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是现代社会中许多专家学者所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基于传统的攻击行为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结合现代学者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剖析了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与其不良的社会认知因素(意图知觉、结果价值)、人格因素及消极的社会化动因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矫治措施,这对于抑制青少年暴力攻击行为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同伴关系、嫉妒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同伴关系量表、中学生校园欺凌行为量表、自我报告嫉妒量表对724名初中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同伴关系、嫉妒、校园欺凌行为之间两两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显著正向预测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2)嫉妒在同伴关系与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证实同伴关系对初中女生校园欺凌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嫉妒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认知行为的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为此,本文对国外青少年认知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发现如下特征:治疗有效性的持续争论;整合模式的盛行;专业关系的重构;证据为本的实践为主;社会建构主义的兴起.了解国外研究的进展情况对于中国的青少年研究无疑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问题行为一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既不利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也对社会和他人产生不良的影响。传统的解决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有必要尝试从抗逆力角度来重新解读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并以全新的角度探索对问题行为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5.
王明 《青年探索》2014,(1):20-26
为了研究边缘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我们通过对北京社区闲散青少年采用优势视角理念,运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研究方法,具体探寻他们在接受社工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的同时是如何参与社会服务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优势”行为得以强化,同时他们对“问题”行为的认知和观念发生转变,自我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社会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6.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 张璐斐、吴培冠/社会心理研究.2 001,(2). 提要:在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相关关系,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则不显著。本文在调查结果的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边缘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我们通过对北京社区闲散青少年采用优势视角理念,运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研究方法,具体探寻他们在接受社工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的同时是如何参与社会服务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优势"行为得以强化,同时他们对"问题"行为的认知和观念发生转变,自我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社会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偏差行为与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基于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对广州青少年的一项问卷抽样调查上,结果发现,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与来自家庭、同伴、教师的社会支持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这个结论将为今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提出一个有力可靠的解决途径,从而努力为年轻一代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焦虑症是青少年人群中的一种心理疾患,它会导致青少年的一系列身、心问题和行为问题,影响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发展、并降低青少年的生存质量。焦虑症与青少年的恐惧感觉、紧张情绪、思维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而预防青少年焦虑症,则必须从儿童时期抓起,强化对这一人群的心理关怀和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10.
分析青少年群体身份认知、群体社会认知与组织认同意识的相互关系发现,青少年组织认同还处于萌芽阶段。培育青少年组织认同意识,可通过构建群体身份培育体系,以发展青少年群体身份认同意识;构建青少年社会化发展培育体系,以发展青少年群体社会认同意识;构建青少年的同伴教育体系,以打牢组织认同意识培养的潜在基础;建立活动化教育策略体系,以丰富青少年组织认同过程体验。  相似文献   

11.
张珺 《中国青年研究》2020,(5):114-118,106
当前,全球近五分之一的青少年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青少年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心理健康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关系及青少年心理成长阶段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服务供给等方面来建立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相较在校学生样本,我国正在服刑的青少年犯具有其显著的样本群体特征,尤其是日常行为具有明显的反规范和不良性表征。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尤为重要。家庭功能、亲子关系、社区环境、同伴关系与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影响甚为深远。整体上看,相较普通学生,青少年犯的家庭功能较为欠缺、与双亲关系较差、社区周边环境一般、对同伴信任度较低、学校对其教育成效也较弱;此外,青少年犯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度偏低。在犯罪模式上,青少年犯罪也具有典型特征,如偏好抢劫犯罪、偏好共同犯罪、偏好街头作案等。在司法处遇上,司法机关对青少年犯的刑罚适用普遍倾向于轻缓化,但青少年犯的矫治成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主体间的平等是一种虚拟的平等,网络主体间实质存在着网际不对称关系。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与网际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网际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约束,降低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青少年选择网络道德失范形成激励。不同的网际不对称关系诱发不同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从“内教”和“外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优化网络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主体间的平等是一种虚拟的平等,网络主体间实质存在着网际不对称关系。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与网际不对称关系有着内在联系。网际不对称关系弱化了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约束,降低了网络道德失范的实施成本,从而对品性不良青少年选择网络道德失范形成激励。不同的网际不对称关系诱发不同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必须从“内教”和“外控”两方面着手,才能遏制和减少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优化网络运行秩序。  相似文献   

15.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行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家庭结构完整性与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14学年以及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为基础,基于OL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生活在结构缺失家庭中的农村青少年相比,结构完整家庭中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率显著较低;家庭结构通过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两条亲子关系路径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父母监督以及父母对子女的信心等亲子互动显著正相关,而与家庭经济状况并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揭示了亲子互动的重要意义,从微观的为人父母层面和宏观的公共政策层面都对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许珍芳 《桂海论丛》2006,22(3):2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和谐,关键是通过认知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干预或消解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以及通过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在社会心理认知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越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社会问题。本文从社会、家庭、学校以及青少年自身的不良个性特征入手,分析了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成因,并试图从教育层面尤其是学校德育入手,寻求预防和减少这一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的同伴关系是指同龄人由于共同的兴趣、需要、态度等而自发形成的彼此在心理上的相互关系。事实上,同伴关系在小学、幼儿期就已存在,但在青少年时期,同伴关系有了新的内容。进入初中以后,由于“自我意识”、“成人感”都有所增强,青少年更乐于和同龄人交往,寻找志趣相投的伙伴。这个时期是一个人交友愿望最强、交友最多的时期。由于青少年更乐于和同龄人交往,寻找志趣相投的伙伴,因此对他们来说,同龄伙伴的影响已经超过了成人对他们的影响。一份问卷调查表明:当青少年受委屈时,有46%的学生习惯于闷在心里,38%的学生会告诉好朋友,而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周围不良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个不同层面全面分析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社会原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观因素进行了深刻剖析,最后从加强道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净化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从而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问题做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要求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综合治理工程,对青少年进行广泛的权益保护、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关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整体素质、道德修养和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他们热爱祖国、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但也应该看到,近年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给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社会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社会商品化环境在青少年道德观念形成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有的孩子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使一些青少年的价值观深受感染。在一些青少年身上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