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声》2017,(20)
正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  相似文献   

2.
纵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兴衰进退,无不与用人息息相关。任贤则兴,用佞则衰;得人才者昌,失人才者亡。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人才使用史。 我国最早的人才概念,出自《诗经·小雅》中的"菁菁者我,采育林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诗中用茂盛的生命来比喻茁壮成长的人才,这是我国"人才"(古时"材"才"通用)一词见之与文字的最早记载。其后,中国人才思想随着历史演化而进步,用贤经验随着时代进步而丰富。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特点及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民主的概念及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民主"(democracy)一词起源于古希腊语,最早见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中,其基本含义为demos(人民)和kratos(统治),它作为一种区别于君主制和贵族制政府形式的政治共同  相似文献   

4.
雪灾·记载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三月,"邢台大寒,大雪盈丈"(《清史稿·灾异志》),平地积雪一丈;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腊月,"河北大雪,深四五尺"(《同治灵寿县志·灾祥》),平地积雪四五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腊月,"盐山大雪五日,平地深至丈余"(《民国盐山县志·故实》),连下五天,平地积雪一丈多;道光十年(1830年)  相似文献   

5.
<正>民主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为人民,其字面意义为"人民做主"。政治这个词可以考证出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荷马史诗》中,最初的含义是城堡或卫城,实际是指权力和治理。中国先秦诸子也使用过"政治"一词。《尚书·毕命》有"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周礼·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将"政"与"治"分开使用。"政"主要指国  相似文献   

6.
“后勤”一词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勤"一词源出希腊文logistikos,意为"计算的科学"。19世纪30年代,拿破仑的政史官A·H·若米尼在总结征俄失败的经验教训时最先使用"后勤"概念,并作为军事术语。他在《战争艺术》一书中,认为后勤是"一种综合性科学",是"调动军队的实际艺术",是"成为战争艺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1882年,美国海军历史学家A·T·马汉将这术语解释为:通过国家动员对武装力量提供保障。美军在1911年使用到军语中。国民党军队国防研究院张载宇在他著的《国防后勤概论》一书中说,后勤一词是从英文logistics翻译过来的,本意并无"前""后"之分。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7.
余洁 《观察与思考》2005,(10):58-61
<正> "清品,此帧墨韵甚足,堪称上乘。"(《墨竹图》)"华滋,闻似文君春鬓影,此帧极佳。"(《墨兰图》) ——李震坚观其画后题"随心所欲不逾矩,自成格局。"——刘江《许继善花鸟画选.序》当今中国画坛,流派纷争,变幻莫测。但真正的艺术总是能为人们所理解,杰出而富有才华的艺术家是不会被时代埋没的。尽管他已经到了高龄。许继善,字长安,1928年1月生,陕西扶风绛帐镇人。他自幼喜爱绘画,高中时代便拜在陕西美院教授、著名花鸟画家冯友石先生的门下,成为冯先生最得意的学  相似文献   

8.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称: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和巴里的《妙趣横生博弈论》为西方"孙子兵法";迪克西特、巴里J.奈尔伯夫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一书的中文版序:"而今博弈论的应用已变得日益广泛——现在的标题也完全可以改为'博弈与人类行为'. 当然,孙子早在大约2500年前就熟知这一理论了";他俩还在《策略思维》一书的中文版前言:"博弈论说的并不仅仅限于击败对方, 这个理论同时解释了建立合作与战而胜之两方面的策略. 也许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将孙子兵法和托尔斯泰结合起来,变成《战争与和平的艺术》";迪克西特和苏姗·斯克丝合著的《策略博弈》一书的中文版序中谈到:"全世界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显然应该从中国的历史和文献中汲取策略方面的智慧,的确,在美国的商业经济活动中,许多富有进取心的人士早已把《孙子兵法》作为了他们的行动指南";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弈论教授小约瑟夫·哈林顿:"无论在孔子、孙子的时代,还是现在,理解博弈论的思想都有助于人们分析战略形势".  相似文献   

9.
历久弥新的基本政治单元"(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史记·秦本纪》一行史诗、寥寥数字,记载了春秋时期秦武公十年(公元前688年)初设县制,用于对战争中所征服的  相似文献   

10.
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较早的一篇专论。在曹丕以前,专篇文学论文如《毛诗序》、班固《离骚序》和《两都赋序》、王逸《楚辞章句序》等,或就一部书、一篇文章立论,或就一种文体立论。而《典论·论文》则在高度肯定文学的价值与作用的基础上,论及多位作家和多种文体,还论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文学批评的态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显示出文学批评的新风气,对当时及后代影响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1.
赵畅 《今日浙江》2014,(24):56-56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附和"一词的解释是:"(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脑筋不动、是非不分一味追随别人的意见,正是"附和"一词遭贬的缘由。"附和"者,从表面上看,热情洋溢、温文尔雅,让人颇感顺眼,被"附  相似文献   

12.
细述中国文学新时期的发展与繁荣的轨迹新中国成立初期,"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和《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后来被称为"红色经典"的小说一经面世就不胫而走,曾深深地影响了亿万读者,成为带有特定时代印记的"史诗"。陈建功分析说:"1949年到1966年,这17年我国文学的成绩是显著的,刚刚步入新时代的作家们怀抱着拥抱新生活的激情,写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当然,由于左的路  相似文献   

13.
杨松 《北京观察》2006,(8):53-55
目前,北京市的有形商品交易市场大多数都采取了摊贩制的业态形式.摊贩制属于一种古老和传统的商品交易形式,它以集市贸易形式存在,在我国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诗经云:"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便出现了"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的现象.到周代,集市就发展为相当的规模并且具有多种形式了.《周礼·地官·司市》记载:"五十里有市",又"大市日晨而市,百姓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我们熟知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一幅集市贸易繁荣的图景.  相似文献   

14.
《松州》2014,(6)
<正>一、关于道德的含意道德之说早已有之。在汉语中,道德一词最早分开使用。老子《道德经》内容分为《道经》和《德经》。书中"道"和"德"是两个词,这里的"道",指的是"规律"。"道是里,德是表;德是道之用、道之现。道是看不见的,通过德表现出来。"《左传》说:"有德不可敌",认为军队道德水平决定战争胜败。《荀子·劝学篇》中,"道"与"德"二字始连用,"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相似文献   

15.
陈良运 《思想战线》2004,30(5):115-121
"词乃诗之余"的论调使词学难以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从晚唐五代至南北宋时期,词学与诗学一直处于若即若离纠结不止的阶段,从欧阳炯《花间集序》到张炎的《词源》,完整地展现了这段纠结时起时伏的历史过程,而以《词源》为标志,词学终于艰难地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地位。自北宋始词分二派,诗化论与本色论也随之并行发展,但在细节处不断相互纠结。以理论的思维辨析,"豪放"与"婉约"已无关词的文体形式,而是词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经典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正>古时常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其实,最早并不是指戏曲演员,而是指乐器演员。《新唐书礼乐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曲》。于是,他就挑选了300名乐工在皇宫里的梨园专门教他演奏《法曲》。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弟子"。这就是"梨园弟子"一词的由来。随着时代的前进,元  相似文献   

17.
崔双龙 《前进》2014,(10):49-51
<正>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正所谓"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的意义正在于此。读书要读好书,《邓小平时代》便是这样一本好书。由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义所著的《邓小平时代》一书,较为完整地回顾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跌宕起伏的一生,全景式描述了邓小平及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所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道路,深入分析了邓小平个人性格及其执政风格,深度解读了中美建交、对越反击、创办特区、沿海开放、"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等重大事件。《邓小平时代》一书,可以说既是一部有关邓小平的个人传记,也是一部记载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18.
《词源》作为中国词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接受史折射出历代词学思潮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轨迹,对于蓬勃发展的清代词学而言尤其如此:从清初云间派词学家对它的浅层接受,到清前期浙西词派在继承其理论的同时根据自身需要对其进行概念偷换,再到清后期常州词家为调和词学内部"言志与缘情"、"守律与破律"、"雅化与俗化"三对矛盾,对该理论进行了合理吸取与深化,并通过"意内言外"的词学理念,完成词体最终的复合建构;这一漫长的过程《词源》作为一个参照系和理论源,对清代各时期各流派的词学思想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词学向诗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李娜 《传承》2008,(11):37-39
西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居"四大美人"之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沾西施的光,就连西施的同乡丑女也同样出了名。《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这就是"东施效颦"的故事。关于西施的身世,至战国后期的"地方志始祖"《越绝书》一书才开始有比较详细的记载:春秋末年,她是越地苎萝江畔(浙江诸暨南)一个纯洁、天真的浣纱女子,因为天生丽质,越王勾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政协公报》2011,(4):32-32
<正>我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传说,其中牛郎织女、孟姜女寻夫、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等四个传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说。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在曹植《洛神赋》中确立了两者的夫妻关系;干宝的《搜神记》中增加了"天鹅处女型"的神话,最后形成牛郎织女的传说;孟姜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哭夫"的故事则始于《左传》、《孟子》等书;梁祝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