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慧 《学理论》2012,(35):180-181
爱情一直是人类永久不衰的话题,它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他们都有自己的爱情观。由于文化背景,传统道德等因素的不同,使中西的爱情观存有差异。通过中西方爱情观的比较,对于在中国建立"以人为本"爱情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先秦法家进化论以其"因时而变"的变法主张和"法今王"的政治取向,并贯之以清醒的人性论认识和功利务实精神,服务于当时各国企望"富国强兵"的改革实践。这一极具革命性的学说,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古代的循环时间观,与受基督教线性时间观影响的近代西方社会达尔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存在某些相近之处。比较它们之间异同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有助于理解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近代中国与先秦法家思想相结合并产生广泛影响的条件和原因;另一方面,有助于重新诠释和认识法家进化论的当代价值,以期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源自本土文化的助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马克思的中国观应兼具两个相关的视角:既要考察其中国观与唯物史观、世界历史理论、东方社会理论之间的层次关系,更要梳理它在西方思想家的中国观这一发展链条中的环节关系。但学界通常是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其实,马克思的中国观与西方思想家的"中华文明停滞"论和"冲击—反应"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源流关系,揭示这种关系对我们正视中国国情及其近代困境,全面理解中国社会革命的性质与道路均有深远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玲 《理论导刊》2019,(9):72-78
文化是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因素。文化在本质上标志着人的生存方式,文化的革新实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革命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奋起抗争、争取解放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构筑了红色底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提供了前进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和谐仁爱、崇德重义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交融互补,利于广大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民族标识。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两个侧面讨论了李约瑟在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时所面临的困难:一方面,李的“中国情结”使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之评价的客观性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李的西方观念和他使用的西方方法亦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的探索工作。但由于出色的分析和综合,他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评论还是比较客观的。  相似文献   

6.
城市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兴起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斯@韦伯的政治社会理论中的重要内容.韦伯在比较世界城市尤其是东西方两种理想类型城市的基础上,揭示了城市与现代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内在关联.考察韦伯的城市观,对于思考传统中国的近代转型乃至当代中国的相关社会政治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邵子珊 《学理论》2015,(5):47-48
受传统文化和就业观念的影响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女性不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外来妇女的城市融入问题在今天日益凸显出来。因此,打破传统的"妇女是弱者"的叙事观念,结合增权的相关理念为妇女增权,促进妇女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福仁 《学理论》2014,(6):10-11
中国科举制度是人类社会较早的政府人才选拔的政治制度,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国家在对科举制度进行本土化改造的基础上,发育出了现代文官制度。科举制度与文官制度的渊源关系,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域外影响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变革时期,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改革,相应的政治体制也必将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人事制度方面更是处于改革的前沿。因此,对中国的科举制度和西方的文官制度进行研究,观其利弊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完善当前我国公务员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构成马克思精神观论域的历史处境。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可分为唯心主义精神观和旧唯物主义精神观,基于实践唯物主义之上的马克思精神观,把精神置于"现实生活过程",当作"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去理解,由此扬弃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的精神观传统。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精神观在对人的精神与自然界、人自身、人与人、社会关系变革及精神生成和发展等问题的阐释中,对人的本质、社会生活和人类文明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精神及其发展规律的深刻透析,为推进当代中国精神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应小丽  韩俊 《学理论》2014,(12):21-22
中国古代父权制下的妇女在参政路上尤为坎坷,但她们中很多人依然在政治的舞台上熠熠闪耀、发挥着不可泯灭的作用。中国古代妇女参政的主要途径有预闻与规谏、谋事与权变、批阅奏章、立遗嘱、和亲等等,这些参政的妇女有的为江山社稷贡献出不菲力量,但也有被冠以"红颜祸水"、"穷凶极恶"的骂名。我们结合史实来认识中国古代妇女参政途径的同时,也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权利"和"义务"是西方法律文明中的基石性概念。"分"(fèn)是我国古代政治法律思想研究中一个未被充分重视的重要概念,意指人之行为的规定性。"分"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权利义务观,与源自西方的"权利""义务"在含义上有相通之处,但由于植根的文化环境不同,两者也有许多重要的差异,可谓形似神殊。  相似文献   

12.
近年,"中国模式"出现了西方热的现象。叙述了"中国模式"西方热的背景,梳理了近年西方学者视野下有关"中国模式"的不同学说。同时,也对西方学者视野下的"中国模式"观从角度、立场与方法论的维度进行了评介。最后,说明了西方学者视野下的"中国模式"观对于中国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本法治观即以人为本的法治观,它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对人的主体性进行关怀为最终目的的新法治理念,指出入本法治观不同于与西方社会的人本主义,它的科学内涵包括:尊重个体,倡导人性,保障人权.人本法治观的出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 ,通过对古代西方政治学与古代中国政治学的比较分析 ,指出古代西方政治学直至发展到近代都具有开放性、批判性和创制性的特点 ,而古代中国政治学所显现的则是封闭性、御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基于此 ,发展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 ,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古代中国政治学研究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传统 ,批判地借鉴古代西方政治学研究中所具有的开放性、批判性和创制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冠乔  王蕾 《学理论》2015,(2):138-140
西方的中国观往往在"乌托邦化"和"意识形态化"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近十多年来西方媒体中国观的意识形态化愈演愈烈,到了北京奥运会时期爆发了空前的虚假报道丑闻。作为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奥多·考波反思西方媒体的中国观,并从现代的、经验的知识立场通过详实的数据材料批驳西方媒体报道中国时的偏见和谬误,集结成《西方眼中的中国:走不出陈词滥调?》。作为近几年来具有再启蒙性质的严肃作品,它的学术话语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有助于我们在一个对等的平台上和西方知识界展开对话。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老子分别开创了儒、道德性思想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仁之德"和"道之德"为其特色的孔、老德性观,不仅代表了中国德性文明发展的两大历史趋势,而且在彼此融摄中共同维系着中华民族道德文化的传统与主干。新形势下,认真解读两种德性观的内涵,在思想"原点"的比较中探索它们在核心概念、主体价值取向和德性养成路径上的差异性,传承和弘扬以"社会伦理"见长的孔子德性观和以"自然伦理"见长的老子德性观,无论对于当代社会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还是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乃至两种文明的和谐与进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是指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原理,即立场、观点和方法。"西方马克思主义"无论是从立场、观点、方法,还是从实践结果,都与"马克思主义"相异。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诸多合理成分,但这些合理成分与马克思主义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中国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不应包含"西方马克思主义"及其"合理成分"。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需要深入研究借鉴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合理成分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8.
儒家法律传统中的无讼和谐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法律传统从本质上讲就是儒家法律传统.无讼的"和谐"观是儒家法律传统的终极追求.农耕文明、家国一体和法即刑的法律观等共同决定和影响了中国无讼和谐观的形成和发展.由于强大的历史惯性,无讼和谐观中有关道德教化、以人为本、犯罪预防、调解至上等思想对于当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传统社会"私学"教育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在教育过程中,孔子对教师观、学生观、师生观及知行观等诸多领域都有所思考,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既对传统社会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高校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一、中西方道德价值观的相同点1.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礼、仁等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规定了等级名分与尊卑贵贱。三纲和五常则更加明显地表现了等级附属关系。西方古希腊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