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毅斌 《人权》2003,(5):56-56
对知情权可以有狭义、广义两种理解。从狭义上说,就是指政府有对重大的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向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公布的义务;公民有及时获得这些信息的权利。从广义上说,就是指行政(政务)公开和透明制度,将政府行政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公民有知悉政府行政行为的权利,包括行政作为的行为和不作为的行为。从理论上说,知情权具有可诉性,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公民的知情权赋予了愈来愈多的关注。知情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建立现代民主政治和信息化社会的基础性权利。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主人有权依法了解、知悉公仆的一切活动情况,并依此对公仆作出切实有效的监督。通过立法设定行政主体的信息义务、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利,是实现公民知情权最基本的途径。本文从发挥人大立法职能的角度,对我国现行行政法律在行政主体信息义务的制度建构方面作一些思考,以就教于大家。  一、我国行政法律在行政主体信息义务上的缺失  行…  相似文献   

3.
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建立责任政府时说过一段话“:有权必有责、有责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时下建立责任政府、提高行政绩效、实行行政问责制等关于责任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正在被各级政府所实践,这无疑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进步。遗憾的是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绩效和责任却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当然也有权有责。既然有权有责,就不能尸位素餐,不能甘当“橡皮图章”和“政治花瓶”。人大机关的运转要花纳税人的钱,人大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是一项重要的基本人权和民主权利,行政公开是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主要途径。它不但需要来自外部的监督和制约,也需要源自内部的程序设置,必须要有一个严密的法律体系来规范各方面的行为,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5.
抽象行政行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它不但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又有强大的行政权力作为后盾,行政机关抽象行为的不当,将更广泛地使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受到侵犯。我国现行对抽象行政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监督方式:行政机关针对抽象行政行为的自我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通过审理行政案件对抽象行政行为穷行间接监督。由于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之外,而以上的几种对抽象行政并为的监督方式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因此,当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抽象行政行为的侵害时,缺乏及时有效的法定程序使相对人获得救济。而从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严密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陈军 《人大研究》2013,(12):23-24,25-27
地方人大对同级地方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享有监督权,有权撤销或纠正地方政府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规定基本处于虚置状态,人大监督流于形式,违法性行政规范性文件没有得到及时纠正。行政规范文件是国家行政机关为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社会实施管理,依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发布的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行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令[1]。行政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中国首例公民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对于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不作为,公民可否提起行政诉讼?从行政法治理念出发,应该赋予公民起诉权。依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目前尚不能直接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公民可以对与抽象行政不作为密不可分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这是一条比较可行的救济途径。此外,公民也可以寻求行政机关或立法机关的救济。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行政会议公开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公民知情权的保障不仅限于对行政会议文件资料的公开,不同类型的行政会议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公民权益。行政会议公开,有坚实的理论支撑,相关立法和地方文件在行政会议公开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通过尝试提出具体规定行政会议公开的程序、保障公民救济权方面的立法构想,以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会议公开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向长安 《人大研究》2001,(10):19-20
最近 ,笔者读了 2 0 0 1年 6月 9日《法制日报》第 7版刊登的周泽同志撰写的《谁来对“抽象行政行为”说“不”》一文。文中反映的情况 ,说明当前对行政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监督不到位 ,致使一些地方行政机关作出的一些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那么 ,谁来对“抽象行政行为”说“不”呢 ?笔者认为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善于对“抽象行政行为”说“不”字 ,切实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一、行政机关作出的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应当引起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相似文献   

10.
“受案范围”是行政诉讼中重要的也是有争议的问题。大陆法系国家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比较宽,其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审判体制密切相关,特别强调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加诸行政机关。而我国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均有局限性。为了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立法中必须做到:不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和具体;扩大对公益行为的保护;适当放宽对某些行政行为的限制性条件;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不明确的地方从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角度予以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1.
“政务公开”法制化 ,是指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各地区、各部门的行为 ,使个人和团体真正有权知悉 ,并取得行政机关的档案资料和其他信息 ,亦即用法律保障人民的“知情权”。随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警务公开”和“司法公开”等制度的推行 ,“政务公开”法制化也已经提到我们面前。一首先 ,政务公开法制化是公众参与行政活动的保障。公众参与政府管理活动是我国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但公众要参与行政、监督行政活动 ,必须要了解行政活动 ,要取得有关行政活动的情报。因此 ,政务公开是人民参与行政、监督行政的基本前提 ,没有政务…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我国立法机关和享有立法权的行政机关屡屡出台新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对既有法律文本进行修改,其种种立法和对法律的修改行为,体现出了本届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从法学角度而言,也就是反映出我国近几年的立法工作有更加突出保护公民权益的个人本位趋势。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的公共安全管理与秩序行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晓峰 《公安学刊》2005,(5):54-56,57
公共安全管理与秩序行政,是最古老、最基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行政类型.我国目前的公共安全管理和秩序形势不容乐观,有关生产安全、环境安全、食品安全、治安安全等领域的事故频发,隐患巨大.要改变这一状况,一要强化依法行政的观念,真正做到权责一致.二要尊重公民的知情权,确立公民知情权的法律地位,力求做到政府信息公开.三要推动公共安全服务的社会化,从而减轻行政机关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保障公共安全和秩序.四要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4.
章海珠 《前沿》2012,(4):71-72
纳税人诉讼,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为监督和纠正政府违法的财政行为,允许纳税人向法院起诉的公益诉讼制度。《行政诉讼法》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纳税人诉讼的起诉对象是行政机关违法的财政行为,如何合理设定原被告之间的举证责任以达到最佳诉讼效果?鉴于公益诉讼的性质,有必要设置一种有别于传统行政诉讼举证规则的制度规定。  相似文献   

15.
关于立法不作为问题的宪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3年 3月 2 4日 ,江苏省南京市美亭化工厂厂长杨春庭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一份行政起诉书 ,状告南京市江宁区政府不按上位法规及时修改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致使自己损失惨重的行政立法 (应为规范性文件 )不作为。这是我国公民首次以诉讼形式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 ,这在以往的司法实践中还没有过 ,在全国是首例。该案中原告起诉被告的诉讼理由是被告行政“立法”不作为 ,是就行政机关对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懈怠行为提起的诉讼 ,这和一般情况下诉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案件有很大区别。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法院是否有权受理此案…  相似文献   

16.
建全人大监督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国家监督体制中,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监督是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其功能在于保证由它产生的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忠实于宪法、法律,忠实于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严格依法办事,并防止和纠正它们滥用权力的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不受侵犯。但由于体制和机构等因素的限制,人大监督在国家监督体制中的核心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起来,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一方面,随着行政监督机制的日益完备,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对人大监督的“隔离层”。如,行政审计和监察制度是现代国家从财政和人事方面监督行政机关的重要制度,是制约行政权力的…  相似文献   

17.
公民知情权与地方人大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煜 《人大研究》2006,24(5):25-2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人民群众表达意愿、实现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因此,探讨公民知情权与地方人大信息公开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知情权的提出与信息公开制度的兴起“知情权”一词来自英文“right to know”。“知情权”也称“人民的知情权”(people’s right to know)或“公众知情权”(public’s right to know)。我国学者一般称之为“知悉权”“、情报权”或“信息权”。知情权,是一种个人权,是指公民有权了解社会诸活动的权利,它包括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其他事务的了解要…  相似文献   

18.
非强制:"秩序行政"通往"服务行政"的行为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晓杰 《重庆行政》2010,12(2):45-47
传统行政管理将“秩序行政”、“管制行政”视为行政行为的基本特征,并认定“强制性”为一般行政行为必不可少的构成要素。这一似乎天经地义的诠释,现已因无法回应社会的需求而愈发陷入窘境。伴随公民社会的逐步成长,政府行使职能的方式不断发生变化,越来越多地采用带有契约、指导、协商、奖励等具有私法性质的非强制性手段来服务公众、管理社会,非强制行政管理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1,(2):2-2
记者日前从厦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将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厦门市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若对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有异议,可以申请审查。这是厦门首次建立“红头文件”异议制度,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真正将“红头文件”纳入社会监督视野下。  相似文献   

20.
安媛媛 《人大研究》2004,(12):38-40
行政权是现代社会中公民最经常接触到的国家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这是不变的一条经验”[1] 。因此对行政权的监督是极为必要的。宪法的尊严 ,法制的统一 ,公民的权利都需要在监督行政权的基础上加以切实的保障。行政权的监督 ,按监督主体的不同可以粗略地划分为被监督行政机关以外的机关对行政权的监督、被监督行政机关自身内部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司法机关对被监督行政机关行政权的监督三类。在以上三类监督机制中 ,后两类法治各国一般均有立法 ,制度也较为成熟。惟第一类———行政和司法之外的对行政权的监督机制 ,各国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