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构成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发挥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重要作用。治安与文化在本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治安文化则是两者紧密结合的衍生物。把治安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充分挖掘治安的软权力资源,赋予治安文化以先进的治安价值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其扩散性,必将有利于治安文化“软实力”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李宁 《群众》2013,(10):12-13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区域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因素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技术、文化、制度等“软实力”在区域竞争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软实力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文化软实力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建设和提升江苏的软实力,使软实力实实在在起到推动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有必要将文化产业发展为江苏的先导产业,把汀苏文化软实力做得更硬更强。  相似文献   

3.
韩振峰 《前进》2008,(4):16-17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流行的关键词,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它主要强调: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而且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外延宽泛,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的话,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的外延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汪毅夫先生的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鹭江出版社2004年版),是近年来闽台社会历史文化研究中的一部力作。在这之前,作者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台湾社会与文化》、《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与民俗文化》三部学术文集。从这几部文集的书名,便可以看出作者研究的逐步深化:先是从“台湾社会”到“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开始把闽台社会历史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现在则从“闽台社会”、“闽台历史社会”进入“闽台区域社会”,明确把闽台作为一个文化区域来研究。在这里,“闽台区域”的明确标…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软实力不仅是区域农村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农村的集中体现,是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和精神力量。设计适合中国农村发展趋势且操作性强的农村文化软实力综舍评价指标体系,要在农村文化凝聚力、农村文化保障力、农村文化生产力、农村文化吸引力和农村文化影响力这五个农村文化软实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测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以评估不同地区农村文化软实力的现实情况与发展程度,提高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美国“锐实力论”的战略意图是配合美国政府对华战略调整、对抗中国文化影响力。为了促成“锐实力论”的广泛传播,美国启动了全政府—全社会联动的战略传播模式,采取了新造概念界定问题、运用学术话语增强公共信任、进行意识形态批判获取道德共情等传播策略。“锐实力论”的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滞了部分中美之间正常的科技、文化、学术交流。中国需要从战略高度科学、系统、理性地应对:建构与完善中国国家战略传播机制;加强学术话语与相关理论体系建设,创新学术话语;中国一方面要继续大力传播“非意识形态化”的交往理念,避免掉入意识形态对抗陷阱,另一方面则可以主动应对,以“文化自信”为核心内容优化中国文化影响力资源,并从传播主体、内容、渠道、受众等方面完善传播策略,从而改变外界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工作面临良好机遇。2011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扩大文化影响力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着许多融合、和谐、平和的思想和观念。传统文化经典的英译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也是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英译的历史,把传统文化经典英译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一项产业来经营,统筹规划,使其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于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磊 《人民论坛》2024,(7):24-29
外国研究中国的学术在不同区域发展出不同传统,由此形成四大学术谱系,即欧洲中国学、北美中国学、俄罗斯中国学和日本中国学。在四大学术谱系涵盖的地理区域外,大体相当于“全球南方”,那里中国研究的传统相对薄弱。当下中国学知识生产图景呈现出若干重要特征:一是与“全球南方”中国热和中国研究热普遍升温的景象相对,近年来西方的中国研究有转冷的迹象;二是汉学范式与区域研究范式之间的紧张关系,区域研究范式与社会科学范式之间的纷争;三是在国际学界,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成果的关注与吸收依然欠缺。  相似文献   

9.
中国软实力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艳红  伍小乐 《前沿》2008,(6):18-20
自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中国学者对软实力的研究经过了一个由早期主要集中在对软实力的翻译及奈的软实力学说的评价上转移到近年来对中国自身软实力及与软实力相关问题领域进行研究的过程,文章即从软实力的定义、构成要素、特征、意义、中国软实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软实力的思考几个方面,对这些年来我国软实力理论研究的概况做一简要回顾,以期对现阶段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的研究及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国内软实力研究现状与武汉软实力建设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世界经济一体化引起的经济活动集中聚集和分散聚集趋势愈来愈明显时,全球所有城市都将面临崛起的机会和衰落的危险。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都在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力图在经济格局变动和城市发展转型中抢占先机。然而,不约而同的是,国际国内许多城市都将目光聚焦在了城市文化上,纷纷将实施城市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的“软实力战略”纳入官方的决策。中共武汉市委在十一届五次全会的主题报告中也提出,要增强“包括文化竞争力、城市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在内的城市软实力”。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软实力理论及城市软实力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武汉软实力现状,并提出了武汉软实力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锦文 《桂海论丛》2007,23(4):70-72
“软实力”主要包括相对“硬实力”而言的文化观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近年来,中国的“软实力”正在逐渐形成和强大。进一步构建和强化中国的“软实力”,要靠建立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还要善于施展和平外交影响力,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软实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普遍开始重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地方高校着眼于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客观实际,从人文社会学科的社会价值取向入手,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路径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郭之纯 《世纪行》2007,(6):44-45
“软实力”是当前国际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如何正确理解这个概念,近则关乎一国大政方针,远则关乎一个国家命运。清华大学阎学通教授近期著文认为.“文化实力未能防止大国衰败”,而不同的政治选择却很快就能改变一个国家形象,强调“软实力的核心是政治实力”,“文化实力不等于软实力”,“没有政治实力,文化实力没有意义”,而“没有文化实力,政治实力仍可独自发挥作用”。基于此,阎教授倡议将增强软实力的工作重点置于提高政治实力上。  相似文献   

14.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我们应从文化发展战略理论研究、增进国家文化认同、推进文化创新、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不断探索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文化软实力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各地普遍开始重视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地方高校着眼于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客观实际,从人文社会学科的社会价值取向入手,提高区域文化软实力,加快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构建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路径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杨懂 《同舟共进》2009,(8):6-10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及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际间有关“中国道路”的讨论日益成为焦点。例如,“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就曾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让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特殊的发展模式和道路也被一些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规划”是迄今国家已批复的规划覆盖面最大的一个国家级区域规划,它以河南为主体,不仅是建设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重要区域.《规划》提出,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影响力;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当代广西》2010,(10):29-29
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广西中国一东盟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广西先进文化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何颖—— “大文化”是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软实力,它既是区域整体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支撑,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软实力: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德贤  何伟军 《前沿》2012,(13):95-96
文化软实力是文化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渗透力的集合。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文化软实力特别影响区域群体价值观和企业家精神。要对区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保持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要弘扬区域文化中符合时代特征的价值观念;要树立全球开放的视野,对区域文化软实力进行丰富发展,以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项久雨 《学习与实践》2008,(12):144-149
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整个综合国力中占有重要位置,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国的国际影响力。建设中国特色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为经济建设赢得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和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繁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建设中国特色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确保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建设中国特色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和领域,需要政府推动和支持、全民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