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最大的现实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问题城”应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现实取向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马克思主义哲学亟待研究的现实社会主义的六大问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性与合法性问题;(2)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如何走向可操作性实践?(3)社会主义现代化如何可能?(4)社会主义与科学技术关系如何?(5)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关系如何?(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共进对现实社会主义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研究在始终立足现实的同时,必须坚持科学话语、哲学话语和政治话语、文化话语的内在同一的基本方法、原则与取向,提高学术水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姜喜咏 《探索》2007,5(3):4-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根据和首要的基本理论前提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民族国家的时代问题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实质和方向问题。必须追问:我们需要怎样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言说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首先要深刻反思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化的理论向历史转化的复杂内在递进逻辑,特别要注重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的中间逻辑环节。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语境”问题的基本内容主要有:(1)实践方面: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实现“软着陆”,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内在融合,民族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2)理论方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根,等等。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荣海 《求实》2004,3(2):26-30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内容、体系框架等诸方面的革新均有着启示性价值。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社会性和党性相统一特点的哲学形态 ,具有具体的接受对象。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其对象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但在此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 ,这才是这一学科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和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实现由一大规律向三大规律的转换 ,符合马克思对哲学的理解 ,使其具有了明晰的研究对象和接受对象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应以三大规律为主干而构建  相似文献   

4.
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都需要确立两大"内在性"问题:(1)将毛泽东哲学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所蕴含的中国化的哲学新思想等整合为具有内在统一和分析性的哲学形式与实质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中国化过程中的核心和统摄地位.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长远健康发展、最终建构中国现代哲学等等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过程的核心和统摄地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也即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国化健康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方面成果的哲学提炼和升华.这两大"内在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必须始面对的复杂性难题,它也直接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内在性"学术资源和由此决定的逻辑进路.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要解决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必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与人分离的唯物主义,而是与人统一的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二要解决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问题。理论和现实都表明,以人为本不属于资本主义的本质而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只有社会主义才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代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解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探究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实际需要,应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经验及其内蕴的实践逻辑,为解决全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本文深入讨论了上述问题。陈先达先生回顾了学术生涯中的一些细节,阐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理论实质与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实问题,很多观点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斌 《探索》2012,(2):168-172
当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依据的事实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现实实践,它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理论体系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同时,也为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回到"整体的马克思",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活实践,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寻社会形态理论的宽广内涵,深化社会形态发展规律与活动规律的认识,进而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胆略,适应历史的要求,提出了向贫穷开展战的致富宣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真正从理论上解决了强国富民的问题,揭示了社会主义致富的发展规律与演变递进过程,从哲学高度揭示出社会主义存在的根据,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真理观与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就是反对主观主义的过程。首先,反对主观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验总结。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始终坚持反对主观主义。最后,反对主观主义既要重视实践经验,又要注重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曹树明 《求实》2008,2(1):10-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兴盛发展,与其成功地中国化密切相关.从外在的历史旁证和内在的理论根据两个角度对马克思哲学中国化过程的复杂性做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化"和"还原化"的内在张力之下逐步前进的.因此,其中国化的过程是曲折的、复杂的,而不是单向的、简单的.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化"无论在学术层面还是在政治层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进展,而"还原化"的面向则相对示弱,但是,"还原化"思潮必然会反复出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11.
赵春辉  梁贞  王艳萍 《奋斗》2023,(1):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创新发展的现实路径和内在规律,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的经验总结,指引我们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天津社科院“作为思想体系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力图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角度去看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从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对应上看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以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方面的理论贡献这个角度来开展研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看作一个思想体系,实际上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区分为两个大的方面,即基础理论方面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战略策略方面的贡献(在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上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3,(2):2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思想成果,它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次伟大变革。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于理解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税强  刁俊文 《学习论坛》2023,(4):101-107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哲学基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派”,并依照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大众生活的实践,因此,大众文化领域如何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从理论构建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度的思辨性,它作为来自群众阶级生活并指导群众阶级解放的“活的哲学”,作为具有直接批判和改造世界观方法论效能的“行动哲学”,以及作为在“阶级社会消灭”之前目光长远且理想高尚的“未来哲学”,是具有解读人类生活之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能力的。但是,随着现代性的突飞猛进,理论化的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宏观叙事由于自身的严肃性和深刻性而不断被轻松易懂的微观叙事所取代。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实践中的经典“灌输方法”也越发显得刻板,加之域外错误思想文化的恶意引导和意识形态对抗,人们已经距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和经典作家的时代越来越远。在这种文化多元的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活化的方向应当向更为精致的“解释学”迈进,通过解释生活事实、历史事件、文化现象为现代人构建起“类比样本”,进而促进其在生活中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正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的历史经验需要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的历史使命需要深入思考,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  相似文献   

16.
朱荣英 《学习论坛》2004,20(1):10-11,45
必须从历史与现实相契合、实践与理论相统一等多重维度出发 ,才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性本质及其表现。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其实践性本质统一于并蕴含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3 )把握它的实践性本质及其表现 ,必须将其置于如何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 ,并与维护好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立起内在的价值关联。  相似文献   

17.
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原因置于中国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再检视,主要是着眼于中国这个东方小农大国的经济基础,近现代以来的社会演进,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中国革命以农民武装斗争为形式的阶级斗争实质,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反对内在的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来的殖民侵略斗争过程中,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使中国社会内部造成一种态势,在主观的、客观的、历史的、现实的各种条件相互交错的情况下,最终导致毛泽东步人错误境地。本文从新的视角具体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与毛泽东晚年失误的社会成因,向社会主义“穷过渡”之五大要素的综合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时期何以成“纲”,毛泽东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与“乌托邦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这一工程,对加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对建设一支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9.
姜喜咏 《唯实》2009,(8):5-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60年的历史经验是:必须自觉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创造性地将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转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反对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必须保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哲学和优良传统文化的互化、融合与共生的辩证和谐;必须处理好“化”马克思主义与“化”现代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回归马克思”的过程中,与对“生产哲学”的研究一样,人们也开始关注“生活哲学”领域的问题。而且,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所进行的生活哲学研究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新学术生长点。十余年来,国内对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与日常生活世界理论的关系,以及“生活哲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方面。对已往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价,将有助于研究向“学理性”和“现实性”的双向度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