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逻辑关系。思想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目的,情感认同是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固化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价值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中华文化影响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人们对中华文化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加强文化统战工作 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荣 《学理论》2014,(7):23-24
中华传统文化、执政党的政治文化和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社会文化是影响海内外同胞关系的文化因素。在文化统战工作实践中,应将中华文化和海外统战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纽带作用,以文化认同推进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修身持家,治国安邦,皆以仁爱与和谐为起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的优越性,是中国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以生命哲学为研究视角,现代新儒家在三种维度上考察了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在历史维度上,中华文化的优越性以自身合理性确认为前提,以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依托;在现实维度上,中华文化内含的创造性、开放性和包容性精神,完美地体现了生命所固有的圆融智慧;在未来维度上,中华文化优越性则表现为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自觉保证,并能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愿景参照。现代新儒家对中华文化优越性的辩护,不仅回应了近代国人对自身文化的忧思,对新时代文化事业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侨园》2000,(1)
这几年华人所使用的“12生肖”。已陆续出现在加拿大的新邮票上,并受到人们的好奇与欢迎。加拿大人近几年来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很多加拿大人并已开始感觉到中华文化对他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他们发现周遭的人对中国菜的兴趣更浓了,并把中国菜看作是一种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任何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积淀在其文化传统中。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在于对和谐的追求。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和谐是其最高价值标准。儒家的理论和实践,无论是讲修身持家,  相似文献   

7.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之所以如此,既与其独特的有机宇宙观密不可分,也与其阴阳和实生物思想直接相关,而由此形成的有机辩证精神更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宇宙在中华文化中不是机械的物理结构,而是生机勃勃、意趣盎然的生命场所.阴阳和合互相作用产生了宇宙万物,基于此种认识,中华文化形成了有机的辩证思想.这种辩证思想是有对精神、时中取向和发展创新品质的统一,它们共同作用塑造了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2,(1)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软实力的提升,来华留学生人数迅速增长。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是对自身母语文化之外的异文化接纳、适应和认可的心理情感,影响到自身留学生涯中学习和生活的融入和适应情况。因此本文从社会工作"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通过小组工作介入,让来华留学生在丰富的小组活动中体验、理解、接纳和认可中华文化,培养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融入与适应。  相似文献   

9.
<正>什么是文化?概括地讲,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我们每天都跟文化打交道,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每一种文化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成分共生的,呈现多种文化成分相融合的状态。中华文化更是如此。谈论中华文化,应认识到它其实是个大包容的概念。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华文化是"黄河文化""黄土地文化",具有内陆文化的特征。但近二三十年来,随着考古新发现和学术界对中华文化起源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华文化并非只有  相似文献   

10.
苏州文化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与其他许多地方的区域文化相比,具有更加鲜明的个性,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也很有特色,在吴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颇有影响。吴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对苏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要的历史贡献。今天,在苏州以建设三区三城为目标引领,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达成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刻,以文化贡献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作用机制的视角来研究这一课题,无疑对探索苏州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7)
中印两国有着相似的时代机遇与历史分期,中印文化的共性与差异,成为两国竞争性合作的内理性因素。本文试图以中印文化对比为切入点,着重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印度文化的杂糅性、中华文化的整体性与印度文化的多样性等方面,对中印竞争性合作进行文化因素的分析。以期将文化因素对中印现状的影响进行梳理,助力于中印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的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王军  尹茜子 《学理论》2010,(11):157-158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图书典籍遭受厄运的事件,并分析了造成图书典籍厄运的社会和自然原因,以及图书典籍遭受厄运对中华文化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文化以其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时至今日,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下,饱含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中华文化日益焕发着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4.
种海峰 《学理论》2012,(15):144-145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在我国一定范围还存在着文化"自我殖民"的不正常现象,这势必影响到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是事关国家乃至世界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重大问题,而且也是民族复兴、文化转型乃至社会转型的先决条件。当前不少人对“中华文化”范畴的理解存在片面化、定式化的倾向,以及存在许多对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重大认识问题上的误解与偏见,势必影响到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完整认知与文化自信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现阶段中华文化元素在外宣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以及中华文化元素的核心特质,从五个方面着重阐述我国外宣工作中积极运用中华文化元素的核心策略和资源开发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7.
何霞 《学理论》2009,(20):119-119
道家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极其重要的学派,古朴恢宏、神奇玄妙的独特魅力,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民族心理、民族性格都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和平发展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华文化理念是我国和平发展要义的思想基础、重要内涵和条件。中华文化理念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体现,"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体现着东方价值观和中华文明的大智慧,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要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创新中国现代文化,要立足以人为本,总结中华文化发展的经验,把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衔接,在全球化背景下考虑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赵爱萍 《学理论》2012,(15):146-147
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