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价值选择、整合的循环往复中,形成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文化价值体系,使个人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明确的价值定位,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感召力,成为凝聚社会的根本力量,呈现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中国传统所形成的对塑造中华民族各民族共同理想和追求发挥重大作用的文化理念进行深入挖掘,并实现相应的现代价值转换,令其在中国悠长而剧烈的历史裂变后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吟咏古典诗词,可以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乃至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凝聚力;可以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形成社会推动力;可以弘扬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向心力。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奠定了增强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整体向心力的坚实基础。但是,要达成这样一种政治上高度认同的向心力,我们仍面对着艰巨、复杂和繁重的任务。实践证明,增强各民族成员一种高度的中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各成员强大向心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一国两制"为解决台湾问题而创制。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使"一国两制"成为未来中国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最佳模式,日益成为两岸人民的最大共识。这为中华民族向心力的提升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原因,以及后续具体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一国两制"的深入贯彻遇到一些难题和阻力,影响到中华民族向心力的进一步增强。要实现中华民族自身的强大,只有提高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增进社会和谐,打造美丽生态环境,提升国人文化素养,才能赢得台港澳地区的民心,才能增强其对中华民族、中国国家的自觉认同、真心认同、骄傲认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和谐文化中包含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能促进中华民族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中华民族各民族成员之间的亲和力、各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从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提出对“民族文化自觉与向心力”的研讨议题好得很。民族文化的自觉性解决好了,民族的向心力就会增强,民族的向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大。这符合本会的宗旨。今天,文化自觉这个问题,值得反思。自古至今,中华民族文化主心骨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精神传播世界各地区,许多华族、华人对中华民族文化都很自觉、自信、自强。尤其是新加坡的龙的传人,表现得尤其出色。台湾、香港也不错,合为“亚洲四小龙”的“三小龙”。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中华民族各成员结成统一整体的内在力量,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民族向心力和社会整合力。民族心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基础,民族意识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自觉,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汉民族先进文化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融合创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认同优秀文化的民族传统和共同主旨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涵,反对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根本。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价值尺度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中国国家统一、发展中国制度文化和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端重要性和时代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统战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政治使命。统一战线要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培育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2013年4月初,主题为"民族文化自觉与向心力"的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广东中华文化学院、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联合主办.会议由广东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林伟健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省内各单位的专家学者近30人,会议还收到了多篇内容翔实的书面发言稿.与会者围绕主题,对文化自觉和向心力的内涵,民族文化自觉与向心力的关系,当代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的途径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的“文化纽带”思想立足于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主题,揭示了中华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纽带,海峡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把握“文化纽带”思想的深刻内涵,对于增强在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基础上产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结构中的重要方面,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研究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深化研究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一课题的需要,特  相似文献   

12.
建构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中国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使中华文化重新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必须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必须提高对外传播能力,力争掌握塑造国家形象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大国发展与强国富民的角度,深入分析和阐述了为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尽快促进我国经济从大国走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着力深入研究和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重大战略问题。在当前阶段,要围绕提升我国经济技术创新力和形成全球经济技术领导力,进一步深化经济技术创新及其路径的研究;要围绕提升内外需求协调力和国民经济国际竞争力,积极探索内外需求协调的体制机制选择与制度安排;要围绕形成和提升国家财富管理与掌控力、驾驭国际事务领导力,深入探索优化国家财富管理的战略与策略;要围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领导力,抓紧深化包括文化体制在内的经济社会体制深层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都集中到一点,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是凝聚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出发点与归宿.  相似文献   

15.
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研究领域中,民族整体对民族个体的吸引力和民族个体对民族整体的向心力,是有待深化的研究课题。其中,有必要进一步透视民族整体的吸引力与民族国家的吸引力,认知二者之间的正向关联,进而追寻中华民族吸引力与向心力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凝聚力由以体现的人、物、制度等都与非党知识分子密切联系。非党知识分子作为关系性基础性因素,构成集体向心力乃至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钮结。非党知识分子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主体。  相似文献   

17.
广饶县公安局领导班子坚持民主集中制 ,严于律己 ,关心民警 ,强化教育 ,增强了党委的凝聚力、感召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海外统战工作是党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华侨华人总数激增,分布状况有很大变化;华侨华人的文化素质、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大幅度提升;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各方面联系空前密切。海外侨情的新特征、新问题,加大了海外统战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海外统战工作必须适应变化,调整思路,有效发挥同根文化的感召力,凝聚人心、增强认同、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有着巨大的亲合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对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统战以文会友,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纽带,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向心力、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当前,广西统一战线应挖掘广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以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以传播为抓手,以“和”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组织为依托,以民主党派、宗教、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社会阶层人士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积极推动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壮大,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以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的需要。和谐、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心、民族魂的表征。化解人类冲突,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