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据报道,为治理懒政庸政,贵州省黔西南州从去年开始尝试推出"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至今年2月已有1334名不胜任干部被召回,其中包括处级干部59名。基于地方试点经验,中组部也已着手开始系统研究"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制度。据黔西南州人社局官网显示,2014年10月20日,该局首批6名被召回干部的培  相似文献   

2.
韩强 《观察与思考》2016,(7):97-105
2013年以来,贵州省黔西南州委面对部分干部作风漂浮、不思进取问题,坚持从严管党治吏,"向惰政宣战、向惰政问责",探索实施了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们通过发布系列文件明确召回标准,规范召回办法,严格召回程序,突出教育培训,做好干部安置,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对为官不为干部形成了震慑,促进了干部干事创业局面的形成,初步实现了干部队伍能上能下,基本做到了党员群众满意。他们的做法给予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包括要勇于探索解决干部为官不为痼疾,进一步完善治理干部为官不为的制度体系,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把解决为官不为和鼓励干部干事创业结合起来,制度创新要着眼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评价机制等等。我们应该研究借鉴和推广他们的经验,全面开创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正>宛政办[2015]8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5年8月28日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和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安排,市政府决定,结合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三查三保"活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懒政怠政、为官不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实  相似文献   

4.
麦加 《创造》2015,(7):66-67
<正>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聚焦整治为官不为,能够带动干部作风全面转变提升。"八项规定一出,干事没了好处""干事是大家的,出事是自己的,宁可不干事,也要不出事"……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针对当前少数干部中出现庸官懒政、为官不为苗头,云南昆明市委组织部近期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治理为官不为,是昆明首个整治"为官不为"的制度,按规定建立昆明市  相似文献   

5.
查摆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就必须要求全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当前,在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领域,党和政府如何治理工作不力、为官不为、懒政怠政,如何克服公务员不作为,如何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群众》2015,(9)
<正>随着党纪法规的约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各级党员干部作风明显好转,但一些干部开始发出为官不易的感慨,进而产生了为官不为的懒政思想,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思想,严重妨碍了工作进展,影响了干部形象,也损害了群众利益。曾国藩在《治心经》中说:"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荀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者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通俗地说,也就  相似文献   

7.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缺乏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甚至出现怠政、懒政和庸政等消极不良现象,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仍较为突出。新时代新征程要有效整治党员、干部精神状态与工作作风存在的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弘扬与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持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相似文献   

8.
"舒适地带"思维消磨了老少边穷地区干部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激情;容易造成老少边穷地区的懒政、怠政、庸政;带坏了老少边穷地区的风气,使青年干部丧失了忧患意识,不利于青年干部的成长。为克服这种现象,必须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和毅力进行治理,出台相应的政策和法律,鼓励干部到老少边穷地区去建功立业,施展才干。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着精神空虚、道德素质低下的情况,引致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为官不为、怠政懒政等现象。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敢于面对自身问题的勇气,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一些经典论述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部分干部人格塑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贯彻实施,党风和廉政建设深入推进,一些干部对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新常态不太适应,大发"为官不易"的感叹,更有甚者"为官不为",做"太平官""混混官"。"为官不为"者习惯于"懒庸散浮拖",虽然不像贪官那样令人深恶痛绝,但任其蔓延下去,必然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极大损害。干部"为官不为"主要归因于其理想信念淡薄,党性党风不正,缺乏担当精神,"不想为";理论  相似文献   

11.
巴依 《前进》2014,(7):58-58
<正>时下,一些领导干部时常私下抱怨现在"当官难了",开始变得"官不聊生"了。这话多少有些矫情,或许是当惯了"官老爷",便忘了当公仆的本分,心里难免泛酸。看来,叫"苦"的干部,更应先补补课。清廉乃干部之魂,勤政是公仆之本。任何"为官不易"的论调,任何"为官不为"的行径,实质上都与党的宗旨观念、法律规章背道而驰。现在觉得"为官不易",大概是因为过去高高在上"为官太易",在整风肃纪的大势下,取消了那些本不该享有的待遇,消除了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做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紧盯"四风"彻底整改,分层分类解决重点问题,推进专项整治不留"死角",坚决纠正"为官不为"不良作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重拳"打虎灭蝇",同时下大气力纠正"四风"问题,特别是纠正"为官不为"这股歪风。在笔者看来,纠正"为官不为",不亚于"打虎灭蝇"。  相似文献   

13.
<正>"为官避事平生耻",领导干部的职务就意味着责任担当。"三严三实"直指为人为政的根本,切中干事创业的要害,是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新要求,是领导干部为官履职必不可少的"必修课",是检验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心及工作能力的"标准"。践行"三严三实"就应牢记责任担当,始终做到心中有责,明责担责尽责。要知责明责,强化"思为"之责。"为官不为""庸官懒政"是"四风"之弊的表现,是宗旨意识、担当意识的缺失,是政绩观、事业观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5,(9)
<正>"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新近出台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首次对干部"能上能下"做出专项规定,剑指干部制度多年存在的能上不能下的积弊,这对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规定》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的重要突破《规定》破解了干部能上不能下长期积弊。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14,(12):84-84
<正>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指出:"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败,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现实生活中,面对反腐败和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把"不干事"作为"不出事"的应对之策。我个人认为,"贪污受贿"是腐败,"为官不为"的"懒政"也是一种腐败,甚至可以说这种腐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损害一点不亚于其它腐败。对于领导干部"懒政"现象,老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6,(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当前,有些干部认为管得太严了,产生"官不聊生"的矫情,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甚至滋生"为官不为"的懈怠。这一现象说明,有些干部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5,(3)
<正>"为官不易"从而"为官不为",是思想庸俗、境界不高、纪律涣散、不敢担当的表现,与党员干部应有的品德格格不入,与岗位职责背道而驰,也是党纪党风要求所不允许的。避免"为官不为"现象,关键在于教育引导、从严管理,让广大党员干部愿为、想为、不敢不为。校正理想信念的坐标,让干部"愿为"。一要深入开展经常性教育,组织广大干部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  相似文献   

18.
基层干部拒绝被提拔的主要负面心态表现为庸政懒政、不想作为,顾忌问责、不敢担当,挑肥拣瘦、计较得失与包藏祸心、"逆向腐败"几种,问题产生的根源既可能基于思想、信念或利益权衡等个体因素,也可能是未能有效贯彻执行党政干部选任制度所致,需要基层组织部门积极应对,适应新时代选拔任用"好干部"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祖言 《今日浙江》2014,(18):44-44
正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省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个别干部产生了"为官不易"的心态,出现了不做事、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现象。省委书记夏宝龙近日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上强调,要引导干部勇当战士、不当"绅士",建设过得硬打胜仗的"好队伍"。根治"为官不为"现象,就要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激励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     
正如果没有伤筋动骨、触动利益和灵魂,培训岂不成了"休假式治疗"?——从2015年开始,贵州省黔西南州开始尝试"不胜任现职干部召回管理制度",截至2016年2月,已有1334名干部被召回。《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干部召回后的培训不应只限于军训、看电影、感受传统革命精神没有把公众当评委,而是当做自己"晒成绩"的粉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