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与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北部湾地区滨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挖掘该区域的滨海旅游资源,构建和完善区域滨海旅游体系,是环北部湾地区推进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阐述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环北部湾滨海旅游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利群 《当代广西》2007,(23):48-49
2006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地希望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今年初,温家宝总理又明确提出“合力做好北部湾这篇大文章”。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关心、关注,使得这一区域发展战略层次逐步提升。北部湾区域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涉及周边和谐与稳定的政治问题。要实现把北部湾建成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的新的增长极的目标,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与之相适应。而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发挥文化统战的优势,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罗亚萍  唐燕勤 《前沿》2011,(14):19-22
泛北部湾经济区被视之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极具发展潜力的第四极经济区,各方都很看好该区域的合作发展。从2006年7月提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构想以来,区域成员各方就区内经济合作展开激烈的讨论,并一致把旅游合作作为该区域合作的重点之一和先行启动的项目。在发展区内旅游合作的同时,应该建立旅游环境保护的合作机制,这样才可能遏制该区域环境恶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保护区域旅游及其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章通过层层分析论证,阐述泛北部湾旅游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其环境保护的理论基础和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
何绍红  马瑞  赖燕 《传承》2011,(29):70-71,79
建立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是进一步解放广西北部湾地区企业生产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分析东盟文化和北部湾文化的特点和耦合是构建北部湾企业文化的重要前提。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在北部湾企业文化中融入东盟元素,提升企业文化的水平和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5.
<正>"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战略要求。北部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需要把文化发展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基础、重要资源结合。把北部湾打造成为中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示范区、北部湾经济区文化产业的重要增长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先行区意义重大。为此建议:一、领会中共十九大报告精神,推动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十三五"时期,北部湾文化发展进入关键阶段,亟待制定"对外文化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配套,弥补北部湾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文化短板";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一  相似文献   

6.
高明 《桂海论丛》2008,24(3):57-60
文章以环北部湾旅游圈为例,以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对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客源市场开拓的博弈分析,提出了主导资源相似的临近地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对环北部湾旅游圈的发展现状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快环北部湾旅游圈竞合发展的几点实质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胡佳  李珍刚 《桂海论丛》2008,24(3):53-56
面对经济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潮流,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已成为地区间关系发展的重要趋势。整合地方关系成为中国环北部湾经济区各地方及其他区域地方关系发展的必然方向。现阶段中国环北部湾经济区地方关系整合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并存,协调基础设施、改善软环境、建设中央协调机构等方面是近期该区域地方关系整合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赵嵘  潘文泳 《传承》2013,(6):118-119
各区域选择主导产业应体现该区域的目标导向,选择的依据既要考虑现实基础,又要体现未来区域或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趋势。如何建设好北部湾经济区关系到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西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设,使原来是边地的环北部湾地区,变成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给环北部湾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此,环北部湾少数民族地区应该因地制宜,推进经济转型与发展,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关注少数民族问题的国际化,重视活用国家的少数民族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少数民族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世信  罗胜 《传承》2013,(4):118-119
各区域选择主导产业应体现该区域的目标导向,选择的依据既要考虑现实基础,又要体现未来区域或城市的发展定位和趋势。如何建设好北部湾经济区关系到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广西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覃小强 《桂海论丛》2008,24(4):67-69
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客货运输市场需求将全面攀升。文章从城市需求、交通发展、区域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对综合交通运输需求的紧迫性。南宁铁路局应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具有大容量、大众化、节能、环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刘丹  蒋永甫 《传承》2009,(22):166-168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构建和发展,使得制造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目前区域高技能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就加强区域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与开发,提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构建和发展,使得制造业,服务业等第二、三产业快速发展起来,区域经济发展时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与目前区域高技能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北部湾经济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本文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建设,就加强区域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与开发,提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吕余生等著的《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是一本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相吻合的非常及时的书。这本书是继《环北部湾文化研究》之后,系统地研究广西北部湾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新篇章。它标志着广西北部湾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显示了广西地域文化研究从山到海的新跨越,体现了广西文化发展面向海洋、面向东盟、面向世界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雷多荣 《桂海论丛》2007,23(6):43-45
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广西的发展面临着融入泛珠三角、泛北部湾及中国—东盟“一轴两翼”经济圈等多区域经济合作的良好机遇,同时也把地处中越边境的大新县推到了我国对东盟各国开放的前沿。文章立足于大新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就大新如何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融入到多区域经济合作中,不断开拓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形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有利于西部大开发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利于推进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和次区域经济合作。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发展,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是西部地区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渠道和纽带,必将对西部大开发乃至全国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西部大开发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大任务,有利于改善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的硬环境。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累计投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债资金达55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超过1万亿元,其…  相似文献   

17.
《当代广西》2010,(10):29-29
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广西中国一东盟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何颖—— “大文化”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软实力,它既是区域整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支撑,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沈琪 《桂海论丛》2014,(2):91-96
从生态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是当今生态学、地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文章在选用可持续发展解释指标、绿色竞争力、生态足迹等指标理清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经济现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和大系统理论的分解协调原理,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力系统划分为人口、资源、土地利用、经济四个子系统,并建立了SD模型。在模型仿真过程中,以水资源利用率、国民经济各产业投资率、科技贡献率及跨区域调水量为控制变量,通过对各因子进行组合设计了六种仿真方案,用以模拟2010-203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指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高耗低产的生产模式,使得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污染物产出量远高于发达地区的水平,甚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北部湾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推广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提高区域绿色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陈杏梅 《传承》2015,(3):146-147
随着开放开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推进,旅游业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文化繁荣、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旅游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重要内容,具有资源、区位等优势。因而加快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合作将成为支撑和撬动中南、西南开放发展的新支点。  相似文献   

20.
王均 《传承》2009,(12):166-168
区域软实力主要包括文化感召力、人力素质、政府公信力及体制活力四个要素。北部湾经济区的软实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应从战略高度出发,不断挖掘文化底蕴、提高人力素质、增强政府公信力、激发体制活力来提升北部湾的区域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