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低龄化的态势更让人担忧。对青少年犯罪进行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制度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我国,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青少年犯罪人被确定为社区矫正的重点对象之一。本文通过对我国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的现状分析,发现青少年犯罪社区矫正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香港青少年犯罪的矫治和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少年犯罪作为全球性的问题在香港一直广受关注。1996年香港青少年犯罪数字达犯罪总人数的三成,引起社会的普遍忧虑。于是受联合国1986年制订的“少年犯司法行政最低标准守则”的影响,香港自八十年代开始推行以“社会为本,辅导为主”的犯罪矫治措施,强调以较宽容的态度处理犯了轻微罪行的青少年,尽量避免让犯罪青少年进入刑事司法审讯制度内,避免把犯事的青少年监禁起来,而是让犯罪人留在原来的社区,令其改过自新,重新做人。这与近年来世界性处理青少年问题的大趋势是一致的。目前,世界上在青少年司法方面,比较强调改过自新、矫…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都市新世象─—“少女帮”王敏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青少年暴力犯罪又添新族:妙龄少女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及其它地区,提起小年黑帮人们再也不会只想到男孩子了。警方及从事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指出,近年来参与青少年非法帮派和严重刑事犯罪的少女人数激增,她们的年纪都在12~18岁之间甚至更小,其影响已令人刮目相看。这些少女们为了在社会上确立自己的一席之地,纷纷卷入社会黑帮中,她们既是危害公众的肇事者,同时也是受0者。加拿大统计局1990~1991年度公布的一项研究统计数字表明。女青年包括中女的暴力活动日益猖镢,全加被起诉的女少年犯已从1986年的近2万人猛增至1990年2.3万人,增长率达29%。根据《少年犯罪法案》,男性少年犯占按该法案被起诉人数的72%,而目前女少年犯的增长率为男少年犯的一倍。据从1991年9月开始调查少年团伙犯罪的猩太华警查局透露,这里的数字只相当于实际参与犯罪少女人数的三分之一。有关人士还发现,参与少女帮活动的大孩子来自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且范围遍及全加。在猩大华已侦破的18个少年犯罪团伙中,其成员全部为女性的有4个,冠以“混世女孩”、“红粉女杰”浑号。许多女性参与犯罪团伙只是想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理念在社区矫正青少年罪犯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区矫正是中国司法改革的新举措,青少年罪犯是社区矫正的主要群体。社区矫正实践中,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对矫正青少年罪犯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罪犯的改造质量。社会工作的个案方法、小组方法可以具体运用于矫正青少年罪犯。  相似文献   

5.
2008年贵州瓮安县发生的“6·28”严重打砸抢烧事件,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有大批的青少年(经查实有104名,且多数为未成年人和在校学生)直接参与了打、砸、抢、烧,造成了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如何依法正确妥善处理这批涉案违法青少年,成为“6·28”事件后期处理的重点和难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罪犯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帮助青少年罪犯顺利地回归社会是青少年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优势视角下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策略性的弱化案主的问题,而更多地关注案主的优势和潜能的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借助优势视角,分析优势视角介入青少年社区矫正的三个层面的策略:发现优势、发挥优势和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7.
读罢2011年《民主与法制》第s期刊登的《“前科消灭”在中国》一文,我认为,这个已探索多年的让未成年犯前科“归零”的制度,应该尽快成为法律规范。这对于完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体系,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贝克尔、藜默特等人提出的“标签理论”,认为社会给某个人贴上的“不轨行为者”或“罪犯”的标签是导致其重新犯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论青少年参与理论与案主优势视角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积极肯定青少年的价值和权利为特征的现代青少年发展理论,在纠正视青少年为问题人群,以所谓的"拯救"或"矫正"姿态面对青少年群体的传统成人社会的价值取向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于促进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参与理论和实践领域发生的这些重要转折,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所提倡的案主优势视角,在价值取向和理论思考的出发点上存在着深层次的重叠。  相似文献   

9.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是后现代主义治疗模式的代表,最近十几年越来越为社会工作界所重视。此模式是一个正面的、以行动为主的治疗方法,其最大特点在于以心理健康的观点看待问题,会谈的焦点在于“解决”,而不在于“问题”。通过讨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模式的理论脉络及其实务架构,对其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以期能将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工作理论新趋向介绍给国内青少年社会工作学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关于青少年(11~25岁)犯罪,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和治安问题。它不仅关系到青少年的自身及家庭,而且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未来与发展。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犯罪研究尤其是对策研究,不单纯地是一个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问题。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司法统计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不仅人多量大,而且性质愈加复杂。1993~1997年,判处的青少年罪犯分别占罪犯总数的31%、38%、41%、52%和60%,由于“严打”斗争的开展,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呈现出此起彼伏的曲线状态、犯罪人数呈上升状态,…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袭警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袭警犯罪中青少年罪犯是加害主体之一。青少年袭警犯罪呈多样化特点 ,加害警察是其在特定的犯罪情境中出现的 ,除表明其大胆、无知和疯狂外 ,也表明我国警察权威受到挑战和社会、司法体系存有缺陷。研究青少年袭警犯罪应更多地关注引发犯罪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恐怖灵异类作品在大学校园日趋盛行,“恐怖灵异文化”已成为“80后”青少年追逐的“另类时尚”,其对“80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在调查恐怖灵异类作品对“80后”青少年影响的基础上,对该现象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讨论与分析加拿大学术界及政府在建构理论、执行政策、提供服务方面是如何对待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发现,加拿大对预防青少年违法行为服务有三大特色:缺乏明显的主流理论架构和检讨青少年服务的机制;专门为少数族裔建立的理论及服务相当缺乏;以青年参与和社区建设为焦点作多方面介入。为此,我们希望透过对这三大特色的分析,以理解加拿大对青少年触犯法律行为的解读,同时亦探讨其不足之处,及可供参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在“以人为本”的如火如荼的社会转型历程中,在现代化的语境中,如何关注本是弱势状态的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成了我国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历史发展的考察,对当代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的现状作一番深入的分析,从社会心理学、青年学等的角度探讨其心理特征并提出综合调适的对策,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5.
“族群热”:青少年流行时尚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族群”文化凭借其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在青少年群体中掀起热浪。“族群”文化具有以青少年为参与的主体、表征的时尚性、反叛性与娱乐性并存、“小众化”流行的总体态势、与消费文化紧密结合的特征。“族群”文化的风行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动因,也有来自社会的客观因素,应关注青少年“族群”文化现象并对其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6.
王明 《青年探索》2014,(1):20-26
为了研究边缘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习与成长,我们通过对北京社区闲散青少年采用优势视角理念,运用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的研究方法,具体探寻他们在接受社工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的同时是如何参与社会服务的。研究发现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优势”行为得以强化,同时他们对“问题”行为的认知和观念发生转变,自我认知水平得以提升,社会意识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17.
蒋松柏 《人大论坛》2009,(11):37-37
关于“对有问题的人大代表是令其辞职还是将其罢免?”(见本刊上期话题)笔者认为,对于违法违纪或不胜任的人大代表。性质十分严重。或者本人拒不反省坚不请辞的。才适合启动罢免程序。一般情况下。对轻微违纪的人大代表,应以劝辞为主。这是因为准予“辞职”具有“三性”: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罪犯占全国刑事罪犯的70%以上,后来一直徘徊在30%-40%以较高水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出现大幅增加,2003年达7万多,比上一年猛增12.7%。青少年犯罪率的增加反映了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对底层青少年教育和保护体系的欠缺,特别是那些处于无助境况下成长的未成年群体的救助、保护和教育体系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因而,青少年违法犯罪无疑更让人担忧和痛心。社会上,“问题少年”呈增长趋势,各地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问题少年”如何走出困境,得到救赎?广西武呜县仙湖镇有一所励志教育基地,我们走近了那些“问题少年”——  相似文献   

20.
由严打想到吴老太爷之死刘恩启“六月天兵惩腐恶”。丙子暮春,一场全国范围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势如狂飙骤起,摧枯拉朽,惩凶除恶,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国人莫不额手称庆。其意义,对于维护社会治安,治国安邦佑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