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政报》2015,(2):26-27
<正>津国土房资〔2014〕292号各区、县国土分局,滨海新区规划国土局,各有关单位:为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74号),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对用地预审工作的认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土地管理法》确立  相似文献   

2.
学习心理学知识,研究和掌握人犯的心理状态,对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预审效果至关重要。从一九八一年以来,在局党委的支持下,我们订购了《司法心理学概论》、《犯罪心理学》、《普通心理学》、《犯罪心理与矫正》、《外国犯罪资料研究专辑》、《法学内参》、《犯罪心理研究》等一批书籍和杂志,利用工作之余,结合办案进行研究学习,使预审水平明显提高。本文谈谈我们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预审工作的一些休会。一、运用“意识、心理与活动统一”的原理,捕捉人犯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和公安部第十三局将于一九八五年四月联合召开全国预审学术讨论会。会议目的在于交流预审工作经验,活跃学术讨论气氛,提高预审学研究水平,并为筹建预审学研究会和出版《预审论文集》做准备。这次会议的征文参考课题有:预审学的学科体系及理论基础;我国现行预审制度和预审工作的改革;世界各国预审制度的比较;预审工作方针、任务、原则的研  相似文献   

4.
宫雪主编的《预审学术论文集》即将由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由第一次全国公安预审学术讨论会上宣谈的论文辑成的。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对社会主义中国公安预审工作的广阔领域,展开了比较系统的科学研究和广泛深入的探讨。《预审学术论文集》读后使人赏心悦目、印象深刻的有三点:第一,特点突出。公安预审学是公安科学的一个分支。《预审学术论文集》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它以正确的观点、翔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流畅的语言,着重阐明社会主义中国公安预审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和原则,反映社会主义中国公安预审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揭示社会主义中国公安预审工作的规律。同时,这部书里为每篇论文,都语出有源、繁简适中,由实际工作经验升华到学术探索,以求实、自强、进取和创新的时代精神,来体现  相似文献   

5.
自1931年12月至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革命根据地建立的预审制度,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时期:(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初创时期.设置了预审的机构与人员,规定了预审的职权与任务以及预审人员的条件,提出了预审工作规则.(二)抗日战争时期是发展时期.预审机构有多种称谓,进一步明确了预审的任务,制定了《审讯工作基本条例》,提出了预审的工作方针与原则,对预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认真总结预审办案经验,开展了预审学术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三)解放战争时期是变化时期.预审机构出现了“侦审合一”与“政刑公开”的组织形式,颁发了《审讯守则》,继续探索预审办案的新路子,预审理论研究持续进行.本文阐述的是第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公安机关整体办案的效率,使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动态治安的需要,市公安局党委经过充分调查论证,对原实行的“预审工作的范围,由拘留、逮捕人犯开始”(《公安部预审工作规则》第三条)的预审受案范围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预审工作由收容审查(以下简称收审)开始”的新的预审受案范围制度。通过二年多的实践探索,证明这一改革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拨乱反正,总结“文化大革命”破坏法制、践踏法律的历史教训,使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1979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为保障预审部门正确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公安部召开了第三次全国预审工作会  相似文献   

8.
预审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和对有关知情人进行调查的一项专门工作,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环节之一。 自1980年《刑法》、《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各地预审部门在两法内容的规范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预审作为刑事诉讼活动的程序之一,在我国刑事诉讼活动中施行了多年。随着刑侦体制的改革,“侦审一体化”的实行,要不要设置预审程序,如何设置预审程序,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从我国预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以及国外预审程序的设置情况看,预审程序设置在审判阶段并由人民法院独立行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在预审办案中,经常遇到一些疑难复杂案件,久审不决导致对被告人的超期羁押,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被告人的合法权益。随着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国家赔偿法》即将实施,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并形成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对策,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江苏预审办案工作的实践,就预审中疑难案件的特点、成因及对策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的实践模索和完善,江苏省如东县已建成了一套比较完备、具有本县特色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体系。 1996年,如东县制定了“预审制”,明确规定,预审必须在入党材料齐备以后,填写《入党志愿书》之前进行,把住了党员工作的  相似文献   

12.
预审科是公安机关的职能部门,也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执法单位。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在看守所、拘役所的工作中,在打击、惩罚、教育改造犯罪中,预审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预审科作为公安机关的职能部门,怎样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作用,是亟待研究的一大课题。在此,笔者就七年的实践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3.
读了马进保老师的《论预审》一文(以下简称文章,详见《公安大学学报》1990年第六期)很受启发,但对文章中先预审后侦查的观点不敢苟同,特此与马老师商榷。文章第二部分有这样一段话:“根据我国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实践,侦查和预审的程序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先侦查后预审;二是边侦查边预审;三是先预审后侦查。”笔者认为先预审后侦查的提法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4.
本科《预审学》的系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山城 《公安教育》2009,(7):69-70,74
如何把《预审学》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湖北警宫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公安专业本科的学生,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笔者围绕本科《预审学》教材的内容,对课堂教学、训练教学、拓展教学、教学考核等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公安机关为了履行好法律赋予的职责,办理刑事案件通常分为侦查和预审两个阶段进行。侦查和预审活动的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为了查明犯罪,打击犯罪,但它们的工作职责不同,斗争的形式、条件和方式也不  相似文献   

16.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为加强土地管理,控制建设用地总量,解决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工作中存在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把关不严、脱离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选址(立项)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就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管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的法定程序,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是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  相似文献   

17.
《公安大学学报》1987年第1期的“预审专题讲座”专栏里,刊载了周叶谦同志的第一讲的第一部分《各国预审制度的比较》一文(以下简称周文)。周文一开始就讲到:“我国的预审是指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即在经检察院批准、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以后,由预审人员进行的讯问。目的是通过讯问进一步搜集证据,以查清一切犯罪事实和线索,查明案件全部情况。大部分刑事案件的预审由  相似文献   

18.
由于受“各种因素”和“多种观念”的影响,预审工作在办案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本文拟对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存在着“一人办案三自一包”的问题,应当坚持“二人办案制度,牢牢掌握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91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讯问的时候,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公安部也多次强调:“预审必须坚持,审一记的二人办案制度。”对于预审办案的这一法律规定,有相当数量的基层办案部门,在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下,没有依照法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常熟市政协积极创新提案工作方式,通过出台工作条例、实施预审制度、加强协调指导、制定奖励办法、实施网上运行等手段,探索形成了提案征集、提案预审、市长领办、主席督办、部门会办、"回头看"、满意度测评、编发《提案办理专报》、提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预审理论研究中,对预审概念的表述主要有两种:其一,“预审,是在刑事诉讼中,预审部门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揭露和证实犯罪,依法对被告人进行讯问和调查的活动及其有关的制度规定。”(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版《预审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