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委托代理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前  谭望 《前沿》2007,1(5):135-137
政府绩效评估在公众与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的运作中引入了评估机构对政府行为产出进行评估这一环节,一方面有利于重塑和优化公众与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委托代理风险。政府绩效评估中的委托代理风险有可能扭曲政府绩效评估的预期功能。防范政府绩效评估中委托代理风险的制度安排包括培育政府绩效评估的代理人市场、健全政府绩效评估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建立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众参与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中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探讨政府绩效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功能定位、现实困境和策略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目标之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兼具民主管理的价值理性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具理性。通过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现状的考察,发现当下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面临着评估权力的"碎片化"、评估主体选择不合理、评估信息不对称三方面的困境。应从加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进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和重视绩效评估的信息沟通机制建设三个方面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3.
孙琪 《人民论坛》2012,(17):18-19
绩效评估制度的本质意义是用结果来规范政府作为。绩效评估是对政府的一种监督手段,也是强化其责任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当前,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在制度安排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困境:即评估价值扭曲带来的一系列安排问题、评估时主客体平衡问题、评估主体在运行制度时的安排问题等。文章从评估的价值、意义以及途径等几个方面浅析绩效评估的困难及障碍。  相似文献   

4.
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差探析:基于一种三维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政府绩效评估被当作政府改革最有效的工具,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何为政府绩效却缺乏理论上的解释;如何评估政府绩效,政府绩效评估结果是否存在着偏差,又能否消除以及如何消除等问题至今也没有厘清。本文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试图构建一个认知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偏差的理论框架。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政府绩效的本质是真实政府与理想政府的契合程度,即实现其应有之职能的程度;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由模糊平衡到相对准确问责的过程;政府绩效评估的出现使得政府绩效有理想值、真实值和评估值的分野;政府绩效评估结果存在着纯偏差和准偏差,其中准偏差是可以也应该消除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当前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提出了相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4,(12):88-88
于海燕在《重庆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撰文认为,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决定了政府绩效评估不可能只涉及单一主体,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确定需要克服单一主体的局限性来保证政府绩效评估的科学公正。基于公共治理视角和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体构成及其多元化构建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分析,实现政府绩效评估主体多元化,应构建参与型文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内外主体合作效力,实现参与途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在于体现政府管理的价值取向和提升政府管理能力;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要点是确立绩放评估的基本标准及其构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政府绩效评估应该扩展和充实内部评估主体,同时重视发挥外部主体的作用;评估方法主要有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但要克服各自的缺陷;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在发挥其激励功能的同时,应使绩效评估作为诊断和持续改进公共组织内部管理工具的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提高政府绩效,始终是公共管理追求的根本目标和存在的根本价值.本文对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标准、方法和主体上出现的困境进行分析,指出政府绩效评估困境产生的根源在于政府自身身份的两重性,因而,将政府绩效分层而论是科学政府绩效评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政府绩效评估秉持了公共服务质量的综合性评判,是国家治理以政治理性服务于技术理性的一种绩效价值证成。评估执行偏差凸显了传统绩效治理与政策供给的偏误效应,央地府际合作的政策制定与网络化运作塑造了绩效评估政策的治理结构,网络化治理与央地公共资源竞逐的配置结构制约评估政策的有效执行。传统时期政府绩效评估的治理悖论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与评估措施对接的错位,绩效评估的推进程度与价值期待尚存差距两个层面。从"政策、结构与行动"框架审视政府绩效评估执行偏差的网络化治理效应,需要形成评估政策执行偏差矫治的网络治理合力,消解绩效评估归因偏差与供需匹配失衡的政策执行悖论,建构评估治理的网络监测技术系统,实现跨区域的信息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系统构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是整个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主导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结构不合理,主要局限于政府自我评价,缺乏“社会评议(公民评议)”和“独立、中立社会组织”的评价及其应有的权重。探索这个问题,对于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绩效评估的公信力和实际效能、推动政府改革和行政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论证构建多元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系统的必要性;继而阐释政府绩效评估主体的构成和类型;最后分析评估主体系统因素、因子的权重。  相似文献   

10.
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对于政府工作质量的提高、社会和谐的实现有着非常强的现实意义。政府绩效评估的相关主体间利益的差异和冲突则妨碍着评估活动顺利进行。为了保障政府绩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应该从交流、激励、学习机制等方面整合主体间利益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服务型政府、网上行政审批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厘清网上行政审批与服务型政府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评估目标作为逻辑起点,创新公众深度参与的多元评估主体,借鉴戴明循环思想,构建服务型政府导向的网上行政审批绩效评估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强调网上行政审批评估主体应包括公众和第三方,结合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网上行政审批进行全过程的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2.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责任政府、财政约束硬化、政务公开等多方面的因素 ,决定了政务绩效评估的必然性。现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 ,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 ,因而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 ,在公共行政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期CPA评论就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问题 ,邀请有关学者和政府官员对国内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研究和实践的进展进行介绍。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卓越提出了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建构问题 ,他认为评估主体多元结构是保证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有效性的一个基本原则 ,其中评估主体科学配比是综合评估有效性的一个关键点。他详细分析了评估主体结构中所应包含的具体主体和结构。文章认为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体结构至少应包括综合评估组织、直管领导、行政相对人、评估对象自身以及其他一些相关评估组织等。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成福、唐钧就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了研究。虽然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改革用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的必选方案 ,但鉴于电子政务所存在的风险 ,其绩效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作为政府流程管理的科学手段 ,成为引领电子政务建设导向的指南。文章介绍了当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模式并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众价值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作为公共服务的服务对象,其在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必然追求“公众价值”的最大化。这里的公众价值就是指公众对其在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所能取得的全部收益与公众为取得这些收益而付出的所有成本之间的一种主观权衡。本文着重探讨了公众价值的内涵、实现、评估与改善,从而重新构建了基于公众价值理念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障碍与克服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渐强  田园 《求索》2010,(1):81-82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可以提高政府绩效和改善公共服务,但是在公众参与评估实践中遇到很多障碍,如观念上的障碍、民主与法治基础的制约等,本文在分析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培养公众参与意识、加强民主与法治基础建设以及公众参与合法化、制度化和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等四个方面,探索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工作的四类主体、三种模式,指出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行政主管/效能监察部门、第三方机构和网站用户4类不同评估主体的评估视角和评估目的具有相异性;对应的评估模式也有内评估、外评估和内外评估相结合3种;政府网站处在不同发展时期,基于发展的主要需求和目的不同,选择的评估方式也不同。回顾了我国自2002至2008年开展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情况,并进一步展望了未来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公众参与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公共行政改革的蓬勃展开,绩效评估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在政府改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助推器。在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中,形成了南京市“万人评议政府模式”、甘肃省“第三方”政府绩效评估模式和公众网上评议政府模式三种典型的实践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中公众参与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17.
政府委托"第三方"评估,即委托评估,因为能够以其特有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组织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而成为国外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形式。不过不同国家的委托评估各有特点,比较美国地方政府与NGO合作的评估模式、澳大利亚委托非法定政府咨询机构评估的模式,以及韩国政府委托专业民间组织评估的模式,可以发现三种模式在评估主体地位的独立性、专业性、权威性、法制性;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制度性和评估成本等方面有所不同。通过对三国委托评估模式的比较发现,政府委托评估是促进政府改革的有效形式;评估主体中的专家是保证评估专业性的核心;评估主体与政府保持一定的联系有利于提高评估的权威性;政府评估需要制度化开展才能有效促进政府改革;委托评估是政府评估的一种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绩效的提高始终是政府改革与追求的目标,而绩效评估则被认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完善。本文从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地位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中的现状,对如何加强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顾客满意"是政府绩效管理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全球化政府绩效改革和世界警务绩效评价趋势的推动下,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公安行政必须积极探索新型的警务绩效评估机制。而构建顾客导向型警务绩效评估机制正是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其路径选择包括树立顾客导向的警务绩效评价理念、建立公众满意绩效评估体系和完善以公众评价为主导的警务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公安研究》2014,(2):93-93
武忠远、程广鑫在《理论导刊》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实践中已探索了三十余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不足。从“技术——过程——目的”三个层面建构并剖析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基本流程,发现存在诸如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应用尚欠整合、评估主体单一、民众参与意识淡薄、地方政府治理与绩效评估脱节等影响评估的因素。为此,应从推进绩效评估制度化、评估指标科学化、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结果运用合理化等方面入手,消解影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