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编辑同志:对于非法收购、倒卖及走私黄金的非法经营行为,两院两部于1987年6月发出了《关于严厉打击倒卖走私黄金犯罪活动的通知》,把数额大小作为划分罪与非罪的重要依据。但是,修改后的刑法,对于非法经营罪尚未制定出相应的数额标准,缺乏司法依据。1997年以来我县查获了一批非法经营黄金的案件,对犯罪嫌疑人呈请批准逮捕时,检察机关均以“非法经营数额较小,不以犯罪论处”或“数额较小,不构成犯罪”为由,作出不批准逮捕决定。请问,1987年两院两部《关于严厉打击倒卖走私黄金犯罪活动的通知》是否仍可以作为非法经营罪的司法依…  相似文献   

2.
《中国保安》2014,(2):73-73
我是一名驻某客运站保安员,前不久,公安机关查处火车票“黄牛”,其中一名嫌疑人陈某听说火车票紧张,如果有办法搞到火车票,倒卖可以赚不少钱。此后,陈某通过他人介绍,认识了客运站售票员黄某。黄某明知陈某是倒卖火车票的票贩,却仍然利用自己的职务便利,为其提供火车票。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陈某先后从黄某手中拿到硬卧车票310余张、硬座车票200余张。陈某在车站等地向旅客高价出售这些车票,共非法获利人民币2万余元..请问倒卖车票的行为应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相似文献   

3.
《民法通则》发布以来,侵害名誉权的案件在不断增多。这就要求对侵害名誉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包括侵害名誉权与言论自由的界限、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与赔偿数额、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进行探讨和研究。下面就侵害名誉权的损害后果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范围以及适用模式是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核心内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范围从总体上可以包括非法言词证据和非法实物证据以及通过非法证据所获得证据,即"毒树之果"。《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规定》从防止冤假错案发生的角度规定了对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及其操作程序,没有规定对实物证据的排除,也没有提及"毒树之果"。非法证据排除规的宗旨并不是为了防止司法误判,而是为了抑制官员滥用权力侵犯人权。作为一项程序性制裁手段和一种权利救济手段,为达到抑制警察非法滥用职权的行为和保护民众不受非法侵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围不能仅仅限于非法言词证据。  相似文献   

5.
现行法律规范中,对公安机关负责人赔礼道歉适用于《国家赔偿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外部行为(侵害行政和刑事司法程序),(涉众服务类)授益行政和公安机关内部行政尚未有涉及。公安机关负责人赔礼道歉制度的启动事由、道歉主体、道歉对象、道歉形式、道歉方式、道歉程序均未有明文规定,导致警务实践中无法可依,亟待立法规范。  相似文献   

6.
高加林 《前沿》2005,(4):119-122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对于丰富和完善证据法学,规范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适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然而,在司法审判实践中,适用《证据规定》时,对民  相似文献   

7.
终身监禁的设置是为了弥补死刑立即执行与死缓之间的空挡,通过对贪贿犯罪中死缓适用的变化量实证分析发现,终身监禁并没有弥补空挡,反而是普通死缓适用虚置的原因之一;同时发现终身监禁适用的数额跨度过大,无期徒刑与普通死缓的数额适用区间存在重合,普通死缓的数额适用空间被压缩,其原因在于立法与司法解释没有明确死缓与终身监禁的适用标准界限。通过厘清《刑法》第383条与《解释》第4条的逻辑与内涵,扩大贪贿犯罪中死缓适用的数额区间,量化"特别重大损失"从而可以解决贪贿犯罪终身监禁适用下死缓虚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20号《铁路旅客车票实名制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11月15日经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杨传堂2014年12月8日第一条为了保障铁路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旅客运输秩序,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铁路旅客车票(以下简称车票)实名购买、查验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车票包括纸质车票、铁路电子客票、铁路乘车卡及其他符合规定的乘车凭证。车  相似文献   

9.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2014年第20号《铁路旅客车票实名制管理办法》已于2014年11月15日经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部长杨传堂2014年12月8日第一条为了保障铁路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旅客运输秩序,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实施铁路旅客车票(以下简称车票)实名购买、查验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车票包括纸质车票、铁路电子客票、铁路乘车卡及其他符合规定的乘车凭证。车票实名  相似文献   

10.
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行为主要包括侵害对象、侵害行为、危害后果、行为人主观故意等四个要件。处理侵害民警执法权益行为的主要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人民警察法》等。要分清侵害民警执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与人民群众提出合理要求的界限,处理好打击与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治安管理处罚与刑罚存在着协调的基础和适用上衔接的可能。两种处罚的协调首先表现在处罚种类的协调,可增加治安管理处罚单处罚款和刑罚单科罚金的条文;增加侵犯财产权行为和部分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的罚款数额;以违法所得数额或违法涉及数额为基准,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保留行政拘留和拘役,设定适用行政拘留情形与其他处罚任选,缩短行政拘留期限,减弱行政处罚剥夺人身自由权的权力。治安管理处罚中可借鉴刑罚的管制刑设定非监禁处罚,并增设相关法律措施。治安管理处罚程序存在证据规则不规范、案件调查手段适用程序混乱、听证程序名不符实、相关法律措施程序缺乏等问题。两种处罚的适用衔接学理上采选择适用说和合并适用说的集合,适用程序上衔接采刑事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2.
詹安乐 《传承》2011,(2):82-8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非法取证行为不仅侵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且还损害了国家形象和司法公正权威。《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并没有对非法证据排除专门制定相应的法律后果,在司法实践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实施的强制力不足。因此,建立和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性和实体性法律后果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技术侦查措施在反恐情报信息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目前,由于我国在反恐情报信息工作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范不完备,极易引起侵害公民隐私权以及证据审查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当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或制定单行法规范技术侦查措施,以保障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并完善相关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4.
王琳  刘建杰 《人民论坛》2013,(2):142-143
刑事电子证据的取证位于举证、质证、认证环节之首,直接决定着证明力的大小。当前我国电子证据立法及其取证规则滞后,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很不规范。为此,需要明确电子证据在刑事案件取证中的特殊适用规则,规范各种电子证据的取证行为,并完善电子证据的认证环节。  相似文献   

15.
《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此规定直接导致司法解释"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受到侵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不能适用,缩小了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侵权责任法》可以考虑增加一款规定,"侵害他人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侵权责任法》作出法律解释,明确规定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受到侵害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因为酒后驾车、超速驾驶等不文明驾车行为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刑法修正案(八)》将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即危险驾驶行为构成刑事犯罪。"酒驾入刑"自实施以来,此类犯罪的案件数量激增,并引发了定案证据单一、强制措施适用不当等问题。本文将从案件办理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办案难点及其成因,提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办案能力、全面收集案件证据、搭建案件信息网络平台、完善法律规范等对策,以期达到完善危险驾驶案件办理工作现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 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将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即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新规定列举了8种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其中6种都有法律基础,分载于《专利法》、《民法通则》、《环保法》。但由于医疗侵权在《民法通则》中没有被列入特殊侵权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范围。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实施以及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的出台,特殊侦查措施被明确纳入了刑事司法轨道,依靠该类措施获得的证据材料经法庭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法律的规定并未能阻却实践中特殊侦查所获证据被大量转化的命运,而且这一转化大有架空制度规定,侵蚀法律程序的趋向.专权思想、保守侦查秘密,规避监督与制裁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规范侦查权,明确侦查公开,合理保守侦查秘密,加强对侦查行为的监督,提供协同性的配套措施能最大限度地消解证据转化,保证现行法律被高效执行.  相似文献   

19.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3号《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3月15日起施行。局长张茅2015年1月5日第一条为依法制止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保护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益,对经营者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第三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侵害消费  相似文献   

20.
司法     
《人民政坛》2015,(3):5
最高法出台新的民诉法司法解释据《人民法院报》2月4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4日正式发布新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对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最高法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部司法解释进行解读。据介绍,《民诉法司法解释》共分23章,共552条。司法解释对人民法院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相关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明确具体的规定,主要包括确保民事诉讼程序公正、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司法公开、规范证据的审查与运用、切实提高民事审判工作效率、贯彻诚实信用原则、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法庭纪律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