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发生的"7.19"事件,暴露出当前基层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党的群众工作提出了新挑战。"7.19"事件发生后,当地党委、政府的善后处置工作以利益调整为核心,重视制度建设,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政策》2013,(3):50-52
<正>近年来,武汉市汉阳区围绕"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稳定工作"这条主线,致力于"工作联动、载体联建、矛盾联解、和谐联创",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汉阳特色的"大信访"工作路子,推进了"保稳定"向"促和谐"的转变。全区群体性事件和进京非正常上访人数逐年回落,历史遗留问题实现"清仓见底",信访总量和存量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3.
<正>管控(control)是指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通过流程、制度等手段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现场人群管控是指采取一切常规措施方便群众行进和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正确措施的执行使现场群众行进和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安全与和谐的协调活动。现场人群管控的研究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主要广泛应用到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处理上,如地震、洪水灾害、核泄漏、节假日旅游高峰、传染性疾病等。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现场人群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如"6·28"贵州瓮安事件、"6·11"广州增城事件等,面对多变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在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中.做好教育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工作对于瓦解孤立闹事骨干分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瓮安"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的发生已一年多了,反思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社会治安不好,黑恶势力猖獗,群众安全感低,"瓮安不安",是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6·28"事件中,当地黑恶势力直接参与、推波助澜,极端地发泄对社会的仇恨,疯狂地进行打砸抢烧,致使事态迅速升级、恶化,造成严重危害,教训十分深刻。事件平息后,贵州省  相似文献   

6.
田向利 《传承》2011,(13):26
人民政协组织是由根据社会阶层结构状况设置的界别组成,它与时代发展中的社会利益分化密切相关,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利益群体相适应,具有广泛的群众代表性和群众基础。政协委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界别的代表人士,充分体现了"从群众中来"的特点;政协委员为履行职责,需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充分体现了"到群众中去"的特点;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7.
信访制度作为密切党和政府与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制度,在反映人民呼声、解决各类争议、化解纠纷矛盾、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我国时有发生的公众群体事件却呈现出"信访不信法、信闹不信理"的特点。这不仅破坏了社会稳定,给各级信访工作人员带来巨大工作压力,而且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也是一种阻碍,是一种和现代民主法治相逆的不正常现象。然而,部分人民群众在表达自己诉求时,为什么会陷入"信访不信法"的误区呢?对此现象,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8.
坚持群众路线、重视群众工作是我党的鲜明特征。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群众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呈现出新的特点:群众价值观念多元化,群众工作更加复杂;群众利益诉求多样化,群众工作更加繁重;群体性事件阶段性增多,群众工作任务更加艰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发生于基层的群体事件并非单一的群体性质,相当多群体事件都具有"群众性",形式上为"群体"事件,实质则为"群众"事件。"群众"是人民,是大多数,是执政基础,是国家主人,是"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性表现;"群体"则不带有属性判断,单指因某种关系而聚集起来的人群,强调的是参与的绝对数,不一定是大多数,更不一定是主流和主体。"乌坎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群众事件",是基层民主诉求的一种激烈表达形式,是群众对基层干部施政质量的一种"负反馈",带来了很多宪法与法律问题的新拷问。  相似文献   

10.
张勤 《警察教育》2004,(4):46-49
近年来,我国的群体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以及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妨碍了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如何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冷处理”方法就是公安机关在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而提出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处置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往往没有预谋、没有组织策划,纯属偶发的自发行为。一旦发生后,该类事件中的参与者在群体心理和心态相互影响下,出现群体无意识和狂热性;事件过程中的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录像、无线及有线互联网等新传媒方式,使网络力量由虚拟走向现实;并有损害政府合法性基础、可能升级为直接利益冲突和泛化的趋势。从发生机制看,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存在着"点火源"。从扩散机理上看,此类事件存在着从指责个别问题到对普遍性问题的关注,由无直接诉求向有诉求的扩散方式演变;从信任缺失到积极对抗,并希望引起更高层政府关注和寻求中立的第三方权威力量支持;事件信息传递复杂、迅速,呈网状扩散;由现实纠纷事件到网络群体围观再到现实群体冲突等行动逻辑。故此,除使用常规、已有的处置办法之外,还应该扩大公安网监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和干预;建立公权力当事人的回避制度和畅通的信息报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田圣斌  朱玲玲 《世纪行》2010,(12):42-43
<正>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提出首先应该理解为人民内部矛盾冲突,事件定性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处置决策的变化。尽管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后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它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自己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不同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具有一定的群体效应。在某种程度上或者在某个范围之中反映了一些群众的共同愿望,共同利益。这一群体极容易在心理上形成一致,反应在语言、情感行为之中。剖析这一群体的心理症结,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做好群众工作,是党密切联系群众、切实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优良传统。刘少奇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以密切党群关系为主线,对群众工作的地位认识、规律把握、责任担当具有高度价值自觉,形成了群众领袖群体的培育与建设;凝聚群众力量,启发群众觉悟,牢记群众意志与利益;以民主的力量肃清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的官气;群众实践和公共利益是检验群众工作的基本标尺等群众工作思想。深入挖掘与研究这些思想,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兴桥 《公安教育》2011,(6):31-32,33
<正>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一些影响稳定和发展的矛盾也不约而至,个别问题因长时间聚积蔓延演变成群体性事件。有的事件对抗性强,稍有不慎即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瓮安事件"陇南事件"孟连事  相似文献   

16.
近年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事件,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和集中反映。群体事件危害社会安全,动摇社会信心、凝聚力和认同感,破坏建设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预防和解决群体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对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考之一 :近年来我省群体性事件呈现新的特点 ,一是总量越来越多 ;二是规模越来越大 ;三是组织越来越严密 ;四是行为越来越激烈 ;五是情况越来越复杂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思考之二 :必须找准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做到妥善处置。主要原因有 :改革力度加大、利益格局的调整 ,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客观因素 ;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根源 ;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 ;不法之徒乘机破坏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升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群众法制观念淡薄 ,提出不合理要求 ,也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增多的一个重要方面。思考之三 :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始终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 ,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处置 ;防止矛盾激化 ;慎用警力和强制措施 ;慎用武器警械 ;依法果断处置。思考之四 :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四个全面"是有效化解当下社会转型时期重大群体事件的根本路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分别从根源、动力、约束、保证等方面,持续深入推动重大群体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是当下我国转型时期群体事件有效化解的四个重要维度。从"四个全面"的角度全面分析和把握当前频发的群体事件,积极探索"四个全面"在事件化解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可以为事件的有效化解提供严密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蓄意挑起事端、冲击政权机关、残杀无辜群众。春夏之际连续发生在新疆境内的暴力恐怖犯罪事件,极大地危害了各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破坏了天山南北日趋向好的稳定祥和局面,激起了全疆各族人民乃至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相似文献   

20.
蒋波 《政策》2013,(6):66-67
竹溪县经济基础薄弱,社情复杂,信访压力大、任务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访稳定工作,坚持以群众工作为主线,以落实领导责任、信访积案化解、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努力推动"事要解决",全县实现了"两无""四下降"目标(无群体性事件发生、无恶性信访事件,集体访、异常访、重复访、越级访逐步下降),信访形势保持了平稳可控、规范有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