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住房发展的"GDP"主义和住房保障的"救济"主义,不仅使我国城市住房供应结构严重失调、住房需求快速增长,而且导致城市住房发展面临困境。只有基于底线公平,构建新型的城市基本住房制度,才能抑制人们非适度、非理性的住房消费和住房投资行为,缓解城市住房供求不平衡矛盾,促成住房政策公共性的理性回归,使城市住房建设步入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朱晶  左楠 《理论探讨》2015,(2):78-81
2007年我国首次将农民工纳入公积金住房保障体系,意图通过构建公积金制度改善农民工的居住环境。政策执行几年来,农民工"候鸟式"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工公积金制度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基于农民工商品房购买行为视角,运用实证数据分析农民工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效果。研究结论表明:住房公积金能增强农民工的支付能力和融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工的住房条件,制度、雇主特征和农民工自身对住房公积金的存缴皆有显著影响。针对现行农民工公积金制度的运行症结,从制度设计、企业存缴主体、农民工自身等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共租赁住房是我国新推出的保障性住房形式,是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住房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机制对提高我国保障性住房实施效果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针对昆明市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审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保障性住房运行现状,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在公共租赁住房准入资格审核方面的政策措施,探析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可负担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包括澳大利亚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一般而言,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可负担住房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可持续发展意味着要发展紧凑型城市,而紧凑发展的成本要高于低密度住房开发.可负担住房的很多目标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密切联系的,许多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同样有助于提高住房的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介于城市居民与乡村农民之间的社会特殊群体"农民工"能否融入到其所服务的城市中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市之一的哈尔滨,制造业农民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通过从经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对哈尔滨市制造业农民工城市适应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制造业农民工城市适应状况的特点和制约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生活条件差、就业服务缺失、社会保障程度低、归属感不明确和自卑心理过重。促进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思路和对策在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和发展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6.
黄志强  罗林 《学理论》2009,(9):105-106
身份认同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尺度。我们通过分析广西南宁万秀村农民工的工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工伤保险、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社会歧视等问题,探索其在职业、学历和阅历、心理和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成因,以此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主要措施,以增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住房市场存在房价过高、居民住房负担过重、投机严重等问题的根源在于,多年来住房体制改革中片面强调住房的商品化、市场化属性,忽视了住房的必需性、耐久性、高值性、保值增值性等属性.尽管住房商品性决定了我国住房改革市场化的基本方向,但必须防止矫枉过正而无视住房的其他属性.应通过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控制房价、改善住房供应结构、抑制房地产投资需求、鼓励住房梯度消费等途径进一步推动住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新生代外来工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形成的新兴劳动群体;现在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住宿条件简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住房的必要性,因此要采取措施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9.
构建住房公积金专业银行完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住房金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该制度的种种弊端已阻碍了我国住房金融事业的发展,同时潜在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也不容忽视。借鉴德国住房银行成功经验,改革我国现有住房公积金制度,将现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改制为"住房公积金专业银行",同时行使政策和商业职能。这样将解决现有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制度问题、公平问题,促进住房组合贷款发展,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大大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  相似文献   

10.
廉租住房保障之实物配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政府住房保障基础的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房源短缺、资金不足、保障方式不尽合理、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保障对象退出难等问题,这就难以充分发挥该制度的住房保障作用。为切实改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迫切需要加大有关实物配租的法律调控力度,以消解困境,推进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1.
丁静 《理论导刊》2012,(4):68-70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区别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显著特征:年龄轻、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市民化意愿及市民化能力相对较强,其市民化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助于促进我国内需可持续增长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由于制度障碍,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仍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加快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改革,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能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住房不仅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基本人权所需。以保障公民住房权作为国家住房政策的制定依据,既是履行国家义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国家住房政策效力、避免住房政策出现偏误或波动的可靠法则。住房政策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福利政策。我国住房领域存在的许多问题,本质上是由于当前住房政策只看到了住房的商品属性而忽略了住房的社会权利属性造成的。重建住房政策的公民住房权之基础,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水平,也有助于解决我国住房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些体制性和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帆 《学理论》2015,(6):7-8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是国务院为了加强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维护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城镇住房建设,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而制定的条例。围绕《条例》所制定的住房公积金政策推动了中国住房分配制度的货币化改革和体制转换,发挥着政策性住房金融功能和住房保障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住房公积金政策逐渐暴露出政策覆盖面有限、资金使用效率低、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迫切需要从明确住房公积金政策定位、规范住房公积金政策规定和完善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三方面着手,对《条例》进行重新修订。  相似文献   

14.
田军 《党政论坛》2012,(19):36-38
近几年来,在中央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涮控下,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气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租赁住房正是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完善中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种创新实践,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突破。完善公共租赁房制度与政策,确保公共租赁房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使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众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受益者。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保障制度是国家为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所作出的制度安排。保障住房是由政府提供的适合中低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它在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实现公民住房权、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存在着管理效益低下、供给不足、受益主体错位等问题,必须在拓展房源渠道、完善分配制度、健全退出机制等方面,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群体城市农民工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前城市农民工进城后的现状与问题,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居住地封闭管理、聘用单位与居住地双重管理、社区化管理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四种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对云南、深圳、北部湾、青岛管理模式创新的探索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期的农民工住房问题——一种政策过程的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政策过程的视角论述农民工住房问题纳入国家政策层面的可行性,可为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提供政策方向。本文从杜布林冲突的系统分析模型出发,建构“黑匣子”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并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政府分权理论等,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检验政策方案。通过政策输入过程分析,识别形成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实质因素,并分析农民工住房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实践约束条件。通过对政策执行约束条件的分析得出:农民工住房政策的逻辑起点不是农民工住房质量,而是附加在户籍制上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研究认为农民工住房问题本身无法作为良好的政策问题纳入中央政府决策范围。建立农民工住房保障体系并允许农民工有条件地享受城市住房保障政策,或直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都不是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的最优政策,但前者作为渐进的决策途径,还是有助于缓解社会转型矛盾的;政府应当制定改革户籍制的长远目标,并在此框架下坚持改革和创新,逐步实现住房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主体,如何解决其住房保障问题成为社会难点。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为视角,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素作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保障模式的评价指标,对比四种住房保障模式的优缺点,得出并轨模式——公共租赁住房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住房服务均等化最优路径。但是我国公租房供给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该调整政策思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稳定可靠的住房保障,从而有效促进其市民化。  相似文献   

19.
都江堰市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经验与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市是汶川特大地震城市受灾最严重的地区,其城镇住房重建面临房屋产权关系复杂、利益诉求多样、重建资金不足且贷款难、重建选址与规划难等诸多难题。该市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了一套城镇住房重建的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市级主要领导包片区、市级分管领导包社区、市级部门包街区的工作体系,展开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九大攻坚战。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主导重建与居民主导自建两大类、共计十二种成功有效的城镇住房重建模式。其经验教训,为我国其他城市的灾后重建,为探索我国转型期和实施《物权法》背景下的城乡规划管理过程中民权、物权的保障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敏 《团结》2007,(2):42-43
自1999年4月国务院发布并施行《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已逐步在全国建立发展起来,成为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