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需要“法治”足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思维的定势中,法学教授与世界杯似乎根本 模样议论裁判规则,安排场上阵型,更能将法学与足球无法相提并论。但今年的今日,我们却将三大著名院校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思维之活跃、思想之深刻、思考的三位著名法学教授请到了第门届世界足球赛的眼球 之对路,思路之实际,真叫我等喷喷称奇,实令我等拍案前,请他们结合各自的专业就世界杯中暴露出的裁判及 叫绝。不信,请透过教授们的眼球去听听世界杯的观感程序问题,以法言法语的表现方式评头论足,说长道 和所想吧。短。三位教授不仅有极具智慧和兢力的口才,更重要的——编者是说起足球来,既能三句不离本行,也能伊然一副教练  相似文献   

2.
法律推理的涵义、性质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推理是特定法律工作者利用法律理由权威性地推导和论证司法判决的证成过程和证成手段。它既是一种法律思维活动,又是一种应受法律调整的法律行为,是特定法律工作者的一项法定义务。正是法律推理使司法裁判与神明裁判、主观擅断区别开来,法治由此生成.现代社会强调法律推理的使用、研究将有助于司法的合理化,有助于法学的科学化,更有助于社会合意的普遍化。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以人为本”四人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旺洪(主持人):各位老师、各位同学,非常高兴在这个“五一”长假期间有幸请到了我国四位著名的法学家,他们是——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法学院院长李龙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吕世伦教授;中国法理学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教授。今天,四位著名法学家共同给我们开设一个四人谈,主题是“‘以人为本’的法哲学解读”。下面请四位专家用现代法哲学的理念和方法来解读“以人为本”的命题。  相似文献   

4.
刘益 《中国法律》2014,(4):53-57
司法实务中,任何裁判结论的得出都是法官动态思维活动的结晶,而任何法官在思维过程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定的方法,此即所谓“审判思维方法”。科学的审判思维方法有助於促进公正、高效司法,有助於法官素质的提升和法学研究的深入,更有助於保障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蔡枢衡与杨兆龙两位教授是中国著名的法学家。两人同受民国时期教育之熏陶,故国学功底扎实;又曾留洋国外,受新式教育,并师从当时法学大家,故深谙西洋法学。融中西教育之背景,学识广博,见解高远。两位先生虽已作古,但其著文、其观点,于当世法学研究而言,仍具启发与教示意义。本期《研究生法学》特设“名家重读”栏目,择摘两位先生旧作,既是为重温我国老一辈法学家之治学风格,也希冀为吾等后生晚辈之治学态度提供一种负责任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法学方法论主要包括法学理论方法与法学实践方法,将法学理论方法运用于实践即为实践方法,具体体现为裁判方法.在裁判方法中,又从程序与实体上划分为两部分,即程序裁判方法与实体裁判方法.关于裁判方法,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讨,以期取得更多的共识,树立司法权威,推进司法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汤强 《法制与社会》2011,(36):186-186
法学入门图书国内市场品种较多,各有优缺点,良莠不齐。本文介绍的由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学者管欧教授所著《推开法律之门》一书,从知识结构、内容体例、繁简程度等方面均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8.
法律科学会有诺贝尔奖吗?托马斯·S.尤伦教授的论文从这个问题出发,阐述了法学学术研究的当前状态和其发展趋势.文章认为,在法学研究中存在一些科学方法的基本素,但一些重的、定义性的基本素被遗漏了:一个被广泛认同的理论核心或范式和普遍公认的经验或实验证实的标准与方法,这些体现科学之特性的素是作为科学的法学所应该具有的.尽管如此,法学研究已经长期存在对经验工作的关注,而且不久之前,法学研究中的理论和经验方面的工作已经增加.新近的法学理论化涉及法律的后果,其价值会通过经验和实验工作而被人们所认识.法学学术研究正在发生着清晰的变革,这种变革使得法学研究更像科学.此文是美国新时期经验主义法学的代表作,对今天中国的法学研究不无裨益.尤伦教授1946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分别获得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文学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文科硕士学位、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Swanlund教席教授、法学教授.尤伦教授是美国法经济学领域的领军人物,有“法经济学的祖父”之称,是美国法经济学研究的最早倡导者、推动者和积极参加者之一.其声名远播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中国等国家,是一位享誉国际学术界的著名法学家.尤伦教授著述丰厚,其著述在法经济学学科的引证率位居英文文献前十名,代表作有《法和经济学》、《认知、理性与法律》和《环境政策的基础》,其中,《法和经济学》一书已被翻译成中文、日文、西班牙文、韩文、法文和俄文.  相似文献   

9.
<正>《北方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法学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北方法学》的办刊宗旨为:"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法律人才"。《北方法学》由黑龙江大学主管主办,禀持开放办刊之理念,邀请国内外著名法学专家及资深教授组成编委会,打造国内一流法学期刊。《北方法学》立足独立学术研究,密切追踪理论前沿,积极关注法治实践,主张研究特色与深度;倡导思想的交锋、平等的对话与批评、锐意创新的理论思维、观照现实的社会责任。《北方法学》积极推进法学理论和法治发展的深化研究,重视部门法学中具体法律制  相似文献   

10.
《北方法学》2020,(2):F0002-F0002
<正>《北方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法学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北方法学》的办刊宗旨为:"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法律人才"。《北方法学》由黑龙江大学主管主办,秉持开放办刊之理念,邀请国内外著名法学专家及资深教授组成编委会,打造国内一流法学期刊。《北方法学》立足独立学术研究,密切追踪理论前沿,积极关注法治实践,主张研究特色与深度;倡导思想的交锋、平等的对话与批评、锐意创新的理论思维、观照现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烟台大学法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黄海之滨,始建于1984年,前身是由北京大学法律系直接援建的烟台大学法律学系;北京大学著名刑法学专家杨殿升教授,著名民法专家郭明瑞教授、刑事诉讼法学专家汪建成教授先后任系主任。1999年改系为院,第一任院长为全国百位名师奖获得者、民法学专家房绍坤教授,现任院长为法理学博士汤唯教授。法学院设法律学系、法学研究所、英美法研究中心、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者活动中心等机构。其中,英美法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特聘加拿大学者李国利教授为中心主任。烟台大学法学院拥有18000平方米的集办公、教学、…  相似文献   

12.
<正>《北方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法学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北方法学》的办刊宗旨为:"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法律人才"。《北方法学》由黑龙江大学主管主办,秉持开放办刊之理念,邀请国内外著名法学专家及资深教授组成编委会,打造国内一流法学期刊。《北方法学》立足独立学术研究,密切追踪理论前沿,积极关注法治实践,主张研究特色与深度;倡导思想的交锋、平等的对话与批评、锐意创新的理论思维、观照现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北方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法学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北方法学》的办刊宗旨为:"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法律人才"。《北方法学》由黑龙江大学主管主办,秉持开放办刊之理念,邀请国内外著名法学专家及资深教授组成编委会,打造国内一流法学期刊。《北方法学》立足独立学术研究,密切追踪理论前沿,积极关注法治实践,主张研究特色与深度;倡导思想的交锋、平等的对话与批评、锐意创新的理论思维、观照现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正>《北方法学》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法学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5日出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复《北方法学》的办刊宗旨为:"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制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培养法律人才"。《北方法学》由黑龙江大学主管主办,秉持开放办刊之理念,邀请国内外著名法学专家及资深教授组成编委会,打造国内一流法学期刊。《北方法学》立足独立学术研究,密切追踪理论前沿,积极关注法治实践,主张研究特色与深度;倡导思想的交锋、平等的对话与批评、锐意创新的理论思维、观照现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薄勇  王永 《中外法学》1999,(4):118-119
<正> 张国华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曾为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工作和法学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今,他离开我们已经三载有余,为了更好的继承先生的学术成果、发扬先生的治学风范,由北京大学法律学系《中外法学》编辑部北京大学法律学系法律史教研室、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律思想分会联合召开的“张国华先生学术思想暨21世纪中国法学展望研讨会”于1999年5月2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相关学科领域的著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吴志攀教授、原北京大学党委书记王学珍、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赵存生、原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陈光中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韩延龙教授等到会并讲话,会上并宣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曾宪义教授,中山大学刘恒焕教授  相似文献   

16.
李可 《法学论坛》2012,(2):132-137
认知思维与情动思维是司法过程中前后相继的两种思维方式,它们在形成裁判结果的机制中行使着不同的职能,并且前者在裁判中必然要向后者发生转换。但是,法官必须对此种转换之程序、原则和结果予以合理性论证,否则,易遭受裁判恣意之诟病。  相似文献   

17.
马伟锋 《中国审判》2009,(12):62-63
2009年10月20日,广东省广州法院第七届学术讨论会暨裁判统一工作总结交流会隆重召开,来自全市各级法院的数十位法官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几位知名法学教授围绕裁判统一、主动执行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就解决法院工作中的若干难题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次会议是广州法院今年以来召开的数次审判经验交流总结会议之一,也是广州各级法院重视调研工作、加强经验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工作取得的成果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张青波 《研究生法学》2005,20(2):97-104
近年来,学界对于法院裁判的兴趣渐浓,这是我国法学研究对实务逐渐关注的结果。毕竟,徒法无以自行,“依法治国”理念之实现,必待所有法官能严格依法办事,从而在任何情况下,公民权利都能获致充分之保障。然而,应否依法办事并不成为困难,如果承认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不能自动对接,裁判也并非操作自动售货机般简单,那么困难就在于如何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9.
法律学说是连接立法与实践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桥梁,也是推动司法与社会互动的知识引擎和理论动力。学者的学术观点是法律学说的直接体现。在我国,存在司法判决引证法学学者观点的现象。实证研究表明,268份样本裁判文书中,有60位法学学者的观点被引证307次。法律学说在裁判文书中发挥着解释法律、论证说理及补充法律漏洞等作用,从而增强法官对法律事实性质或裁判结果判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升裁判结果的可接受性。从应然层面来看,法律学说要为司法裁判提供可能的参考答案,为司法裁判提供有效的法律方法以及通过司法裁判总结科学的司法规律。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虽然司法判决可以成为法律学说的“试验田”,但是从主题任务和实践立场两分的角度看,法学与司法的适当分离是法治持续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2月8日,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和本刊编辑部在北大法学楼召开《陈守一教授法学思想和法学教育思想研讨会》,会议由著名法学家、北大法律系主任魏振瀛教授主持。现将与会学者的发言整理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