的于  相似文献   

5.
《诗经·小雅·大田》“遂及我私”及《周颂·噫嘻》“骏发尔私”的诗句,均与公田(井田)有密切的关系。孟子为了宣传他理想的王道政治,耕者有其田的主张,遂将“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诗句,设想为“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  相似文献   

6.
《诗经》风·雅·颂新论●庄严一一个“老课题”的“新诠释”正如《诗经直解》的作者陈子展所说:“两千多年来,治《诗经》者不乏大家、名家,其数量之多,又远不止千家注杜、五百家注韩。”①但对风、雅、颂的诠释,基本上未超出“二重性”的理论框架。也就是一方面从内...  相似文献   

7.
李忠伟 《前沿》2011,(2):18-20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史料汇编,其铺张扬厉、辩丽横肆的文风成为战国时期散文的代表。作为先秦典籍的参照,从中可以窥见《诗经》在战国时期的接受与传播。策士引诗既不同于《春秋》《左传》,也迥异于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诗》观念宽泛,回归到《诗经》文本内涵,形式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8.
刘会新  ;武东生 《求索》2007,(8):148-150
孟子是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宋代以来,被尊奉为亚圣,其学说与孔子的思想被合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特别是其“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千百年来对华夏民族的心灵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本文以孟子的“人道”论为核心,阐述了孟子的人生哲学,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其对当今社会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史德新 《求索》2010,(7):257-257
20世纪以来,对清代《孟子》学研究,相比对汉、唐、宋、明朝《孟子》学研究之繁荣景象,要清冷得多。迄今为止,从宏观角度研究清代《孟子》学的专论或专著甚少。令人欣慰的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大学文学院刘瑾辉先生的《清代(孟子)学研究》(2007年9月),填补了这一空缺。该著作以清代《孟子》学专著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清代《孟子》学的发展脉络,考察了清代《孟子》学研究的学术成就、特点及其学术影响。全书结构简洁,体例严谨,计26余万字。  相似文献   

10.
文敏 《思想战线》2007,33(6):121-122
孟子在以“仁”、“义”为背景的德性论体系中,通过对人伦秩序的追求,反思人类社会经济生活,论证了社会经济生活的伦理价值,是我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对经济生活进行伦理辩护,是在道义论的基础上阐述了功利行为的道德合理性。这主要体现在孟子的“恒产”论、“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理论以及薄税以富民的经济政策3个方面。这充分体现了孟子经济伦理的实践品格。(一)“恒产”论。在孟子的社会经济伦理中,最能体现其实践品格的当推“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孟子.梁惠王上》)的著名命题。这一命题和孟子的…  相似文献   

11.
《诗经》阐释中存在着两大难题 :同时期史料缺乏 ,这是《诗》学的先天缺憾 ;文本叙事的简略和非直接性产生合法解读多元的现象 ,这是因《诗》的文学性质发生的困难。史证缺乏使得对本事本义的判定由于得不到足够的凭据而众说纷纭 ,传统的诗史相证方法在释《诗》时往往遇到尴尬。在《诗经》的文学解读方面 ,对叙事方式 (赋比兴 )和章句训诂的阐释中 ,存在着两方相互牵引循环推导的现象 ,而本质上常由“意断”决定训诂 ,难以客观。《诗》学史上坚持一元解读和宽容多元解读分别体现着经学和文学的解释立场和传统解释学与现代解释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发表了沈其敬先生《法治文明高于伦理文明吗——与蒋德海先生商榷》(以下简称“沈文”)一文。本着探索与争鸣的精神,笔者不避浅陋,在此仅就沈文核心观点的立论依据提些看法。民本关民主沈文中指出,儒家伦理思想可以用“仁”来概括,儒家哲学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修已安人”四个字。人为万物之灵,人治则万物皆治,人安则天下太平。儒家思想的确可以用一个“仁”字概括。孟子也的确表达过“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沈文中也花了大量笔墨引用《伦语})、《孟子》等…  相似文献   

13.
赵勰 《创造》2002,(4):4-7
~~在古汉语中,信者,人言也,就是指人们说的话。《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已之谓信”(《孟子·尽心下》),即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甚至出现了“信人”之称,即诚实的人。先哲所以对于诚信给予了特别的反复的申明,证明在中国古代哲学价值观中,信用这个东西,小而言之是维系人际正常关系的纽带,大而言之,则是社会所以为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14.
黎汝清自传     
黎汝清 《春秋》2010,(1):56-57
我1928年2月10日出生在山东省博兴县八甲村一个中农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木匠.农忙时务农。我7岁上学,11岁时由于日寇侵入家乡而辍学。此后上了半年私塾,读完《沦语》《孟子》和半本《诗经》,平时除参加儿童团、青抗先等活动外,白日参加农业劳动.晚上教农民夜校和妇女识字班。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大雅·民芳》就有“惠此中国”的记载。但是,《诗经》中的“中国”只含有“国中”之意,不是真正指称  相似文献   

16.
任俊华 《湖湘论坛》2001,14(2):71-74
“仁以守位”是通过施仁政来守住权位。在这个问题上古往今来阐述得最生动、最深刻且又十分大胆的,要算孟子。一卷《孟子》说尽了其间的道理。然则如何以仁守位呢 ?  一曰保民。位是以民为前提的,无民则无位,故《礼记·大学》说:“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人是一切事业的根本,故保位首先必须保民。梁惠王问孟子,如何才能王天下,孟子回答十分简单:“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如何保民,孟子针对当时的情况提出了“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修其孝悌忠信”四事。其时七雄并立,国君们为了竞争的需…  相似文献   

17.
计划生育由来久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句话出自于《孟子·离娄上》。东汉的赵岐注释孟子所讲的“无后”的含义是没有后代。赵岐的解释流传至今,成了深植于中国人心中的一个结。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把孟子哲学体系划入主观唯心主义阵营。我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一) 要把握孟子哲学体系的性质,我们先来剖析一下他的“天命观”。《孟子》讲“天”共八十多次,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种含义: 一指自然之天。孟子说:“且天之生物也一本”(《滕文公上》)。义说:“天之高也,星晨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可坐而致也”(《离娄下》)。上述自然之天虽然在《孟子》中为数不多,却集中地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历程中,孟子提出的“以意逆志”论,对后世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发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孟子·万章冲,孟子指出:“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他主张鉴赏或评论文学作品,不应割裂辞句,或拘泥于字面意义而歪曲诗的本义,而应从整体上来体会和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孟子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第一次建构起了鉴赏论和批评论的骨架。然而,对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后世人的理解部分歧很大,焦点集中在对“意”与“志”关系的解释上:“意’倒底是“说诗者”的意,还是“作诗者”的意?“以意…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的考试主要是面试.国君是面试官。《孟子》记录了孟子本人去各国找工作的全过程。他靠跟各国国君聊天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孟子曾经把面试官直接挤兑得说出了“寡人有疾,寡人好色”,还曾经弄得“王顾左右而言他”.可见他的口才极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