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的可承受能力、可持续的能源支撑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的开发,调整优化能源供给与需求结构需要改变常规能源的供给与消费结构,更需要大力发展核能、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和生物等替代能源,并使利益诱导成为替代新能源开发的基础机制。因此,必须推动节能技术和替代能源,特别是生态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并提供政策和法律制度的支持、保障和激励。  相似文献   

2.
汽车产业是成都市的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未来重要发展方向。目前,成都市新能源汽车存在产业总体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产品集中在整车组装、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链各环节协作不强、本地配套缺位,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等现实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从加快制定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加强政府对产业协同的引导,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和人才体系建设,发挥扶持与反向限制政策的组合效应,拓展市场空间和提高市场接受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强国建设的基础,重大能源转换期往往是强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能源小国、弱国,崛起为能源大国。当前,全球能源结构第三次重大转换加速演进,建设能源强国恰逢其时。应持续夯实国内能源基础生产能力,补齐油气和新能源关键矿物高对外依存度、低储备的短板,做强做优新能源技术和产业链,构建“多能互补、绿色低碳,多网协同、安全高效,循环节约、合理公平”能源产供消三大体系,提升“一流的能源创新体系,完善的能源体制机制,先进的能源治理体系”三大支撑能力,加快建成能源强国,全面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后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的双重影响,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能源紧缺状况、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关键技术创新是降低发电成本、实现我国新能源应用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关键。根据新能源产业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新能源关键技术创新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促进新能源技术创新在机制、政策、企业组织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政策工具、消费需求和生产供给三个维度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的分析框架,并且在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势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对标分析目前成都市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从政策端加快构建面向前端和后端的市场拉动式政策体系、生产端用产业生态圈思维提前布局氢能源汽车产业、消费端强化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后续使用保障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正式制度是在人们长期交往中形成的,由伦理规范、风俗习惯、价值观等构成,它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经历了一个动态变迁过程。从对广东南庄镇建陶产业集群的变迁考察可见,在市场发展早期要素市场缺失的情况下,非正式制度对产业集群中企业家的出现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发挥了巨大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中的人格化交易逐步被匿名的市场交易所替代,非正式制度治理经济交易的功能受到了严重削弱,并逐渐被正式制度所替代。  相似文献   

7.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济南市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性优势和竞争力.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但也面临着配套体系尚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部分产品技术层次偏低、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发展不规范等方面的挑战.推动济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必须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完善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科研与服务体系;建立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管理机制;推动强强战略合作,实现新能源优势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的统计数据,可以得知我国各地政府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很重视,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一地区不同项目发展差异明显,同一项目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也很大,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与政府投入、管理水平、环境、资源、人口、经济等多种因素相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科技水平还不高,各地政府和管理部门应不断提高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由于传统化石能源的约束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的加剧,构建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就成为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成为我国解决能源可持续供应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0.
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财税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崛起,同时各国的财税政策也在大力推动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文章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国家财税制度之间的关联性为出发点,主要阐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现状以及促进产业发展的财税制度的现状,同时对比分析了美、日两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财税制度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面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的压力,可再生能源是世界各国最具现实性的选择。特别是在能源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与法律制度的趋同化为我国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奠定了现实基础。考察欧盟、英国和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与法律制度,提炼出值得我国借鉴的有价值经验,并且总结出我国应当避免的相关教训,对于今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与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是缓解这个矛盾的突破口。通过实证分析发现,1978年以来,福建省经济增长对新能源的利用具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并且对新能源消费的带动作用较好。但是新能源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潜能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新能源的利用水平与经济增长的能源需求仍有较大缺口。因此,我们应在政策引导、资金支持、人才建设的同时,研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技术,为经济建设提供基本驱动力。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作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区,要在国家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中抢占先机就必须深刻认识全球政治、经济变化的新形势和国家对外开放战略转变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武汉的四大国家战略聚焦优势,把握国际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抓住国际合作新机遇,创新国际合作机制,大力推进技术与经济合作,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产业,把武汉城市圈打造成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国际合作基地,并逐步发展成国家新能源研究、交流合作及产业发展中心,在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中,加快"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区域范围内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实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产业体系源于分工深化,区域产业体系是以城市群为载体的产业体系,是价值链与空间链的有机统一体。京津冀区域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要素流动加强、区域分工链接初步显现等积极因素,但也存在产业链与空间链衔接不畅、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应围绕实体经济提高区域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区域价值链与空间链;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同步提高要素市场一体化与制度一体化;高水平建设雄安新区,优化城市产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5.
在一项公共集资政策出台后 ,制度的相关主体在这一项政策面前 ,采取了不同的行动。这一项政策在制度决定者和制度接受者的互动与博弈中 ,发展成为一系列的政策 ,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有可能影响制度中的各主体的未来行为往不同路径演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金融与政策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压力,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对此,除了"节流(降低能耗)",就是"开源",进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然而,新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离不开相应的金融与政策支持.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改革,充分"开拓"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和财税政策的潜力,充分发挥其政策的调节和引导作用,在不断提高(单位)能效的基础上,改善现有能源结构,提高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尊重人才”与“更加注重协同创新”的思想。高校党外人才是大学科技创新的重要依靠对象,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探讨高校党外人才参与协同创新的意义,构建高校党外人才在协同创新中作用的胜任力模型,思考发挥高校党外人才在协同创新中作用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发电中技术成熟、最具规模化的发电技术之一,也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力发电具有利用可再生能源、无污染、运行成本低、建设周期短、不占用耕地、单台发电设备投资小、建设有灵活性等许多优点,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产业。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对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根本目的不是出口多一点,利用外资多一些,而是通过资源结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制度,实现国内的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实现我国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基础面、政策面和立法面研究现状作了分析和评述,整体上,相关政策与立法研究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认同,虽然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但具体的研究工作尚未充分展开,稳定的研究团队尚未建立,研究视角单一,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综合性。不足以为中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政策和立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认真总结,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