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对以理性人假设为基础、以个人自决权为核心的现行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框架提出了挑战,现行信息法律保护已陷入利益平衡困境、信息决策困境和系统性困境。归根结底,这些困境的出现源于现行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框架采取的静态化个人本位保护理念,它与大数据背景下新兴的场景化社会本位保护理念存在错位。在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应当从侧重个人本位转向侧重社会本位,从侧重个人利益导向转向公共利益导向,最终实现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人格利益的充分维护。  相似文献   

2.
个人信息的法学证成:两种价值维度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求索》2011,(12):161-163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个人信息屡遭泄漏已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与困扰,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研究已成当前法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个人信息的法律性质界定是解决该课题的基础性研究。本文通过对个人信息的精神价值维度与财产价值维度的分析,证成了个人信息归属于人格权客体的法学性质。我们的研究认为,从法学上讲,个人信息承载了社会个体的精神利益与财产利益,它是社会个体精神价值维度与财产价值维度的辩证统一,相信这一研究结论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我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人信息遭侵害现象。信息权属和信息交易属于民事关系,属于传统私法领域的范畴,但面对日益增多的个人信息侵害案例,我国却没有从统一的私法保护上来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为此,面对新的发展形势,要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我国需要对个人信息进行私法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4.
作为做出行政行为或裁决的先决程序,行政机关通过行政调查这一合法化的手段可以掌握大量行政相对人的个人信息。在信息能够创造更大价值的现代社会中,个人信息被丢失、滥用、泄露已经成为了一种信息公害,甚至为了部门利益,行政机关把对于个人信息的侵害当成是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侵害权的行使。本文将从保护基本人权的角度出发,对行政调查中个人信息保护进行初步探索,以期有益于行政调查中个人信息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张斌 《北京观察》2014,(12):53-53
正信息是符号,也是财产。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人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个人信息权作为重要的公民权利内容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快速增加,特别是网上金融交易和网上购物的实现,带来大量个人信息的流动,非法收集、利用、公开个人信息的案件也随之出现,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许多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规和标准,目前国际组织、机构和有关国家建立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有:欧盟理事会《有关个人数据自动化处理的个人保护协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侦查机关在搜集案件线索中开始利用各种数据信息,但同时也存在侵犯、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的法律风险。作为公民个人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是保护者,侦查机关应采取合理的方式使用侦查过程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自觉接受内外部的法律监督,以切实维护公民利益与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7.
如果人们普遍对个人信息没有安全感,必然会本能地拒绝任何信息处理或者提供虚假信息,结果反而是制约了信息的正常流动。因此,个人信息保护的问题,不只涉及个人,还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不利个人信息是指对公民人格利益产生不利影响的个人信息,如犯罪纪录、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纪录等.这类信息是否属于个人隐私,应否受到法律保护以及如何保护在理论上存有争议.探讨这一问题对于保护特定群体的人格利益和建立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疫情防控中政府信息公开与个人信息保护衡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政府及时全面地披露疫情信息,不仅推动了抗击疫情工作开展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还能及时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疫情防控。但是,疫情信息公开也意味着公民个人隐私信息存在暴露的风险。基于公共利益满足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利益权衡,公民需要适当让渡其个人信息,但应以公民隐私权为边界,并以对个人信息的去识别化处理为前提。政府在对个人信息去识别化处理的过程中,应当评估个人信息在具体场景中的使用所可能引发的隐私风险,坚持信息数据利用的最小化原则,阻却个人信息再可识别的可能性。同时,应当加强政府对信息采集、传输存储以及披露利用等环节的安全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个人信息侵权的非法产业链条一方面严重侵犯了公民对个人信息的所有权,另一方面严重侵犯了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泛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技术性、隐蔽性、无地域性、侵权行为的多样性及后果的严重性,要求社会必须加快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是打击个人信息侵权行为的迫切需要,是公民信息自由权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和谐社会权利有序化的必然选择,是个人信息有序流动的安全保障,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的内涵所在。因此,必须制定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相似文献   

11.
<正>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现在还只是一种设想和学者的研究。但从法律上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在一个文明开放的社会确实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信息革命带来的信息传播手段的发达,这个问题已经变得更具有现实意义。个人信息,是指同某个自然人相关的各种方式的记录和评价。有已经公开的,有没有公开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自己期望和愿意公开的,也有自己保密和不愿意公开的;有已经进入官方档案和服务机构档案的,也有尚处于个人本人持有的。个人信息之所以同人权能够挂上钩,是因为信息涉及到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评价。比如一个人的家庭电话,如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邮政局的通知,2015年11月1日快递实名收寄制开始试行。快递实名收寄制的推行一直在业内饱受争议,尤以快递实名收寄制带来的用户个人信息保护难度上升,容易造成信息泄露为争议的焦点。快递用户个人信息具有可识别性、价值性、可分离性的特点。快递实名收寄制旨在通过对快递用户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处理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但该制度的实施也有可能使个人信息主体的权益受到侵害和威胁,产生利益冲突。因此,为了维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法律也亟须加强对用户个人信息的保护,即告知后征得快递用户同意,采用最少征集信息的标准,严格限制信息的使用目的,并构建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离不开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利用,但是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现状令人堪忧,个人信息得不到有效保护。为此,可以从比较法角度考察美国、欧盟、德国的立法经验,从而总结共性并立足于本土法律文化进行创新发展。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保护,需要构建个人信息保护的利益平衡机制、对个人信息进行区分保护以及强化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我国当前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问题是利益结构的变化。当前的利益格局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执政党要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必须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上海》2013,(3):62-62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实施。标准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个人信息分为个人一股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并提出默许同意和明示同意的概念。对于个人一股信息的处理可以建立在默许同意的基础上,只要个人信息主体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便可收集和利用。对于个人敏感信息,则需要建立在明示同意的基础上,在收集和利用之前,必须首先获得个人信息主体明确的授权。  相似文献   

16.
裁判文书的公开使得大量个人信息被公开到互联网络中,必然吸引相关企业对其进行充分地挖掘与利用,不可避免地对诉讼当事人的隐私权造成侵害.在大数据时代,每一种处理信息的方式都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为特点和影响范围,动态平衡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利用.国家机关需在法定职责范围内谨慎公开个人信息,信息主体也需要容忍社会在合法合理范围内对个人信息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2021年8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8.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是犯罪学中的概念,以刑法规范为核心,拓展到所有危害程度达到行政法评价程度的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具体可表现为擅自披露、擅自提供、非法买卖、超目的使用和冒用公民个人信息等行为方式。①个人信息保护是一个世界性课题与难题,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广,公民的个人信息泄露已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顽疾之一,形成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事关人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秩序,必须建立起多元主体参与的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防控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它能够促进经济变革、造福社会,但如果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将会损害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大数据时代对隐私权和信息权的保护带来了新的冲击。大数据时代下,对于侵犯隐私权和信息权的行为,可补充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在特定情形下,也可适用惩罚性赔偿。  相似文献   

20.
刘薇 《人民论坛》2015,(5):110-112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使个人隐私面临新的挑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个人信息所遭受的侵害愈加严重,这不仅给人们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损失,而且也与保护个人权益的法治精神相违背。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快网络化时代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的立法工作,通过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而完善网络化背景下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制工作,此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